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何以打动人心?
新华网 2021-10-15 18:30

作为广电总局出题、组织推进的重大现实题材作品,以及总局“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动剧目,《功勋》无疑是一部主旋律中的“主旋律”。

不仅要拍出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事迹和精神,还要让观众看得懂、看得进、喜欢看,《功勋》不好拍。

但《功勋》拍好了。国庆长假结束,当观众开始补剧时,发现片单里赫然多了一部豆瓣9.0的作品。过去几天,《功勋》在热度节节攀升的同时,豆瓣评分不降反升,涨到了9.1。

创新、突破、催泪、高燃、真实质感,一部主旋律年代传记剧集,就这样走近,也走进了观众。

润物细无声 

开播之后,观众很快就发现,这部“主旋律”几乎没有口号式的呼喊,有的是故事,是润物细无声的镜头调度和人物对话。

呈现李延年的“能文能武”,用的是小安东、记录员战士等的成长,以及战场上一次次的随机应变来体现;

展现“无名英雄”于敏的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通过一次次与妻子闪烁其词的交谈,和一个个存在篮子里的鸡蛋,剧中多次出现《后出师表》,一字一句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显忠诚。

《能文能武李延年》单元结尾,画面由彩色化为黑白,叙事空间在虚构和纪实画面间来回切换:真实的抗美援朝战斗场景、我国的一批批先进军事武器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场景等浮现;

《无名英雄于敏》最后,沉寂的戈壁大漠上空,升起了一颗极为神奇壮观的“太阳”。镜头转场,街道上人流涌动,人人为氢弹成功爆炸而欢呼,于敏接过报纸,这个始终头发凌乱参差,胡茬横生,眼神凝重的核物理学家在剧中第一次刮掉了胡子,他坚定的眼神里写着骄傲,也写着幸福。

虚实之间,观众已经读懂了功勋们“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品格与果敢,也感受到了功勋模范的精神力量。

还原年代感 

要全部采用现实主义的拍法,按照真实的生活逻辑创作。服化道、场景、包括人物的语言,都必须真实反映出那个年代的特点,拒绝伪激情,伪崇高,伪忠诚。

在开拍之前,总导演郑晓龙向所有篇章的编剧和导演提出了“最基础”要求。于是,“李延年”剧组30多天拍摄,28天在“打仗”。历史上的346.6高地一战发生在1951年10月。为了真实再现当年战况,剧组在中朝边境350.2高地即与当年相似的地理环境中搭建了拍摄场景,剧中所有的战壕、堡垒均为实景搭建,并调用了四辆坦克投入拍摄。

同时,这支擅长军事戏的团队用九台6K摄像机参与拍摄,力求在堪比电影级的镜头质感里,为观众营造“沉浸式”追剧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带领观众重返“历史的现场”,演员们在拍摄时首先让自己返回70年前的人物状态。

在每场道具灯光调整准备时,大家都在战壕内等候,让身体始终保持备战状态,随时都能冲锋,穿越密集爆破、枪林弹雨。

为了还原当时西沟村的风貌,经过多番寻找,“申纪兰”剧组最终将山西省平顺县双射泉村作为主要拍摄地。

其实,由于当地村貌太新,与剧中所需要的年代感已相距甚远,但导演林楠依然坚持选择此地,因为“申纪兰一辈子没离开过生她养她的这片土地”,剧组想以此致敬这位功勋人物。

为了还原那个年代的村貌,置景人员为新房子重新糊上黄泥墙;在水泥路上铺上黄土;用高压水枪去除建筑光洁的表面,露出斑驳的杂草;制作烟熏火烤、水渍等小细节,并邀请当地老石匠协助场景搭建。

一遍遍地改造,一遍遍地做效果,一遍遍地做旧,力求最大程度的还原那个年代的质感。

 英雄也平凡 

“功勋”两个字,很大。首批“共和国勋章”颁给了这八个人,《功勋》娓娓道来,正努力为我们讲清楚,他们的勋章是怎么来的。但更为可贵的是,扎实的采访和艺术的创作,在《功勋》里重现了八位功勋忠诚、执着、朴实的形象。

他们是英雄,更是观众可感可知的普通人。比如,李延年常与战士唠嗑打趣,于敏则是个勤恳做事的普通人。

● 为了每个星期多使用两个小时的计算机(当时中国只有一台每秒运行万次的计算机,而95%的时间都要用于保障其他科研项目,氢弹研制团队利用剩余5%的时间),于敏在领导办公室“死皮赖脸”不肯走;

●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规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

● 难得回家,给孩子们讲睡前故事,这个核物理学家连描述大象都是一个个数字,一组组尺寸,把两个孩子讲得昏昏欲睡,却把观众讲得会心一笑。

比如,即将登场的“屠呦呦”做事特别专注。“到了什么程度呢?比方你俩是同事,在路上见到之后跟她打招呼,她都不会理你的。不是因为高冷,而是她没看见。就算你住在她对门好多年,想让她认识你也很难。”郑晓龙说,他观察到的屠呦呦,有一个自成一方的小世界,“或许正是由于这种专注,才让她发现了青蒿素,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作为总导演,郑晓龙还特别介绍说,全剧最后亮相的《袁隆平的梦》也很有新鲜感,将更多展现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不为人知的一面。

“比如,他和她母亲的关系。再比如,他是如何成长的?又是如何被国家发掘的?相信这些情节能带给观众一些新奇的感受。”

编辑/王雅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