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开放更进一步 境外资金增量需求将激活
上海证券报 2022-06-06 10:05

近日,中国债券市场制度型开放再次迈出重要一步。人民银行、证监会、外汇局5月27日联合发布公告,按照“一套制度规则、一个债券市场”的原则,统筹同步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这一步给境外投资者投资人民币债券打开了新天地。自此,获准入市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可投资范围扩大至交易所债券市场。随之而来的还有入市流程“减负”等一系列便利举措,投资丰富性、便利性显著提升。

作为全球第二大债市,中国债券市场的开放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体系完善过程。多位受访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已明显感受到我国债券市场运行框架下的各项细节正在不断完善,对境外投资者的开放力度亦在不断加大。这些中国债券市场深层次扩大开放的积极举措,给国际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带来更多机遇。

“一套制度规则”与“一个债券市场”

统筹同步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是本次开放措施的主要亮点。

人民银行表示,为加强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人民银行、证监会、外汇局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按照“一套制度规则、一个债券市场”原则,联合制定了公告,在现行制度框架下,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统一资金跨境管理。

记者自业内了解到,此前,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各自分立、平行运作,由此带来部分规则与监管之间的差异,造成了更高的信息成本,增加了市场参与的复杂性。

在最新的制度规则设计下,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在开放层面得以打通。“之前的多重市场准入制度,在一定历史发展背景下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增加了复杂程度,限制了特定境外投资者投资特定产品等。”德意志银行中国在岸债务资本市场主管方中睿对记者表示,统筹同步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让境外机构投资者以法人身份入市,标志着入市程序基本完善。

方中睿表示,对于境外投资者,能够通过同时、统一渠道投资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会带来更多投资机会。德银环球市场交易团队作为境内信用债市场最活跃的外资机构之一,将会高度关注两个市场的机遇。

“这将促进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同时也将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兼资本市场及证券服务部联席总监张劲秋对记者表示,此次统筹同步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是更深层次地提升境内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对通过直接入市或“债券通”这两大渠道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海外投资者均是利好消息。

境外投资者可投资范围扩展

除了更为统一、开放的投资环境之外,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可选标的迎来扩容——根据公告,境外机构投资者可直接或通过互联互通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自主选择交易场所。

记者了解到,此前,境外资金主要通过债券通和CIBM(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投模式)渠道进入国内债市,但这部分资金只能投资银行间市场,不能投资交易所市场。能够投资交易所市场的境外机构只有QFII和RQFII这类资管机构,但资金相对有限。

根据中债登、上清所和沪深交易所披露的托管数据,截至2022年4月,银行间市场境外机构债券托管规模为3.77万亿元,而交易所市场QFII和RQFII两类机构的债券托管规模仅为884亿元。

而随着交易所债券市场向境外投资者敞开大门,交易所债市的外资持仓占比有望提升,投资者类型也将进一步丰富。“本次进一步推动交易所债市的对外开放,其意义在于CIBM和债券通项下的境外机构和QFII、RQFII的类型并不完全重合,进而可能带来潜在的增量需求。”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负责人、董事总经理陈健恒表示。

据陈健恒介绍,QFII和RQFII渠道下的境外机构更多是一些产品户,而CIBM和债券通则是以法人机构为主,比如保险、银行、央行、主权基金。渠道的进一步拓展可以进一步丰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投资者类型。

无论是市场本身,还是境外投资者,均将从中感受到新变化。张劲秋表示,交易所债市被纳入投资范围,意味着境外投资者的投资品种也将进一步丰富。当前,银行间债市和交易所债市的交易品种有一定差异,前者以国债、政策性银行债券和金融债品种为主,而交易所债券则以公司债、资产支持证券、可转债等品种居多。

在交易品种的扩容方面,陈健恒表示,“交易所公司债的发行人还有一部分是优质的上市公司,而且绿色债券也有数千亿元的存量规模。如果境外机构希望配置一些高等级的优质发行人或者配置绿色债券,在交易所市场也可以找到对应的品种。”

当前,境外机构在交易所公司债投资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金公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信用债规模约1095亿元,占银行间信用债的存量比例为0.77%;持有交易所市场公司债289.58亿元,占交易所公司债比例不到0.4%,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人民币债市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进行中

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优化各项制度安排,便利境外机构参与国内市场,推动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早在2021年8月,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就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就明确“统筹同步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统一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准入和资金跨境管理,共同树立统一开放的良好形象”。

随着中国债券市场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参与度也越来越深入。2016年以来,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的规模以年均约40%的速度增长。截至2022年4月末,共有1035家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其中,全球百大机构投资者有近80家已入市。

与此同时,境内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联通亦在不断推进。2020年7月,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同意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开展互联互通合作,便利合格投资者买卖两个市场交易流通的债券。2022年1月,沪深交易所、外汇交易中心、中国结算、上海清算所联合发布了相关操作细则。

“这些中国债券市场深层次扩大开放的积极举措将为国际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带来更多机遇。近年中国债券市场不断加大开放力度,我们感受到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对于中国债券市场的持续开放也充满期待。”张劲秋表示。

谈及对未来债券市场开放的期待,方中睿认为,如果能够将债券通的托管模式拓展到欧清和明讯两个国际主流托管机构,相信会为境内市场带来更多长期境外投资者的资本流入。他表示,中资机构在海外发行的债券和股票绝大部分是通过香港金融市场,欧清和明讯的相关客户服务也是通过香港的托管机构(包括德意志银行香港分行)提供。

“另外,如果能够有更多市场领域面向将境外投资者开放,包括信用缓释工具以及像北金所债权融资计划的“标准化非标产品”,相信也会吸引更多专业化投资者。”方中睿说。

来源/上海证券报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