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报告:RCEP将推动跨境电子商务降低进出口成本
澎湃新闻 2022-04-20 17:12

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发布《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2年度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称,2021年,亚洲经济增长强劲反弹。据2022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估计,2021年亚洲经济体加权实际GDP增速为6.3%,较2020年上升7.6个百分点。按购买力平价标准计算,2021年亚洲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较2020年提升0.2个百分点至47.4%。

2022年亚洲经济增长幅度或有所收敛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宇燕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体来看,今年亚洲的经济还是复苏的进程当中,但是复苏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去年明显要放慢。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都是大幅度调低了全球的经济增长预期:世界银行4月的预测下调了0.9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下调了0.8个百分点。

张宇燕进一步指出,由于亚洲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全球的将近一半,亚洲的经济增速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其团队预估,今年亚洲的经济增速将在4.8%左右。

报告表示,总体来看,2022年亚洲经济仍将处于恢复进程之中,但增长幅度或有所收敛。展望2022年,报告显示以下六大影响亚洲经济增长的因素需要关注: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态势。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相继出现,传播能力更强,原有疫苗防范效果被削弱。2022年初,亚洲多个经济体再现疫情高峰,从每日新增来看,韩国、越南、日本、土耳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都在万例以上。

二是俄乌冲突后的地缘政治局势。乌克兰危机触发亚欧地缘政治变局,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推升通货膨胀。避险情绪上升引发亚洲地区资本外流,加剧金融市场动荡,加大亚洲经济复苏的脆弱性。此外,俄乌冲突还可能波及全球能源供给和能源转型。

三是美欧货币政策调整节奏与力度。美联储已正式宣布加息25个基点,欧洲央行对于货币政策调整持渐进式态度。美欧宏观经济政策逐步转向正常化,将不可避免地给包括亚洲经济体在内的全球资本市场、汇率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以及债务等带来影响。受支持经济复苏、稳定物价、发达经济体货币收缩等因素的影响,亚洲货币政策面临艰难选择。

四是部分国家债务问题。国际金融协会(IIF)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债务总额达到303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新兴市场国家的债务占GDP比重约为248%,比疫情前增加了20个百分点以上。随着全球利率回升,金融环境收紧,激增的全球债务可能会增加经济的脆弱性,阻碍经济复苏步伐。若全球利率上升速度快于预期且经济增速放缓,那么包括亚洲在内的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债务可能面临违约风险。

五是关键初级产品供应。经济快速修复、全球能源转型,扩大了资源商品供需缺口,资源富裕国家如亚洲的印度尼西亚和蒙古国等国的谈判能力上升,也将有助于缓解疫情加剧的财政困难。

六是部分国家政府换届。韩国于2022年3月刚刚完成大选,菲律宾也将于5月举行总统大选。新政府的政策纲领可能会对东北亚、东南亚的政治经济格局带来新变化。

RCEP将推动跨境电子商务降低进出口成本

亚洲经济一体化方面,报告称,2020年亚太域内贸易占地区贸易总额的58.5%,这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高份额。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截至目前,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六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正式宣布实施该协定,这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扬帆起航。无论是经济复苏还是制度建设,亚太地区都为全世界提供了新动力。

报告称,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未来不确定性较大的因素之一,世界贸易在2021年出现强劲复苏,但这一态势是否可持续却是未知数。不过,随着RCEP的逐步生效,区域内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将明显减少,亚洲经济体、RCEP国家和CPTPP国家对亚洲的货物贸易依赖程度将持续增加。

亚洲工厂主要是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通过部分亚洲经济体相互开放而自然形成的。由于其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完善的加工能力,中国成为这一国际生产网络的中心。然而,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这两大冲击,成为影响价值链稳定的重要因素,引发了人们的担忧。亚洲工厂的一体化在2011年达到最高峰,之后便呈逐渐下降趋势,尤其在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最激烈时,亚洲工厂的自身依存度下降幅度较大。出人意料的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亚洲工厂的自身依存度却出现回升的势头。总的来说,大部分零部件产品的出口则基本保持稳定,贸易争端和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对这些产品的贸易格局产生太大影响。

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林桂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全球经济面临各种不确定性时,RCEP应该是维护全球价值链稳定,维护亚洲经济一体化最大的反作用力。

报告认为,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兴起拓宽了服务贸易的边界。多年来亚洲数字服务贸易保持稳健增长,在全球数字服务贸易中的份额从2005年的16.6%一路攀升至25.5%。在亚洲内部,接近一半的数字服务贸易出口集中在东亚(46.7%),其次为东南亚(22.4%)、南亚(20.1%)和西亚(10.7%)。2020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出口额前十名经济体中,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亚洲占四席,欧洲占五席。亚洲数字平台企业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领域中表现活跃。在电子商务领域,市值前十名的企业出现了更多亚洲面孔,中国、新加坡、韩国共占据六席。亚洲数字平台的发展也带动了数字经济收入的增加,亚洲的数字行业收入占据了世界近一半。亚洲经济体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将为数字贸易带来新的增长机遇。随着RCEP的正式生效,亚洲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将享受到巨大的制度红利和开放红利。RCEP将推动跨境电子商务降低进出口成本,更好地整合区域内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货币合作方面,亚洲货币合作的一大重点是全球、区域和双边三个维度的金融安全网建设。2021年4月,由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以及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共同签署的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协议特别修订稿生效,本币出资条款将推动亚洲货币的使用。2020年以来,亚洲多国货币当局还进一步推进了双边本币互换与结算等货币合作。

在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城市排名中,香港、新加坡、上海、北京、东京分列第三、四、六、八、九位。亚洲城市稳定占据超过半数的席位。亚洲的股票市场同样发展迅速。2021年,从股市交易量看,东京证券交易所在亚洲领先同侪。在世界前十大IPO交易中,中国占据6席。印度的Paytm和印度尼西亚的Bukalapak成为2021年所在国家标志性的上市交易。为了更好地吸引潜在上市公司尤其是大型科技公司和独角兽企业以及世界范围内投资者的目光,亚洲的证券交易所积极适应新形势,拥抱新技术。市场拉动、技术驱动以及规则推动,在亚洲国际金融中心金融科技的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澎湃新闻记者 蒋梦莹)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