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不断 网友拔草“隔离险” 隔离躺赚不容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19 19:08

近日,新冠“隔离险”拒赔引发业内关注。原本“隔离在家躺赚2000”变成了“买易赔难”!

某消费者在投诉平台投诉称,去年11月购买了“复星联合爱无忧意外伤害保险”,去年12月被强制集中隔离赔款时,因为被追寻理赔,次密接不赔付范围。另一位消费者投诉称,去年8月,自己购买众安保险推出的“新冠疫情隔离保障险”,原本以为每隔离一天便能获得1000元理赔款,但因为没认清保险条款对“隔离”的定义,难以获得理赔。

类似的情况,在投诉平台上屡见不鲜。目前黑猫投诉上搜索“隔离险”,共有1444条相关投诉。

北青金融查阅相关保险产品条款发现,“隔离险”并非隔离就赔付,此类保险理赔设置了门槛,有的将居家隔离列为除外责任,有的要求乘坐特定的交通工具等等。被保险人集中隔离但未自费支付的隔离费用不赔。

截图自黑猫投诉

借互联网平台收割流量

那么,为何保险公司或中介在推销“隔离险”时,纷纷扬言“隔离在家,躺赚几千”“隔离一天,净赚五百”,理赔却如此困难?

2020年2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就明确表示,为防止侵害消费者权益,银保监会禁止保险公司开发专属新冠肺炎保险此类单一责任产品,防止出现以疫情为营销噱头炒作保险产品。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隔离险”往往都是一年期以内的意外险,在疫情期间为了迎合市场变化而在将承保范围扩展到了新冠疫情导致的保险事故。在业内看来,“隔离险”投保门槛低,理赔限制多,有借疫情噱头炒作的嫌疑,是一种规避监管红线的打擦边球行为。

部分公司,通过“隔离险”在互联网平台上收获了一波流量。北京金融调查发现,诸如支付宝、淘宝、小红书、携程等软件上均能搜索到“隔离险”相关产品推荐或能直接下单购买。部分出行软件亦通过航意险、交通出行险搭配“新冠隔离津贴”。

目前,包括复星联合健康险、华泰财险、现代财险、众安保险、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太平财险等保险公司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都推出了相关产品。月均保费六元至十几元不等,隔离津贴从150元/天到1000元/天不等。其中,复兴联合爱无忧意外险、众安爱无忧隔离津贴保险在小红书上在小红书上被讨论最多。

有人追捧,有人诟病。北青金融翻阅小红书“隔离险”相关话题发现,热度较高的推荐文章或视频除个别为消费者发布外,其他多为保险自媒体、保险从业人员或互联网保险平台关联账号。这意味着,消费者看到的“隔离险”相关推文多数都是广告。

截图自小红书

几十元的投入撬动几千元的保障,投保过程很轻松,但理赔成功却相对困难。因此招致消费者不满。例如一些产品规定,次密接不赔、居家隔离不赔、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全域管理地区的返乡或探亲人员的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不赔。

保险业内人士告诉北青金融,“隔离险”常常和意外险相结合,而意外险的件均保费往往都比较低。一些“隔离险”保费40多元,不仅涵盖飞机等交通出行的意外责任,还包含隔离津贴,严格限定保障责任,主要是为了控制件均保费。

在业内看来,基于目前的防疫现实,“隔离险”这类产品也有着一定的现实需求。保险公司在售卖或宣传时仍要将保障范围和免责范围向消费者解释清楚。谨防出现误导销售、虚假宣传。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充分阅读保险条款后,再作出理性选择。

消费者要谨慎“种草”保险

1.看清赔付的范围

购买“隔离险”首先要看清赔付的范围,是只赔集中隔离还是居家隔离、集中隔离均可赔付?是否有其他条件?其次,还要看清是否满足投保规则,如职业、投保地域、份数等要求。

2.认真阅读免责条款

投保时需要重点关注产品的特别约定及责任免除条款。《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3. 注意理赔时提供的证明资料

不同保险产品条款要求有不同,如需要提供当地防疫部门或保险人认可的医疗机构出具的强制隔离日数和地点的证明文件;居住地或工作所在地、旅行途经地或目的地的当地政府或防疫部门授权强制隔离命令文件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范辉 李自曼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