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转运70多人 无论白天黑夜随时待命 丰台东铁匠营街道有一支老将“转运小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01 10:58

“老窦,第一辆转运车马上到点位,我和老张先过去,下一班车就辛苦你了!”东铁匠营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王志海匆匆交代一番,就和搭档张国英一起驾车前往接应密接人员转运的集合点。十分钟后,留守待命的窦士儒电话响起,他带上人员名单和手电筒,立刻出发接应第二辆转运车,此时已是晚上10点,一场“以快制快”的密接人员转运任务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近几日,针对辖区东部地区新增阳性病例情况,丰台区迅速开展疫情处置工作,从严判定转运密接。5月27日,按照计划,东铁匠营街道要连夜将79名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转运到集中隔离点。这一任务,正是由东铁匠营街道三名年届花甲的老同志负责。三人组成的“转运小组”,24小时随时待命,无论白天黑夜“闻令而动”,5分钟内出发,保证所有密接人员当天核清、当天落位,为辖区居民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百事通”让转运“精准定位”

“转运小组”的王志海在东铁匠营街道工作了三十余年,明年3月份就将退休。在这个奉献了半辈子的基层岗位上,他的足迹遍布辖区每条街巷,大到辖区的历史沿革和居住情况,小到一条胡同、一个院落的变迁,他都了然于心,是同事们心目中的“老铁营”“百事通”。

凭借对辖区情况的了解,王志海成为转运组的“主心骨”,负责联系协调和人员定位。在转运工作过程中,王志海经过反复实践和总结,定下来三条原则:“最要紧的就是准、快、稳,其中精准是首位。只有第一时间找准人、找准地、找准路,才能快速稳妥管控到位,把疫情传播风险降到最低。”

转运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密接人员信息分批下发,王志海一边迅速落点定位,一边根据地址优化调整路线,制定尽量详细的转运方案;平房区、老旧小区路况复杂,他根据实地踏勘经验规划接运点位,兼顾车行顺畅、步行便利;密接人员情况各不相同,他挨个打电话做好沟通,保证车到人到、无缝衔接,用最短的路线、最快的时间把人员接齐运走,整个过程严谨顺畅。

 “智多星”让转运流程不断优化

另一位“老将”张国英是位“老公安”,在东铁匠营街道综合执法中心挑大梁。转运工作开始后,张国英主动请缨加入转运组,他向王志海自荐:“我才58岁,能帮大家多扛点任务。”凭借长期的公安工作经验,张国英练就了敏锐的洞察力和清晰的思路,他的加入让这支队伍如虎添翼。

张国英回忆起团队负责的第一次转运任务,挨家挨户接完20名密接人员足足花费了4个小时,联系1位密接人员最多拨打了11次电话。任务完成后,三人连觉都顾不上睡,连夜开复盘会,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张国英提出改散点为集中点,将沟通工作关口前移,他说:“咱们要发挥年龄和经验的优势,能打硬仗,也能打巧仗”。

在第二次转运工作中,转运组根据密接人员地址动态优化点位,最终确定10个密接人员的集合点,并指导社区工作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带领密接人员分区域、分时段集合。经过调整,仅用6个小时就完成了74人的转运任务,每位密接人员等候时间不超过10分钟。

我们是密接人员的“暖心人”

窦士儒则是“转运小组”三人中的老大哥,今年9月份即将退休。长期从事信访工作的他善于与人沟通,能把话说在“点儿”上。每当转运工作中遇到沟通上的“疑难杂症”,他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悉心抚平密接人员的“小情绪”。

在某次转运过程中,一位年轻姑娘哭着拒绝上车,直说:“我害怕,我不想去。”经过耐心地询问,窦士儒得知小姑娘只身一人在北京打工,由于没有家人在身边,她感到特别恐慌。窦士儒耐心地向她讲解转运隔离闭环流程,以及在隔离点的日常生活和保障措施,慢慢地打消她的顾虑。直到小姑娘踏踏实实地坐上了转运车,窦士儒才松了一口气。还有一位妻子不放心丈夫独自隔离,执意要陪同去集中隔离点,窦士儒一句“咱们男人,要对爱人的安全负责”,让原本犹豫的丈夫下定决心把妻子劝回了家,还嘱咐妻子要听从社区安排,配合居家政策。

另外两位老兄弟直夸奖窦士儒的“四两拨千斤”,他却笑笑说:“把密接人员当成咱自己的孩子、家人,多一句关心,也让紧张的转运工作多一点人情暖意。”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转运小组”的“老哥仨”一直奋战在一线,三人在办公室合衣休息几个小时,又开始迎接新一批转运任务,为迅速切断疫情传播链条而忙碌着。

供图/丰台区政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蒲长廷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