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也能开盲盒?职业规划不能“盲”来“盲”去
钱江晚报 2022-03-10 13:04

有的人买盲盒开玩偶,有的人买盲盒开零食,有的人买盲盒开美妆产品,但你听说过开盲盒找工作吗?

有媒体报道,如今在招聘网站上,一些公司推出了“盲盒岗位”,声称这种岗位可以帮助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岗位的求职者,还能提供“复活”机会。有相关公司负责人表示,推出“盲盒岗位”,招聘页面的浏览量、求职者投递简历的数量都翻了一倍左右,并已有人顺利入职。

也有资深HR认为,不排除部分公司用这种“不好笑的方式”来吸引求职者的目光,求职者遇到这样的公司时应该谨慎对待,避免被坑。

一边是初入职场、对岗位“选择困难”的年轻人,一边是期望实现人岗精准匹配的用人单位,推出“盲盒岗位”的做法,看似是一种贴近现实需求的招聘创新。然而,只要细究便不难发现其中的诸多隐患。

那么,招聘盲盒能不能随便开?对此,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的评论员们有话要说——

盲盒招聘看上去挺美,有可能风险不小

本报评论员陈江:企业拿出一些岗位,设置成盲盒,让应聘者自己抽取,然后自由配对。看来,现在真的是进入万物皆可“盲盒”的时代了。看着大家来来往往,“盲”来“盲”去的,我的眼与心也一起盲了。

在我看来,企业用“盲盒岗位”招聘,多少有点炒作的嫌疑。它的目的无非是蹭流量,引来更多人的关注。企业招聘和人才应聘是一个双向的选择,不能在应聘者“失明”的状况下拉郞配。因为即使暂时匹配成功了,过后也往往容易让人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企业招人要待之以诚,虽然盲盒招聘可能会吸引更多眼球,但并非是企业表达用人诚意、提升运行效率的合理方式,因为“盲目”是看不清企业与人才之间真正的供求关系的。招人的方式虽然新奇,但让人感觉企业过于随便、任性,不负责任。如果员工感受不到企业的尊重和用人诚意,哪怕企业把人招进来了,最终也可能留不住人。更何况,社会上有一些“骗子公司”,盲盒招聘的真正用意不在招员工,而只是寻找几只“替罪羊”,这个一定要警惕。

盲盒招聘也许看上去挺美,实则很可能风险不小。

人生无法盲选,个人职业规划不能迷糊

本报评论员高路:盲盒岗位之所以不是用人单位一头热,还能赢得一部分求职者的青睐,有一点倒是切中了要害,那就是对一些求职者来说,个人职业规划不够清晰。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很好的定位,求职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感觉自己这个也能做那个也能试试。

其实,这样的求职者可能距离他的每个目标岗位的需求都有不小的距离。这一方面跟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培养体系与社会需求还不能完全匹配有关,也与个人自身的努力有关,对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缺乏足够了解。

这就需要大学生自己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了解这个社会,需要走出象牙塔,看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储备,不能蒙着脑袋学习。人生无法盲选,试错的成本是很高的。企业也应该给大学生实践多创造机会,在就职前有个磨合,总比就职后磨合要更有效率,更节约成本。

我们的高等教育机构也需要开展更专业更精细化的就业辅导,职业规划的问题应该贯穿整个高等教育的始终,甚至着眼于高考填志愿的阶段,待到毕业前临时抱佛脚,终究还是晚了些。

招聘搞噱头有蹊跷,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

本报评论员项向荣: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而在博眼球、搞噱头的“盲盒招聘” 中,这个法条明显不能落实。

进一步而言,不排除一些“骗子公司”把求职者诱骗进去做法定代表人,一旦出了问题就让他当“替罪羊”的可能,因为利用不知情者或者有污点的人当“问题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情况这些年时有发生。仔细分析,这就是某些“盲盒招聘”的蹊跷之处,也是对此应报以警惕态度的原因之一。

相关部门有必要对“盲盒招聘”予以关注重视,适时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盲盒招聘”是否有违规违法之嫌当由相关部门认定,就业者找工作、公司招聘搞得像赌博一样,不是正常的信号,对此警醒防范于未然是很有必要的。

来源/钱江晚报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