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媒体梳理出2021年十大消费城市名单,根据各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成都、苏州、南京、武汉、杭州成为中国城市消费能力十强城市,前四个城市社消总额更超过万亿大关。这份榜单折射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也为观察中国经济打开一扇窗口。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衡量城市消费能力的重要指标。而消费能力通常与一地的经济实力、人口规模、收入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大体而言,人口规模较大、经济相对发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的城市,反映了消费能力的指标——社消总额往往也较高。
需求侧消费意愿强、供给侧消费选择多,共同激发出强劲的城市消费。火热的消费图景,也见证着城市的经济活力、发展势头,凝聚了消费市场的潜力、体量和自信底气。
消费增长折射产业结构升级。在消费能力较强的城市中,重庆跻身前三甲,除了人口因素,全国名列前茅的旅游收入更推动其消费崛起;泉州、东莞民营经济发达,产品借互联网渠道畅销全国,助力零售业变革。从旅游、文体等消费持续增长,到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城市消费能力增强也是第三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而产业发展与消费升级的“双向奔赴”,也将为经济结构调整注入强劲动能。
在城市化背景下,区域一体化是观察城市消费能力的重要视角。以南京为例,看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南京为最高。这不仅得益于发展水平、产业优势,还归功于南京都市圈的发展。以便捷交通网为连接,南京在发挥辐射效应、引领周边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吸引周边购买力。也要看到,区域一体化不等于一家独大,同样需要均衡发展。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不少消费能力较高的城市间产业布局均衡、注重差异化发展,都有效提升了城市群的整体消费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看,拉动消费,“高地”和“腹地”同样重要,培育消费中心、激活下沉市场需要统筹兼顾。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是整个经济循环中的起点和终点。消费旺了,经济才会是“一池活水”。尤其在当下,中国经济从外贸、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逐渐迈进的进程中,城市消费能力也是拉动经济的一个重要动力。
在刚刚结束的春节黄金周,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冰雪旅游、夜间经济等,消费亮点颇多。适应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趋势,提高消费品有效供给,在助力人民生活水平再上层楼的同时,更激活了城市发展的“一池春水”,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底气更加坚实。持续提升城市消费能力,既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当然之举,也是激发中国经济内生动力的题中之义。
文/郑岩
图源/新华社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