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评|别让“过度营业”透支了演员的价值
文汇报 2021-10-17 08:14

今天一个Plog(图片日记)、Vlog(视频日记),明天一组杂志精修大片,过两天参加一档真人秀,晚上再来场带货直播……翻看当下年轻演员的微博主页,这已成为一种常态。

看起来与粉丝积极互动、更多展现本人生活化的日常曝光并无不可,可其负面影响正慢慢显现,甚至蔓延到了资深演员身上。比如《怒火·重案》里谢霆锋的表演确实很有戏剧张力,但不少网友表示就是忍不住想起他在综艺里拿锅铲炒菜的样子!同样,不管孙红雷演什么,只要他一笑,许多人难免想起他在综艺节目里的搞怪表现。观众的反馈值得演员警醒——别让“过度营业”透支了自己真正的价值。

微信图片_20211016224654.jpg

粉丝经济之下,艺人的任何工作行程与动态披露,都被“饭圈”称之为“营业”。而随着文娱产业和互联网媒体的发展,演员的“营业”早就不局限于拍摄影视剧作品这一主业:广告代言铺天盖地,时尚红毯秀隔三差五,综艺真人秀档期排满,就连社交平台也分出微博、小红书、抖音,需要时不时发自拍、街拍和小视频,来满足粉丝。

而在各种“营业”中,对于形象透支最大的,莫过于综艺真人秀。“对于正剧演员,综艺的杀伤力实在是太大了!”网友如是感慨。面对一些优质影视剧中的“综艺脸”,观众总会不自觉在脑海浮现出其搞怪的形象,甚至于演员一亮相就引发观众笑场,频频出戏。遗憾的是,观众都觉察出的危机,很多演员自己似乎不以为然。甚至,每每有“爆款”综艺上线,有的演员还会在微博“毛遂自荐”要求参加。为了轻松“捞金”也好,维持热度也罢,出演综艺真人秀在短期内,看起来是个投资收益比不错的选择。可只要把眼光稍稍放长远,但凡对于演艺事业有着更高的追求,就会意识到这是一种对于自身演员形象与价值的过度透支。

要知道,演员这一职业是需要一定的神秘感的。这种神秘感并非故意与观众拉开距离耍大牌,而是为了在影视作品中“百变”与“可塑性”。水无形而有万形,对于演员,道理亦是如此。“过度营业”让演员个体从人设到形象都深入人心,也就限制了他们在日后影视剧中对于不同身份、不同性格角色的塑造能力。对此,一些演技派尚且难逃综艺的“反噬”,更何况一些尚在成长期、尚未有几部拿得出手的作品的青年演员?最终的结局不是常年混迹在各大平台,沦为油腻的“综艺咖”;就是张罗着美妆时尚教程,与“网红”比流量。

“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这不只是面对作品时的心态,更应是贯穿从艺之路始终的做人姿态。我们能够理解在新人新作层出不穷的年代,迫于团队压力与市场倒逼,演员担心自己不常“营业”、缺少曝光度而被观众遗忘、热度不再的焦虑。我们也能理解今时不同往日,文娱产业运转逻辑变化将个体裹挟其中,爱惜羽毛何其艰难。然而,常态不代表着正确,艰难不意味着不可为之。从陈宝国到富大龙再到胡歌,都曾表达过“记住角色忘记我”的观点。比起一时出现在灯箱广告、霸占几天热搜、参与几档爆款综艺,演员真正值得骄傲的,是把形象留在经典作品之中,把名字留在表演教科书之上。而对于喜爱他们的粉丝来说,也应摆脱“饭圈”逻辑的绑架,清醒认知到,真正的“营业”,是演员潜心锤炼演技,带来更多优质作品,而不是比拼所谓曝光度与广告变现能力。否则,那一句回应大众批评的控评“请多关注作品”,只会显得更加苍白无力。

文/文汇报记者 黄启哲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初代”明星舞者翁虹回来了,《舞林大会》是多少人的“回忆杀”?
上观新闻 2023-07-30
离开武打角色怎么突破 动作明星升级转型路难走
齐鲁晚报 2022-10-21
慢综艺怎么成了明星插科打诨的作秀场?
文汇报 2022-06-24
《极限挑战》巅峰之后,现在的户外真人秀没人看了?
搜狐娱乐 2022-02-28
《开拍吧》:探索影视行业真人秀新趋向
文汇报 2022-02-22
赛道拥挤花样多,喜剧综艺需要什么爆款?
齐鲁晚报 2021-12-16
2021综艺大爆发:综艺节目更懂年轻人了?
中国青年报 2021-12-07
文化类综艺上新 有生旦净末丑也有非遗和美食
齐鲁晚报 2021-10-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