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明确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 银行理财子公司有期待有纠结
证券日报 2022-05-23 11:37

不到一个月,监管层两次“点题”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银行理财子公司获准入场,有望挖掘“另一种可能”。

兴业研究首席金融行业分析师孔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监管层接连出手,体现了对银行理财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望。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后,可借力银行体系自身客户信任基础,走出和传统公募基金不一样的独立发展路径。同时,与母行牌照之间的合作效应将大于竞争效应。

相关规则发布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有公司表示,期待进一步的相应指导;另有部分公司对申请牌照持观望态度。

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5月20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明确,在继续坚持基金管理公司“一参一控”政策前提下,适度放宽公募持牌数量限制,允许同一集团下证券资管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资管机构申请公募牌照。这也是继4月26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首提支持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依法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后,监管层再度释放明确信号。

事实上,早在2018年底推出的资管新规配套规则,就已为银行理财子公司持牌划出路径。彼时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规定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所投资资管产品的发行机构、受托投资机构只能为持牌金融机构。

孔祥表示,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将显著提升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权益投资能力。其一,可实现高风险特征产品的品牌隔离,有利于投资者教育;其二,有利于实现人才激励更加独立,如在公募基金实施员工持股要比在银行理财子公司层面可能性更强。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基金分析师孙桂平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监管层积极推动银行理财子公司持牌,一方面将推动银行理财逐步公募化,回归资产管理业务本源,惠及更多普通投资者;另一方面也为银行理财子公司提供与其他资管机构同台竞技的机会,凭借得天独厚的销售渠道优势,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持牌后,将发行更多权益资产比例较高的产品,带动更多资金投入资本市场,提升机构投资者比例,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普华永道金融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记者表示,在利率整体下行的趋势下,银行理财子公司最近两年采用“固收+”的策略来提高收益水平,急需提升权益投资能力。一旦拥有公募基金牌照,银行理财子公司可快速补齐短板,完善其全品类产品的投资能力,提供给客户更全面的资产配置选择,从而进一步扩大其在大资管领域的优势。

理财子公司持续关注政策

政策发布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有银行理财子公司表示,后期将持续关注相关政策信息,期待监管层有进一步的相应指导。不过,多数受访银行理财子公司则回复“暂不方便回应”。

对此,孙桂平坦言,银行理财子公司脱胎于商业银行体系,更擅长固收类产品投资,其权益类资产的投研能力相对薄弱。公募基金领域竞争激烈,若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业务转型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如系统建设、投研体系建设、人才储备等,投入成本较高但短期盈利难度较大。此外,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主要是承接银行理财业务,保障业务顺利转型是其当前主要目标,短期内或许无精力和动力开拓新业务。

孔祥表示,或许受限于“一参一控”要求,以及成本、盈利的综合考虑,导致银行理财子公司拿出“真金白银”做相关投入有所顾虑。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近年来监管层大力提倡的方向。直接融资占比的进一步上升,将带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给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带来挑战,而借助银行理财子公司将资金直接投向资本市场,可享受市场繁荣发展带来的长期收益。”孙桂平认为,对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在保持固收类资产相对投资优势的同时,需要提前布局,加强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机会,做到“两头硬”。

牌照之间协同大于摩擦

值得注意的是,有业内人士提到,当前多家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旗下已有基金公司,若日后银行理财子公司拿到公募基金牌照,牌照之间如何协同、是否产生摩擦需进一步探讨。

孔祥判断,牌照之间的合作效应将大于竞争效应。“银行理财子公司和公募基金产品风险收益特征差异显著。”孔祥介绍称,当前理财子公司固收型产品近80%,高风险特征的“固收+”/权益型产品不足10%,而公募基金后者占比接近40%。

孔祥同时表示,当前在有竞争效应的产品线中,两者覆盖客群独立性增强。如对于现金管理场景,目前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存单基金与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竞争效应明显,但考虑到公募基金凭借税收优势可以更多参与机构业务,而零售业务随着客户近期风险偏好下降,对相关产品显著上升,整体上两类产品并没有冲突,反而近期规模都在增加。

在孙桂平看来,若银行理财子公司拿到公募基金牌照,资管业务将有所侧重,初期可能更多偏向类现金管理类产品、偏固收产品,还有对权益投资能力要求相对较弱的指数型产品,以及FOF等偏稳健的权益产品等,与传统公募基金偏重权益资产投资可形成互补。从客户层面来看,基金公司客户多来源于外部,而银行理财子公司与母行联系更密切,可借助银行的销售渠道优势,形成良性协同关系,并反哺银行客户的多元化融资需求。长期来看,虽然竞争不可避免,但只要银行理财子公司明确自身优势和定位,立足于“大资管”业务核心,就能在与其他资管机构的竞合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协同发展壮大资管业务规模。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券商集合理财年内平均收益率达3.14% 近八成产品保持正收益
证券日报 2023-09-19
银行理财子公司队伍扩容 年内已有6家获批开业
证券日报 2022-08-05
利好政策接踵而至 头部券商竞相提升“含基量”
证券日报 2022-06-18
银行理财入权益 还有多少道“鸿沟”?
券商中国 2022-05-09
优质金融机构逐鹿公募牌照 公募市场竞争将步入“战国时代”
证券日报 2022-04-28
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 提高中长期资金占比
证券时报 2022-04-27
瞄准公募牌照,中信建投拟出资不超25亿成立资管子公司
澎湃新闻 2021-04-23
28只券商公募大集合产品上线互联网平台 4只近一年收益率超50%
证券日报 2021-01-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