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紧箍”能否管住电动自行车“上楼”
工人日报 2022-02-22 11:30

据《北京日报》报道,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管控的实施方案》。今后,把电动自行车推进楼道充电,可能将会影响车主的个人征信。

目前,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过3亿,并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同时,涉及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问题不少,比如在上楼停放或充电中发生爆燃事故、在超速行驶中发生交通事故等,这些都严重威胁到使用者及其他人的生命安全。北京此次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管控,便是为电动车安全护航。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2019年的统计显示,全国每年平均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约2000起。而在2021年上半年,全国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已多达6462起。可见这类事故呈快速增长态势,若不采取更为有效的管控措施,很有可能造成更多生命和财产损失。至于事故原因,电气故障、自燃是表象,过度充电、电池单体故障、电气线路短路等是深层次问题。

如此现实语境下,我国开始明确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楼及充电。应急管理部在《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电动自行车违规上楼停放或者充电,最高可罚款1万元。

作为治理的经济手段,罚款有一定的惩罚和警示作用。而北京上述方案的亮点之一,是将电动自行车违规上楼、充电行为且拒不改正、情节严重的情况纳入征信体系。

在我国对电动自行车的治理体系中,目前北京与深圳都把电动车违规与征信关联,其中北京与“上楼、充电”相联,而深圳与不戴安全头盔等行为相联。这么做,不仅丰富了治理手段,而且彰显信用威慑。时下,我国正在建设信用社会,“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的理念正在不断得到强化和践行。相关举措意味着,违规者不仅会感受到经济处罚的“短痛”,还将面临信用惩戒的“多痛”和“长痛”。

信用体系包括安全生产信用体系、消费信用体系等,电动自行车违规上楼、充电将纳入哪一种信用体系,还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纳入征信体系后,相关规定和措施将更具威慑力,这对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对公共安全来说,都有积极意义。

当然,除了信用治理,针对“充电贵”“充电难”等备受市民关注的问题,上述方案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当楼下充电问题得到彻底改变,相信很多人不会再选择上楼充电。此外,要注意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把对电动自行车与电池质量的监管列为重中之重,减少电动自行车“惹火”的几率。

文/冯海宁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后,加速走向合规
新华社 2024-12-30
为电动自行车扣紧“安全扣”
人民日报 2024-07-10
北青快评 | 对电动自行车集中整治也要常态治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5
北京开展电动自行车夜查 共清理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1747辆 拟处罚62家单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4
电动自行车“上楼”为何屡禁不止?如何解决?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2
西安: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负有法律责任
西安晚报 2024-03-01
禁止电动自行车进楼不能只靠劝
北京日报 2024-03-01
3.5亿辆电动自行车,如何安全且便利地停放和充电?
南方都市报 2024-02-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