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通报八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5-18 18:30

为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严格隐性债务管理,有效提升问责震慑,今天(5月18日),财政部从已完成问责的隐性债务案例中,选取了8个典型案例进行了公开曝光。

根据通报,安徽省安庆市化债不实371.76亿元、新增隐性债务3.5亿元,时任安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某某等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假借医院采购药品名义新增隐性债务2.5亿元,时任浉河区委副书记、区长于某某等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贵州省兴义市通过国有企业举债融资新增隐性债务2.99亿元,时任兴义市市长袁某某等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江西省贵溪市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募集资金用于市政建设支出新增隐性债务1.7亿元,时任贵溪市委书记梅某等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湖南省宁乡市新增隐性债务11.24亿元、化债不实4.17亿元,时任宁乡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某某等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河南省孟州市借政府购买服务名义新增隐性债务4亿元,时任孟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卢某某等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占用国有企业资金方式新增隐性债务15.95亿元,时任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施某某等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欠付公益性项目工程款新增隐性债务1.55亿元,时任七里河区委书记魏某某等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取得了积极成效。总体来看,近年来隐性债务风险稳步缓释,风险总体可控。但局部地区风险仍不容忽视,一些地区新增隐性债务和隐性债务化解不实等违法违规行为仍时有发生。

下一步,财政部将严格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对新增隐性债务和化债不实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持续强化监督,有效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编辑/马晓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