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地名管理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光明日报 2022-04-24 11:30

规范地名管理是我国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的道路、桥梁、广场、景区等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新的城市社区、住宅区等市民生活区大量涌现,使我国社会的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改善。但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一些地方地名管理不规范、不标准、不适宜、不精准,造成命名出现混乱、混淆、重复、怪异、崇洋等现象。这种状况不仅给现代社会商务往来、人际往来带来麻烦和困难,而且也对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现代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规范地名管理对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地名管理条例》的修订出台和地名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不仅使新发展阶段进程中新设施、新建筑物、新社区等的命名有法可依、有据可循,而且对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全面提升社会的公共服务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决定了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地名命名工作庞大而繁杂,适应现代化要求,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的命名规则和标准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我国社会治理已经进入网络化和数据化时代,规范地名管理能够极大地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科学化、法治化、精准化、现代化水平。

从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来看,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地名命名时不规范、不标准,随意性较大,产生了一些不规范地名,地理标记不是很清楚,给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和群众生活造成一定不便。例如,由于一些地名混淆、相似、相近,在处理火警、治安事件、纠纷事故等突发危机时,可能会造成跑错路、找错地方,导致危机处理滞缓,影响政府治理效能;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在城市建设中逐渐消失,不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还有一些大、洋、怪名称,会对文化认同、社区认同产生不良影响。好的社会治理需要培养民众对民族文化和社区文化的认同感,有了认同感,社会才有凝聚力,社区才有活力。

因此,在新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中,推进地名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在命名中体现中国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明确了地名管理应当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完善了地名命名更名原则和程序,强化了地名文化保护,将为进一步规范地名管理提供法治保障,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地名在服务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作用。

文/竹立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多元共治,加速乡村治理现代化
光明日报 2024-11-25
民法典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作用
光明日报 2023-11-17
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
人民日报 2023-08-24
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
人民日报 2023-08-22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华社 2023-05-31
人民日报: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人民日报 2023-02-10
让人才发展现代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活力源泉
光明日报 2023-01-15
丰台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创新实践“七创”联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