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国家最高科技奖励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鲜明导向,彰显了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和信心,成为建设科技强国征程上“积跬步,至千里”的一座里程碑。
11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向获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颁发奖章、证书,并请他们到主席台就坐。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两位最高奖获得者一道,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发证书。
至高的礼遇,暖心的瞬间。这是所有获奖者的无尚光荣,是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尚光荣,是不断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华民族的无尚光荣。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广泛激发社会创造潜能,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的主动赢得国家发展的主动,依靠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在原创性基础研究上发力。梳理这届国家科技奖励的获奖名单,从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飞行动力学奠基人顾诵芬和先进核能技术的领军人物王大中,到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具有界面效应的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研究”、助力中国消除麻风病的“麻风危害发生的免疫遗传学机制”,200余个获奖项目中,原创性基础研究占了很大比例。
只有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才能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通过国家财政大幅增加基础研究经费,强化长期稳定支持,辅之以税收激励等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就会形成基础研究支撑技术突破、应用需求牵引源头创新的良性循环,从而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上发力,勇于坐“冷板凳”,不计名利,持之以恒。本届国家科技奖励名单中,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自1979年至今的42年间,钟南山团队以实现“顶天”——在国家疾病防治急需领域紧盯国际前沿理念和技术、“立地”——研发适合国情的疾病防诊治手段和药物、“为人民”——致力于提高国民身体健康水平为目标,创建了国际先进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体系,在新冠疫情突然袭来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研究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全部向外籍专家开放,由外籍专家主持或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有5个。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受理来自22个国家的54位候选人和1个国际组织,再创历史新高。面向全球科技资源打造强大引力场,支持各国科学家围绕全球性问题挑战开展联合研究,中国正在张开臂膀欢迎更多海外人才来华实现创新梦想。而中外科学家的通力协作,也将有助于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还要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发力,在产学研融合上做功,在激发人才活力上加油,综合施策,久久为功,让每一届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都成为建设科技强国征程上“积跬步,至千里”的里程碑。
文/北青-北京头条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