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 北京城市学院学子组成流调“青年突击队”奋战一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15 13:12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北京城市学院团委迅速行动,连夜组建“青年突击队”,参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青年们携手“战疫” 并肩同行,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

微信图片_20220515131058.png

快字当头 尽锐出战

北京城市学院团委与顺义区疾控中心沟通对接后成立了专项工作组,紧急招募第一批流调志愿者。动员令发出短短半小时内,数百名学生踊跃报名。经过核查健康宝、行程码、疫苗接种情况,注重挑选沟通能力较强的青年志愿者,组建流调“青年突击队”,最终集结了7个班次近100名学生志愿者。校团委马帅老师被学生们的踊跃所感动,“大家的热情很高,都盼着马上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5月8日上午9点,他带领第一批20名队员准时到达顺义区疾控中心,与病毒赛跑,和疫情抢时间。“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用在此刻毫不夸张,志愿者们内心很清楚,早一步完成流调就能早一步抑制病毒传播的风险。

准字当先 高效作战

经过培训后,志愿者们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按照表格信息拨通电话,登记密接或次密接人员现住址,录入他们的三针疫苗接种情况、核酸检测结果及当前身体健康情况……时间紧、任务重,流调工作的准确性、高效性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对志愿者们工作能力的极大考验。为有序推进流调工作,王昊炜自告奋勇担任小组长,他将每两名组员分为一组,一人负责“说”,在电话中询问人员信息并反复确认相关细节,另一人负责“写”,将各项信息记录在纸上或直接录入电脑表格中。团队协作,配合默契,不仅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彼此的陪伴也减轻了身心的疲惫。

以人为本 温情服务

“青年突击队”历来与群众紧密相连,北城的这支“青年突击队”也是“铁骨柔情”。流调工作中,面对已退休的年迈老人、在职的中年工作者、在学的青年学生等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志愿者们需要积极应变,控制语速、调整音量,用最合适的方式与每个人沟通。电话另一端的人还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与志愿者之间几乎都是“陌生人”。突然接到流调电话,大多数人的反应是惊讶和紧张,甚至有些人以为接到了诈骗电话而一再挂断,因此,志愿者们要以专业的态度和耐心的语气与通话者进行沟通,过程中积极安抚对方情绪、关怀对方所需,让没有情感的电话线充满温暖,为接下来的其他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接续作战 战之必胜

12个小时、近300通电话、数不清的表格信息构成了一天的高强度志愿工作。按照岗位要求,大家还需要保持家和疾控中心严格“两点一线”。2020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研究生王晓磊经过四天的锻炼,已经成为这支队伍里的“业务骨干”。他说“本科的弟弟妹妹们课程还很多,我的时间更灵活。”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不仅受到志愿者个人的热情加入,家人的理解与关心也莫不可分,生物医药学部的徐淼和表演学部的张宇两位同学的家长对孩子的做法非常支持,每天坚持自驾把孩子送到疾控中心,叮嘱他们以抗疫模范人物为榜样,做好每一件事。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没课的同学还会坚持轮流上岗。”王晓磊决心克服困难,将自己这周的空闲时间全部投入到流调志愿服务中。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婧
编辑/崔毅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