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迪科技“执迷”ODM模式 盈利能力改善或仍受制于大环境
财联社 2022-05-18 12:11

近期,智迪科技更新招股书,补充披露了2021年最新业绩等情况。公司虽在2021年实现收入高增,但受疫情反复、原材料上涨、下游需求变化等影响,利润率出现下滑。

从根本上看,智迪科技“执迷”于ODM模式,其盈利能力亦显著弱于同业。值得注意的是,中短期来看,原材料成本、海运成本上升的压力仍然存在,在下游需求疲软的市场环境中,智迪科技要想改善业绩表现,存在不小的难度。

供需两端压力仍存 改善业绩有难度

招股书显示,2021年,智迪科技毛利率、净利率均出现同比下挫:毛利率由2020年的22.52%减少至15.02%,净利率由9.11%减少至5.33%。

具体来看,公司键盘产品毛利率下降6.65个百分点,鼠标产品毛利率减少7.68个百分点。公司在招股书中解释称,2021年度毛利率下滑主要系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部分元器件供应紧张和下游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所致。

图片来源:招股书

作为ODM业务为主的企业,外销收入占到智迪科技的77.90%。外销主要采用海运方式,距离公司较近的港口如盐田港、南沙港等都受到疫情不利影响,导致集装箱处理能力大幅下降。

图片来源:上海航运交易所

财联社整理发现,2022年至今,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虽较最高点小幅下挫,但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据贸促会日前发布的调研报告指出,“缺柜、缺船、一箱难求”局面虽有所缓解,但运力紧张、运价高企问题依然突出。

此外,2022年的原材料价格走势亦不容乐观。公开信息显示,芯片短缺已经从汽车蔓延至其他行业。英特尔 CEO于5月1日表示:“我们认为半导体短缺的持续时间将从我们之前预估的 2023 年延长到 2024 年 ,因为短缺现在已经影响到生产设备,其中一些工厂产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招股书披露,智迪科技的IC采购占比为19.19%,位列第一大原材料。

不但生产端受到原材料挤压影响,需求端也出现不利征兆。据发改委官网显示,相关机构统计,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计算机出货量为8040万台,同比下降5.1%。5月9日,华硕全球副总裁暨个人电脑事业部总经理李益昌公开表示,欧洲、中国大陆及美国个人电脑(PC)市场需求都有下滑迹象,今年整体 PC 市场恐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

据了解,下游的个人计算机行业发展与公司出货量和收入密切相关,联想即为公司第一大客户,2021年销售占比达到16.55%,其他大客户还包括罗技、赛睿等知名外设厂商。

“执迷”ODM模式 盈利能力差强人意

智迪科技成立于1996年,主营业务为从事键盘、鼠标等计算机外设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模式以ODM业务为主。从收入结构来看,智迪科技键盘、鼠标、键鼠套装的收入占比超过95%,主要客户为国际知名计算机制造商和计算机外设品牌商。

受益于计算机市场回暖、消费升级及电竞游戏市场催生增量需求等因素,公司收入规模持续走高。2019年到2021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88亿元,7.80亿元和11.09亿元,2021年收入增速超过42%,创三年来新高。

不过,收入规模持续走高的同时,公司的盈利能力却差强人意。除了当下疫情反复、原材料上涨等不利影响外,ODM业务模式本身利润率较低也值得关注。

即便与OEM模式相比,ODM模式已经在设计和供应链选取方面占据优势,但就盈利能力而言,与自主品牌模式仍存差距。记者选取雷柏科技、雷蛇、罗技(智迪科技客户)等知名外设厂商与智迪科技做对比,可以看到智迪科技毛利率水平垫底,净利率水平仅高于去年私有化退市的雷蛇。

财联社记者任超宇制图 数据来源于Wind

公开资料显示,雷柏科技2002年到2007年从事ODM生产业务。2007年创立自主品牌RAPOO,2019年开始向消费电子“品牌商”转型。

实际上,在我国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先从“代工贴牌”做起,再“另起炉灶”谋求自主品牌转型的发展的案例并不少见。为人所熟知的包括曾为国际运动打牌代工的鸿星尔克、贵人鸟、匹克等,以及从代工发展而来的家电品牌新宝股份、科沃斯等皆是如此。

微笑曲线理论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在战略方向上,智迪科技近年来已经定下“专注ODM主业”的主基调。公司曾于2010年开始以子公司上海韬迪运营自有品牌“富勒”,但2019年公司却向孙广权以0 元对价出售所持上海韬迪80%股权。

智迪科技解释,因公司业务重心调整,决定放弃国内自主品牌业务。而孙广权出于对“富勒”品牌键鼠及相关计算机外设产品业务的信心,愿意受让公司所持有的上海韬迪 80%股权。鉴于公司未实缴对上海韬迪的出资,且上海韬迪净资产较低,经双方协商确定股权转让对价为 0 元。招股书披露,孙广权为少数股东。

目前,智迪科技仍有少量自主品牌业务,但销售规模及占比显著下降。2021年公司又对“富勒”商标进行了处置,获得资产处置收益。

财联社记者就放弃国内自主品牌业务、海运费用和原材料价格展望等问题向智迪科技致函咨询,截止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AI PC概念龙头录得10天4板 本周机构密集调研产业链上市公司
财联社 2023-12-18
英伟达已现泡沫!智库:类似于郁金香狂热和互联网泡沫
财联社 2023-09-25
插上AI翅膀的CXO药企能否腾飞:A股上市公司如何“一鱼多吃”?
财联社 2023-07-31
“宁王”穿针引线 奇瑞或联手华为推“智选车”模式
财联社 2022-12-16
斥资165亿!400亿动力电池黑马投建锂盐、锂电材料等项目 主业盈利能力却在下滑
财联社 2022-12-08
美国汽车生产“后花园”!国产汽零出海瞄上墨西哥 这些厂商已抢先布局
财联社 2022-10-31
锂电池半年报陆续发布:盈利拐点显现 储能规模效应待释放
科创板日报 2022-08-27
物联网芯片厂商泰凌微科创板IPO:产品跌价风险与成本压力共存 实控人陷流动性困境
科创板日报 2022-07-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