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街道一居民快递包装检测为阳性 记者目击进京快件消杀现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1-15 21:29

近期,海淀区中关村街道科源社区11号楼一居民收到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发来的快件,快递外包装已丢弃,15日凌晨检测结果显示,快递内部的无纺布包装袋核酸呈阳性,海淀区对11号楼进行人员及外环境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该楼已解除封控。近期正值“双十一”快件寄递高峰,对于进京快递如何进行消杀和疫情防控?市民在收发快件时需要注意哪些?今日,北京青年报记者现场探访顺丰、中通等多家快递公司的转运中心和分发网点,目前各机构对于所有进京的快件均要进行严格的消杀后再分发。 

从抵达网点到最后配送前

快件要经历“四重”消杀

每天清晨5点45分,中通快递定福庄网点的消杀员马东国准时到岗,他穿上防护服,再将3瓶500毫升的84消毒液进行稀释后分别装进三组消杀设备。

15分钟后,第一辆中通货车满载货物抵达网点,马东国背起蓝色的消杀桶先对车辆外观仔仔细细喷洒消毒一遍,连车轱辘都不放过。当车门打开,他马上对满车的快件进行一次喷洒消毒。随后,大大小小的快递包裹通过小型传送带进行卸货。此时,他站在传送带侧面端起喷枪,对准包裹的外表面依次喷洒。当包裹摆放在货架上后,马东国又背着消杀桶,在货架之间来回穿梭,将每个快递仔仔细细再消杀一遍。从快递车抵达网点、上货架到最后配送,所有快件都经历了“四重”消杀。

据马东国介绍,每天都会有4辆中型货车满载着快件儿从中通北京转运中心来到这一网点,快件在此处进行最后的分拣,由快递小哥直接送到居民家中,是整个快递流程的“最后一站”,“双十一”期间,每天的派单量达到1万单。

近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国内有多地出现快递商品检测阳性的案例,“每天公司都会反复强调防疫安全问题”,因此,马东国心里的弦也没敢放松,像这样一整套的消杀流程,他要严格按照既定流程重复操作四遍。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虽然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84消毒液味道,但雾状的消毒液并不会浸湿快递面单。

这套几乎一样的步骤,也在同一时段出现在16公里以外的顺丰柳芳火星园站点。“最近,公司每天早上的例会都要给所有的快递小哥强调防疫细节,要求尽量做到无接触送货”,收派员王福纯介绍,除了每天对抵达的干线车辆、快递物品进行消杀,同时,他还要提醒站点员工每日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登记健康宝、核对行程码。

该站点也会有市民前来寄件,“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除了给市民测体温、登记健康宝之外,当寄送工作结束后,我们会对站点进行全面无死角消毒,实行‘一人一消毒’,而且这些工作都有台账记录。” 

快件抵京需核验驾驶员核酸证明

电动喷雾设备对快递逐件消毒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外省快递进京后一般需要中转两步:先抵达五环外的北京转运中心进行初步分拣,再进入市内各网点由快递小哥送至居民手中。而转运中心又是承接外地进京快件的第一站,此处的消杀防疫工作也至关重要。

据中通快递北方片区安全监察部经理牛雪松介绍,中通快递的北京转运中心占地104亩,“双十一”旺季操作件量每日在200万单左右。由于目前各地时有疫情爆发,中通快递对于疫情防控工作不敢掉以轻心,北京转运中心对于所有来自北京地区之外的快件均进行消杀后再操作。

他介绍:“首先快递从外省的转运中心装车前已进行一次前端消毒,车辆到达北京转运中心后,先由门岗值班人员对驾驶员的健康宝、行程码、48小时内核酸检测进行查验、登记,然后对车辆进行消毒,待车辆靠位卸货时,转运中心有电动喷雾设备对快递进行逐件消毒,而后才能进入到我们的分拣场地分拣,消杀人员全程佩戴安全防护服,操作人员佩戴口罩,定期核酸检测,全员接种加强针疫苗,每日场地无死角消杀2次,仅北京转运中心每日就要消耗20桶左右的84消毒液。”

对于中高风险地区来京的邮件本市也有严格规定。根据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廖凌竹介绍,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来京邮件快件到达分拨中心后第一时间进行全面消杀,没有消杀的邮件快件不予中转分拣,消杀前不与其他地区来京邮件快件混合作业,相关交通运输工具一并落实消杀要求,逐车做好消杀登记。 

国际快件不消毒不得进入分拣区

卸货后对车辆全面消毒处理

国际快件如何处置?根据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发布的要求,为加强 “外防输入”风险防控,本市规定,接触国际邮件快件的从业人员工作岗位固定,实行一定周期的轮班制,全面落实闭环管理。国际邮件快件处理场所严格划分内部作业区域,实施封闭管理。对于进口邮件快件进入生产作业环节后第一时间进行全面消杀,并配合海关、防疫等部门做好检验检疫、样本采集等工作。

北青报记者从韵达快递了解到,国际进港件提至网点后,必须使用消毒产品,如84消毒液、酒精消毒液等再次对包裹进行消毒,否则不得进入分拣场区;拉运国际件车辆,卸完车后要对车辆进行全面消毒处理。国内高中风险地区尽量采取无接触式派送服务,高中风险区域及周边分拨、网点要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储备,所有场所每天至少2次消毒。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蒋若静 王斌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丁
编辑/李晓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