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铺是成都文化的代表,也是成都市民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成都是个大茶铺,茶铺是个小成都。”历史学家王笛在新作《那间街角的茶铺》如是感叹。近日,围绕成都茶铺展开讲述的历史读物《那间街角的茶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新书把焦点放到普通民众,跳出过去历史研究中惯常的帝王将相、英雄精英的研究模式,写出了眼光向下的民众生活史。
在历史学界和文学界,王笛以微观史和新文化史的研究和创作拥有大量读者,此前出版的《袍哥》《茶馆》《街头文化》颇受好评。在王笛看来,历史学中的文学性以及文学中的历史性,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学者,王笛走出象牙塔,用自己的写作践行“为民众写史”的使命,为大众提供发人深省的历史和文学读物,他主张学术写作不应与大众阅读割裂开来。
新近出版的《那间街角的茶铺》使用大量的文学作品,为“以文证史”做出了一种尝试。王笛以1900—1950年的成都茶铺为中心,运用田野调查、官方档案、现代小说以及成都竹枝词等资料,以微观史学的研究取向和深描的文学写作手法,生动展示了成都茶铺的日常生活、大众文化以及在那个公共空间中呈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发掘和讲述了近代成都和茶铺的故事。在王笛看来,“人们在茶铺会友、闲聊、看戏、听评书,茶铺就是他们的半个家,一张茶桌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告诉记者,对成都茶铺的研究,王笛前后进行了20多年的探索。《那间街角的茶铺》,是继《消失的古城》之后,王笛又一次把学术研究转化为大众阅读的尝试。丰富的细节以及生动流畅的叙述,再加上客观理性的分析,使得这部作品形成了独特的文风。“茶铺是个微观世界,折射出大社会的多种样貌;或者是一扇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观察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作者追寻少年时代的艺术梦,亲绘插图,用视觉呈现茶铺印象,让这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知依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