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它是“隐匿杀手”!讲真,每个人都要小心…
科普中国 2022-06-02 17:30

“我就吸点烟,怎么了?”

“就一根,没啥事,别那么大惊小怪的?”

是啊,就吸一根烟,怎么了呢?

就是衣服、头发和家具上的臭烟味停留200天以上,家里的儿童默默承受二手烟的危害而已……

我就吸点烟,怎么了?

1.我——吸烟者

中国现有3.08亿烟民,每年约有100多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

烟草烟雾中包含7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69种致癌。除肺癌外,还可能导致口腔癌、胃癌、肠癌、胰腺癌、乳腺癌、白血病等等。

2.家人——二手烟、三手烟

二手烟指非自愿地从吸烟者的烟草中吸入烟雾,包含200多种有毒物质,有50种致癌,更是室内PM2.5的主要来源,这些烟雾颗粒的范围一般小于2μm,可长驱直入进入终末气道。

网上有一种说法:“被动吸烟超过15分钟就算二手烟”,是真的吗?

其实,二手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暴露水平,积少成多一样会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二手烟每年夺去60万多地球人的生命。儿童受二手烟危害最严重,每年导致儿童死亡16.5万。

“吞云吐雾”后残留在衣服、头发和家具上的臭烟味就是三手烟,即使烟熄灭后依然持续存留污染200天以上。

3.环境污染——高碳排、微塑料

①烟草=高碳排=污染。

生产一支卷烟,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会排放14g二氧化碳。中国全年因吸烟导致排放CO2约268万吨。全国吸烟者每天少抽一根烟,一年就可以减少碳排放量约168万吨。

烟草农作会导致森林减少,破坏生态系统;

烟草种植需要大量的农药和化肥,污染环境风险增大;

烟草的采集、烘干和运输过程依赖大量机械,产生更多碳排放;

无数烟草燃烧释放大量污染物质和温室气体。

②卷烟=微塑料=污染。

请记得卷烟的过滤嘴是一种常见的塑料,且不可降解。

据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2020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海滩垃圾平均个数为216689个/平方千米,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84.6%,其中塑料类垃圾主要为卷烟过滤嘴、泡沫、塑料碎片等。

当其烟嘴在海洋中累积成小于5mm的颗粒时称为微塑料,漂浮微塑料主要为成分是万年不降解的纤维、碎片、颗粒和线,这些物质在自然界本来是不存在的,完全是人造的结果。

微塑料可以对海洋内及相关生物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科学家已经在70%海洋生物和30%的鸟类腹中发现烟头及烟草碎屑。

所以,请广大吸烟者别再伤害自己、家人以及我们的生活环境了。

为什么说更要警惕二手烟?

烟草烟雾不存在所谓的安全暴露水平,积少成多一样会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二手烟烟雾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一点不比一手烟少,同样含重金属、致癌物、甚至辐射物质。

而三手烟危害特殊在它停留在物体表面几个月都不会消失,甚至会重新回到空气中,通过吸入肺部,皮肤接触,手到口食入等等更多途径污染家人。

不客气的说:二手烟、三手烟才更是家庭健康的“隐匿杀手”!

想戒烟又控制不住,怎么办?

主动学习戒烟知识

比如通过媒体获得科学真实的健康知识,下载戒烟APP,或加入戒烟群聊,每天分析经验及打卡,互相鼓励监督。也可以看一些戒烟自传书籍,吸取成功经验。

建设戒烟心理

不妨找来尼古丁依赖评估表做做,了解自己依赖烟草的程度,将想买的物品折算成烟钱,少抽一根、少抽一包,然后达到金额奖励自己买喜欢的礼物。

也别忘记全国各大城市都有24小时戒烟热线如4008885531、4008085531、12320和12345等热线的帮助。

设计无烟环境

不随身携带烟草及打火机等。

见识下网络上烟草相关疾病,如肺癌警示照片,对烟草自然产生厌恶感。和不抽烟的朋友多视频聊天,延迟吸烟的需求。

寻找替代烟草的好物

戒烟者往往嘴巴闲不住,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零食、胃药、腹泻药、维生素C、润喉糖、热水壶等可能用上的东西都放在手边。

制定戒烟计划,并设立倒数日,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正规戒烟药物(如尼古丁替代药物、伐尼克兰、安非他酮等)。

本文专家:史兆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来源:科普中国 公众号ID:Science_China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警惕室内烟草烟雾的健康危害 ​
中国疾控中心 2024-07-11
家人吸烟,对孩子的伤害超出你想象
北京妇幼健康服务 2023-06-02
“甜甜”电子烟,危害万万千!
疾控U健康 2023-05-31
生命不能被“烟”没!烟草危害不单纯|世界无烟日
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05-31
只知道“二手烟”?其实“三手烟”的危害更大!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3-01-06
北京疾控提醒:收起好奇心,远离电子烟,护航青少年健康
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2-11-05
香烟的危害有多大?如何科学戒烟?
天津科普说 2022-10-26
一文了解吸烟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2022-06-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