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舞刷屏:重新找回舞蹈的魅力
中国青年报 2021-11-23 17:18

一支舞能承载怎样的故事?

在汉代人眼中,盘是北斗,鼓是日月,既然人上不了天,索性把日月星辰踩在脚下,飞舞而作歌,因而有了盘鼓舞。盘鼓多为七枚,象征北斗七星。

日前,在B站和河南卫视推出的《舞千年》中,北京舞蹈学院2018级古典舞系学生带来盘鼓舞《相和歌》。轻纱罗裙的少女怀着迎接春神的喜悦,和鼓和乐、载歌载舞。这支舞在微博话题的总浏览量超1亿次。

而在央视《国家宝藏·展演季》中,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舞者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绝美演绎18岁的王希孟画出“千年一叹,造极一朝”的《千里江山图》。

2021年,我们被综艺节目里的中国舞刷屏。中华历史长河里的优美舞蹈,不是流行文化的“背景色”,而是惊艳年轻一代观众的大主角。

中国舞走出殿堂走进故事

2021年,因为《唐宫夜宴》《七夕奇妙游》《重阳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让河南卫视树起了一块“传统文化+新潮表达”的金字招牌。

《重阳奇妙游》总导演钱林林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节日”晚会之所以出圈,是因为“舞蹈语汇变了”,“通过有趣味性的、符合当代年轻人喜好的方式来展示传统舞蹈,年轻观众就会接受和喜欢”。

《舞千年》延续了“中国节日”晚会的“大电影”气质,打造了一个故事背景:相传有一本神书《十二风舞志》,记载了中华历史长河里最优美的舞蹈。可惜随着人们沉迷于物质、贪婪和战争,他们越来越忽视那些美的东西,《十二风舞志》里的文字也渐渐消失。时间来到2021年,5位舞者受到感召而集合,化身荐舞官,去历史长河里重新找回那些最美的舞蹈,“上下‘舞’千年”的故事就此展开。

《侠骨伞影》侠客的一把红伞舞出了江湖侠义,《踏歌》描绘上巳节及笄之年的少女们游春踏青的图景。所有舞蹈,都是在古色古香的实景情境中展开的。

细步轻挪,洛神出画。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女首席华宵一,作为《舞千年》的荐舞官,在节目中饰演“甄宓”,献跳了《凌波微步》。

华宵一认为,相较于传统舞台呈现,综艺节目的“情境化”演绎,能给大家带来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更细致地看到舞蹈演员的眼神,感知舞者的气息,不错过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我个人始终觉得,舞蹈艺术一定是有感染力的、沉浸式的现场艺术。”她提到,现场欣赏舞蹈的魅力无与伦比,但这种美感的遗憾之处是“稍纵即逝”,电视节目帮忙记录和传播了舞蹈的美感,通过放大一些瞬间触碰到观众的共鸣点。

1637659291(1).png

河南卫视创新节目中心副主任、《舞千年》总导演之一冯铮指出,现在大家都知道芭蕾舞、街舞好看,但是对中国古典舞了解不多。“这是中国特有的舞蹈。我们节目就是想用舞蹈讲出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故事。我们要把中国古典舞呈现给大家,让舞蹈从殿堂里面走出来”。

每一支舞牵动一段历史

在B站播出的每一期《舞千年》评论区里,都有主动科普背景知识的网友。例如有人科普《相和歌》——“汉代盘鼓舞,舞者踏盘踏鼓而舞,是北舞孙颖老师从汉画像砖石等复刻出来的,真的感觉老师很了不起。”还有网友推荐能了解“相和歌”音乐知识的书籍。

屏幕上的每一支舞,都牵动着一条漫长的历史时间轴。

在央视《国家宝藏·展演季》中,来自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舞者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入画》,演绎18岁的王希孟一气呵成的成画段落。群舞演员以身体“绘”成青山绿水,饰演王希孟的舞者张翰掀起青绿狂潮,入画、落款,最后挥一挥手,印章消散,表意“此画与天地众人共绘。往来者,但见青绿足矣”。

张翰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希孟一定是去过很多地方采风,才能画出这么宏伟的画卷。因此,自己每去一个新地方巡演,也必然和同事一起游览附近的风景,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了解历史和文化。

张翰在北京舞蹈学院学习的是民族民间舞专业,读书期间会出去采风,进行田野调查,去观摩和学习当地老艺人跳的原汁原味的舞蹈,经过自己的吸收和处理,再搬到舞台上。

“我学了这么多年舞蹈,觉得咱们中国有很多很好的文化,非常宝贵,如果我们这一辈人不去喜欢它、保护它、发展它,那再过二三十年慢慢就没有了。”

张翰清楚记得,曾经跳过一个发源自安徽的民俗舞蹈。当地很多年轻人毕业后就离开家乡,没有再去和老一辈人学习这些舞蹈,再过几十年,这些很棒的民间舞蹈文化就可能渐渐失传了。

536.jpg

年少成名的90后古典舞者华宵一,曾经凭借《罗敷行》和《点绛唇》两次夺得国内最权威的舞蹈比赛“桃李杯”一等奖,这两支独舞也成为后来古典舞艺考生的“教科书级范本”。

她认为,国风舞蹈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和情感需求。

“现在有更多人、更多角度用舞蹈讲述中国故事,用舞蹈去诠释中国文化,用舞蹈去表达中国人的情思以及审美意象。”华宵一说,她希望能在中国舞之路上多吸收,多看,多读书,让思想和身体都变得更加包容,才能往更深处更远处走。

华宵一认为,舞者要真正做到,“用感受在舞蹈,用感受去创作”。

舞者要“潜”在文化中表达

今年,95后观众薛川川看舞蹈类真人秀《舞蹈生》前,以为这类节目是竞技比赛,而舞蹈的专业门槛令人望而生畏。“某天无意间看到《又见红楼梦》的舞台,中国风古典舞与情境、故事紧密结合,从文化底蕴中生发出来的诗意瞬间将人带入情境之中,能通过罗一舟等年轻舞者的肢体语言感受隽永的故事,不由被深深吸引”。

薛川川说,当观众逐渐厌倦劲歌热舞,中国舞便渐渐成为能抚慰人心的美好存在,“我很偏爱不为输赢只为极致的纯粹表达”。

著名青年舞蹈家、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副主任郑璐,先后带领学生参与录制了《国家宝藏》《舞千年》等。她指出,中国文化自带一种隽永、平和的气韵,“它不是立马可以分高低,有时候是一种互相欣赏、淡淡观赏的感觉”。

郑璐执教的古典舞系学生,性格相对内敛。“在一个传统文化氛围里,这些学生不愿意过多彰显个性,不会像西方现代舞者一样只表达自己。我对学生说,你们一定要‘潜’在文化里面去表达”。

不张扬,不代表没想法。郑璐感慨,如果专门给学生创意和想象的空间,他们就会给你一些意外的东西。比如参与《国家宝藏·展演季》,就是一次以学生为主体的创作过程。10名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的学生化身商周十供兽面纹上青铜器上的纹饰,通过演绎肆意横行的猛兽被规训之后归于庙堂的过程,表达对“礼”的理解和传承。

“每年新生入校,我都对他们说,你们来这儿可不是只为了学一门技艺以后出去吃饭的,你们是要为中国古典舞事业添砖加瓦的。”郑璐说。

中国舞从线下走到线上,变成火出圈的热点。郑璐觉得,目前综艺节目的镜头语言已经放大了舞者以往不被注意的美好一面,但中国舞还有更多值得进一步挖掘的审美点。

“不仅仅是身体和表情,还有一些力量的美和质感,如果能被镜头表达出来,看起来会更漂亮。”郑璐说,她正在开展课题研究,希望能达成舞蹈美学和镜头语言的更好结合。

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BDA舞蹈论坛在京举行 聚焦舞团与舞者国际化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5
北京舞蹈学院建校70周年专场演出在京首演 众星云集“舞向巅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0
池东霞携中国舞《如梦》获日本世界舞蹈大赛金奖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30
青年舞蹈家登台 “荷花之夜”呈现“荷花奖”优秀作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6
北京舞蹈学院少年舞团献上首秀 《啊,摇篮》展现舞蹈少年风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8
艺术|中国舞的定位:特定地方、历史与风格中的身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5
高校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探索实践
中国教育报 2023-06-21
参加“荷花奖”古典舞评奖归来 何林谦收获好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