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超过30只 公募基金密集拉响清盘警报
经济观察报 2022-03-05 21:34

年初至今A股市场深度调整的行情之下,不仅数百只私募基金产品触及预警线,而且部分公募基金产品也拉响了清盘警报。

从2022年2月份的基金公告来看,发布清盘预警的公募基金数量超过30只,其中除中小型基金公司的产品外,不乏头部基金公司的身影。清盘预警在2月下旬显得尤为频繁,其中,仅2月21日至2月25日一周,因基金资产净值连续多日低于5000万元/1亿元而发布提示公告的基金便多达13只。在3月第一周,有4只基金发布产品可能面临清盘的提示性公告。

究其原因,市场行情冲击之外,机构定制产品赎回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于基金投资者而言,从前端来看,尽量避开“迷你基”不失为一个安全的选择;而对于持有此类基金的投资者,选择规模高于2亿元的同策略同风格的基金做替换能有效对冲风险。此外,买基金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过程,不因短期市场波动而过分悲观,不以短期业绩论短长才是正确的基金打开方式。

密集清盘提示

2月份以来,已有超过30只公募基金发布清盘提示性公告,其中以2月下旬尤甚,数量多达13只。尤其是2月23日以来,相关公告越发频繁,仅23日当天便有4只基金发布清盘预警。2月24日、25日也分别有3只、4只基金发布提示公告。

具体来看,2月23日,有4家基金公司先后发布提示性公告,提示旗下产品资产净值连续多日低于5000万元/1亿万元。

德邦量化优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在公告中表示,基金连续4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并表明,根据《基金合同》的规定,《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按照基金合同约定进入清算程序并终止基金合同,而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随后,博时国证龙头家电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布公告表示,若截至2022年3月22日,基金出现连续5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将根据基金合同约定进入清算程序,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南方中证互联网指数证券投资基金(LOF)则发出了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1亿元的提示性公告,并表明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3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1亿元情形的,基金合同应当终止,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建信中证物联网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则提醒,截至2022年2月22日,基金已连续46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根据《基金合同》,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则基金合同终止,不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2月24日,博时恒荣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中欧信用增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LOF)、民生加银汇利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均发布了关于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一定情形,将根据基金合同约定进入清算程序。

2月25日,易方达中证沪港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泰达宏利业绩驱动量化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广发恒生中国企业精明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QDII)、银华远见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鹏华中证0-4年期地方政府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也先后因基金资产净值或基金份额持有人数连续多日未达基金合同要求而发布相关提示性公告。2月25日这天,中欧信用增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LOF)正式进入清算程序。

预警背后

对于2月清盘预警公告频发的现象,一位基金业人士分析指出,基金密集发布清盘提示性公告包括两方面因素,一是部分规模较小的权益基金可能受市场行情影响,导致规模持续下滑,按照合同需要披露相关风险;二是部分基金可能一直低于基金合同所规定的各种线(基金资产净值或份额持有人数量),如果想要持续运作必须进行公告;此外,部分债基或为机构定制产品,到期赎回后规模过小从而触发清盘。

从2月以来发布清盘预警公告的基金产品的类型来看,以被动指数型产品居多。一位大型公募基金从业人士表示,一般而言,主动权益类基金和指数基金属于“双杀”,投资者赎回、净值回撤都会影响规模。此次清盘预警频繁发布的原因或为市场行情不佳的延迟反应。

一位机构基金研究人士补充认为,与主动权益类基金相比,被动指数型基金对规模的要求较高,触发清盘的因素也更多,可能与指数本身相关。因为指数的编制方式及其中的标的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历史上也有不少“不受欢迎的指数”。当基金跟踪类似的指数时,如果未来的投资价值较低,投资者购买意愿不高,也会面临清盘的风险。

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买到具有清盘风险基金,可能会面临基金被强制赎回的结果。此时,投资者有两种选择,其一,等待基金清盘;其二,在基金频繁发布清盘预警时自行卖出。

哪种选择更好?上述基金研究人士认为,从历史数据来看,两种选择并无太大差异,追根究底基金面临清盘的背后,都是属于规模问题。个人投资者短期的行为并不会引发大规模的波动,同时投资者也很难较早地预判到基金所面临的规模风险。不过,如果选择等待基金自行清盘,基金的结算程序及时间会稍长一些。

从前端来看,前述业内人士建议,个人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尽量避开规模比较小的基金(例如规模小于2亿)。其在短期内业绩没有起色的情况下,很容易遇到赎回潮导致降为迷你基金。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规模小于2亿的基金通常会遇到基金经理提高持股集中度或行业集中度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金的波动与风险。此外,如果投资者买到类似基金,可以考虑用同策略同风格的基金做替换。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沁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净值不足3毛钱 又一基金被迫清盘 年内近200只清盘 清盘节奏明显加快
财联社 2024-09-08
近一年256只基金陆续退场 还有多只产品拉响“警报”
第一财经 2024-01-13
次新基金频频拉响清盘警报 细分主题ETF成“重灾区”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1-13
年底公募清盘预警频发 今年发布的基金清算报告已超400则
每日经济新闻 2023-12-22
生不逢时?一批基金拉响清盘警报,成立不足1年
证券时报 2023-11-19
今年以来超200只基金清盘
经济参考报 2023-11-13
年内142只基金“离场” 同比增近5成 清盘股基数激增
第一财经 2023-07-06
年内122只公募基金“离场” 清盘退出机制常态化正在形成
证券日报 2023-06-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