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湖北省博物馆新馆:诸多珍贵文物首度与观众见面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02-15 13:38

“看,这小老虎真可爱!”2022年新春佳节,开放不久的湖北省博物馆新馆人气旺盛,战国虎座鸟架鼓中的小老虎,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目光。虎年看虎,别有一番趣味。

2021年12月20日,湖北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为“鼎”字形,与老馆以通道相连,夔龙纹浮雕外墙带有鲜明的楚文化特色。新馆落成后,全馆展出文物从1万多件增加到2.5万件以上。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国宝级文物搬入了新家,“楚国八百年”“曾世家”等全新展览,让许多珍贵文物首度与观众见面。

立体呈现楚国八百年

“楚国八百年”展带领观众穿越历史,全面了解楚人绚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步入展厅,浓郁的楚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展标“楚国八百年”字体借鉴楚简文字风格,背景采用楚国文物代表性纹饰元素。

展览除了讲述楚国波澜壮阔的大事件外,还特别呈现了楚地先民的衣食住行等历史细节。“饮食起居”展区,一条楚墓中出土的干鳊鱼(模型)吸引了不少观众注意。这条鱼检测出盐的成分,推测为腌制后下葬。旁边还展示了楚墓出土的大米、麦子、板栗、生姜、花椒等。此外,还有漆木折叠床、铜镜、铜薰杯、铜灯、竹席、竹笥等日用品,还原楚人的日常生活。九连墩楚墓出土的假发,反映了当时贵族男女以戴假发为美的风尚。装有铜镜、梳、胭脂、油彩等的彩绘漆木梳妆盒,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便携式梳妆盒。

“这两件文物,过去我们叫‘小筑屏’,以为是装饰品,但从楚墓漆棺上的彩绘来看,这不是屏风,而是瑟座。”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介绍,根据新的考古研究成果,这两件精雕细刻的“小筑屏”改名为“彩绘漆木屏形瑟座”。展墙上放大的漆棺彩绘图清晰展现了楚人的生活场景:有鼓瑟吹笙,有车马出行,有角斗比武,其中鼓瑟之人跪坐,将瑟的一头置于膝上,另一头置于瑟座上。

著名的战国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圆奁也在此展出。圆奁上的漆画生动细致,人物姿态各异,猪犬腾跃,车马有序,描绘了从出行到迎接到相见的完整过程,堪称中国现存最早的长卷“连环画”。展厅里的超大显示屏对车马出行图进行动态展示,让2000多年前的“连环画”动了起来。

虎座鸟架鼓是楚文化的代表文物之一,常见于战国时期楚国高级贵族墓葬中。眼前这件虎座鸟架鼓为首次展出,比以往展出的同类文物更加精美,且独具一格。此鼓2002年出土于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年代为战国中晚期,通体髹黑漆,饰有红、黄、银白多色彩绘。从构造上看,不仅有两只卧虎、一对凤鸟、一面悬鼓及两根鼓槌,较为独特的是,在凤鸟与虎座之间,左右各有一只活泼灵动的幼虎,对悬鼓起支撑作用。

“凤是楚人的图腾,虎是巴人的图腾,过去我们常认为,凤将虎踩在脚下的造型象征着楚人对巴人的征服,而这件虎座鸟架鼓中间有两只可爱的幼虎,可能象征着楚人与巴人的友好关系。”方勤说。

楚对长江中游地区的统一,为长江中游完成华夏化进程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荆楚文化最终融入中华文明,成为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国八百年”展还展出了楚国思想文化相关文物,包括战国竹简、楚墓出土帛画、帛书等。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楚地已发现简牍30多批、10万字以上,内容包括司法行政文书、典籍文献等。“这些竹简出土于荆门郭店楚墓,年代为战国中期,竹简上抄写的《老子》,是目前所见最早的《老子》版本,包含十多篇失传文献。”方勤介绍,郭店楚墓共出土竹简730枚,包括18篇先秦典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文物讲述曾世家变迁

走进新馆二层“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展厅,各式各样的青铜器映入眼帘,1966年湖北京山苏家垄出土瓦纹铜簋,2003年枣阳郭家庙出土铜箭镞、铜戈,2011年随州叶家山出土曾侯谏铜鼎,2012年随州文峰塔出土牛钮铜盖鼎……近500件文物串珠成线,娓娓道来曾国700余年历史。

“‘曾世家’展厅是按照考古发掘的时间线来布展的。史书对曾国并无记载,曾国历史可以说是由考古学家挖出来的。”湖北省博物馆讲解员孙楚缘介绍。

曾侯乙墓被发掘之前,曾国一直默默无闻,虽偶有曾国文物出土,但并未引起重视。曾侯乙编钟等大量国宝级文物的出土,让学界对曾国的认识日渐深入。湖北省博物馆新馆为曾侯乙墓文物开辟了更宏大的展厅,让观众可以更好地欣赏曾侯乙编钟、铜鉴缶等“明星文物”的风采。而在“曾世家”展厅,人们可以从文物的变迁直观地看到曾国从何而来、归向何处,感受曾国独特的艺术文化。

曾侯舆甬钟浑厚庄重、铭文清晰,是揭秘曾国历史的重要文物。曾侯谏铜鼎、曾侯谏铜盘造型独特、精美异常。而金光璀璨、缀以绿松石的错金云纹鉴缶更令人惊叹。这是2012年随州文峰塔出土的战国早期青铜器,由鉴、缶两件器物组成,缶放置于鉴内正中,有冰酒、温酒的双重作用。四只龙形爬兽攀附于圆鉴上,鉴盖附两个提环,饰镂空蟠螭纹。缶盖有一盘形捉手,器身两侧设铺手衔环。这套鉴缶装饰华美、扣合严密,体现了战国时期高超的工艺水平。

“曾世家”展厅最后一组文物是“曾伯克父”青铜组器,铸造精致,保存完整,均有铭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们是2019年从日本追索回国的,是中国近年来在国际文物市场成功制止非法交易、实施跨国追索的价值最高的一批回归文物。

为“天下第一剑”单设展厅

越王勾践剑是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新馆为它单独设立了一个展厅。这把深埋地下2500余年的青铜剑,至今仍寒光耀人,纹饰清晰,毫无锈蚀,剑刃薄而锋利,一次能划开20张白纸,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越王勾践剑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望山一号楚墓。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首向外翻卷呈圆盘形,内铸11道精细的同心圆,剑身满饰神秘的黑色菱形花纹,剑格的正面和反面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造型高贵典雅。剑身正面靠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据展板文字介绍,越王勾践剑应是越国赠给楚国的礼物,以优质材料制成,其埋藏环境密封性高,出土时还带有剑鞘,故能千年不锈。

进入“梁庄王珍藏”展厅,珠光宝气的文物珍品再现了梁庄王及王妃的奢华生活。梁庄王朱瞻垍为明仁宗第九子,其墓中出土饰品上带有许多海外舶来的宝石,折射出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一条金腰带上镶嵌了98颗宝石,有猫眼石、蓝宝石、祖母绿等,光彩夺目。金镶无色蓝宝石帽顶上,以“拴丝镶”工艺固定在座顶端的一颗橄榄形无色蓝宝石,重约200克拉,是目前考古所见最大的蓝宝石。

除了创新展陈,新馆内的新设施、新技术也带给观众更好的体验。沉浸式编钟演奏厅可以容纳300人感受编钟的天籁之音。馆内配备的AR眼镜,让人一眼即可获取文物信息;还有整墙大面积环绕投影,立体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文/田豆豆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189件(套)精品楚汉文物亮相江西南昌
中国新闻网 2024-12-26
“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200余件曾楚奇珍讲述“凤凰故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8
曾侯乙墓珍贵文物现身!青铜时代曾楚艺术精品展亮相国博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9-16
200余件珍贵文物揭秘“凤凰故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4
最大楚墓、3000多件文物……来看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最新现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9
Qnews|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和文物保护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8
40余件安徽淮南武王墩墓出土文物首次集中亮相
中国新闻网 2024-05-02
漆木案、龙凤图、平纹经锦 武王墩墓考古又有新发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