10天2次“易主”!这家公司控股权“迷局”又被盯上了
上海证券报 2022-06-09 13:57

短短10天,实控人发生两次变更,ST目药的“骚操作”不仅惊呆一众投资者,更难逃监管法眼。

6月7日,上交所向ST目药下发问询函,要求公司就实际控制人短期内发生两次变更,多次转让股权的具体原因进行说明,并解释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原因等。

记者梳理ST目药历史公告发现,这是一家“遇人不淑”的公司,自2006年以来,其实控人“走马灯”似更换,不仅没能带来稳定发展的希望,反而不断被掏空,行至退市边缘。

2次“易主”3大谜团待解

具体来看,ST目药2次“易主”的时间分别发生在今年2月28日和3月9日。

根据ST目药6月8日发布的公告,2月28日,ST目药第一大股东永新华瑞的股东发生变更,从永新华控股和永新华韵变更为捷诚科技和青岛永信投资,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永新华瑞实际控制人由李永军、刘新军变更为张新龙、刘克燕。

3月9日,永新华瑞股权再次变更,深圳捷诚和永信投资分别将股权回转给永新华控股和永新华韵,永新华瑞实际控制人由张新龙、刘克燕再次变更为李永军、刘新军。

上交所认为,上述股权变更违反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七十四条:在上市公司收购中,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公司的股份,在收购完成后18个月内不得转让。

对此,上交所要求ST目药核实相关方短期内多次转让股权的具体原因,并说明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否稳定等。

更令人诧异的是,上述股权变更事项发生在2月末3月初,ST目药却迟迟未曾披露,未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对此,上交所要求,ST目药及相关方补充披露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原因。

此外,ST目药第一大股东永新华瑞的股权结构变化也有疑点。公告显示,2月28日股权转让前,永新华控股和永新华韵分别持有永新华瑞40%、60%的股权,但ST目药2021年4月披露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永新华控股和永新华韵分别持有永新华瑞50%的股权。

对于10%的股权结构差异,上交所要求永新华控股和永新华韵补充披露:股权结构前后不一致情形的原因;相关股权变动的具体情况,是否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未及时披露相关股权变动的原因。

“接盘侠”李永军夫妇

ST目药全称杭州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被ST前简称天目药业,主营中成药、西药、保健食品等。

目前,永新华瑞及一致行动人青岛共享持有天目药业23.81%股份,为第一大股东。永新华瑞实控人为李永军、刘新军,二者系夫妻关系。

2020年9月,永新华瑞以4.52亿元通过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竟得天目药业药原控股股东长城集团持有的ST目药2500万股股份,2020年12月拍卖股份过户后,永新华瑞成为持股20.53%的第二大股东。

2021年3月,永新华瑞与持股3.28%的青岛共享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成为天目药业第一大股东。

永新华瑞“接盘”天目药业时,天目药业业绩颓靡,常年徘徊在亏损边缘,且内部治理乱象重重。

早在2019年11月,浙江证监局调查发现,天目药业在2017年-2019年之间,替控股股东长城集团违规担保1亿元,且通过旗下子公司黄山市天目药业有限公司等,为长城集团借款2460万元,但这些情况均未通过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及披露。

2020年4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天目药业进行立案调查。

天目药业2021年年报披露,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前期通过自查确认并披露的原控股股东长城集团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本金余额2884万元、违规担保本金余额331万元;2021年4月经公司进一步核查,基本认定公司控股子公司银川天目山3073.12万元工程预付款、5414万元股权转让款为长城集团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根据浙江证监局于2022年4月18日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判定为原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接盘”后,李永军夫妇一度显露出重振天目药业的诚意。2021年4月,为解决原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事项,天目药业及下属子公司与永新华瑞签订了《债权转让协议书》,将拥有的对原控股股东等各方共计9000万元债权转让给永新华瑞。截至2021年9月,天目药业已收到永新华瑞支付的5000万元。

种种迹象表明,李永军夫妇在资本市场并非籍籍无名之辈。

甘肃证监局曾下发的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17年12月,永新华韵与其一致行动人,合计买入“莫高股份”超过5%时,未按照规定在三日内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和停止交易,甘肃证监局分别给予永新华韵60万元及其实控人李永军15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除了A股,李永军夫妇还活跃在港股市场。目前,李永军夫妇持有融科控股、皇冠环球集团较大比例股份,此外,还曾在2021年染指过甘肃银行。甘肃银行2021年半年报显示,李永军持有1.59%股份。

“高开低走”的天目药业

用“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形容天目药业近30年的资本市场之旅并不过分。

作为杭州市首家上市公司、中药“第一股”,拥有铁皮石斛、珍珠明目滴眼液等家喻户晓产品的天目药业早在1993年就登陆资本市场,本应有着大好前程,然而这一切却因2006开始的频繁更换实控人戏码而成为梦幻泡影。

从现代联合、宋晓明、杨宗昌、长城集团,再到现在的永新华瑞,十余年间,天目药业控股权几经易手。期间,资本玩家们在天目药业上演诸如“忽悠式”重组、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戏码,并多数赚得丰厚利润离场,徒留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一地鸡毛。

2006年,现代联合从当地国资手中接过天目药业控股权,但很快就在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以关联交易的方式占用了天目药业1.23亿元资金未予披露,致使天目药业遭到证监会行政处罚。

2011年—2015年,资本玩家宋晓明、杨宗昌在天目药业控股权上连番“斗法”,最终让长城集团“渔翁得利”。

而长城集团在2016年初取得天目药业控股权后,更是通过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方式不断掏空这家本就羸弱的上市公司。

2006年以来,天目药业营收始终在1-3亿元区间内波动,除2007年及2014年外,扣非归母净利润更是皆告亏损。

天目药业董事、总经理祝政2017年曾坦言:“2007年以来,公司处于盈利和亏损边缘,主要原因有四方面:一是公司控股股东几经易主,导致公司经营策略不断变化,核心战略规划无法延续;二是公司经营层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频繁更换,削弱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连续性也明显受到影响;三是公司内部规划不清晰,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停滞不前;四是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重组并购,却一直未果,无法注入优良资产。这是我们认为自2007年以来,天目药业业绩不是很理想的主要原因。”

目前,天目药业市值仅区区9亿元,已彻底沦为壳股。(郑俊婷)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