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举办检察队伍教育整顿暨“检察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成果清单,据了解,今年以来北京检察机关发放司法救助金213.3万元,同比增长248.53%。
据市第十检察部主任彭天广介绍,2020年上半年全市司法救助案件仅有5件,《关于在司法办案中进一步加强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下发后,下半年全市司法救助案件达33件,较上半年增长560.00%。
今年1月至9月,全市检察机关办结并予以救助的司法救助案件30件39人,同比增长200%和290%;发放司法救助金213.3万元,同比增长248.53%;救助因案致贫返贫的原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精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对象17件17户27人。
为严格把握救助标准和条件,检察机关在受理救助申请后,综合采取调阅案件证据材料、听取原案承办人意见、走访申请人当地民政有关部门、咨询医疗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协调当地检察机关协助调查等手段,围绕申请人的家庭收入情况、生活困难情况、被救助人身心情况开展深入调查,确保申请事项的客观性、真实性、合理性。
今年1月至8月,各业务部门共移送司法救助线索51件,经评估认为不符合救助条件而未进入救助程序的线索数为29件;已进入救助程序但经审查不符合司法救助条件,依法作出不予救助的决定的案件数为3件。
彭天广介绍,全市检察机关将司法救助职能向前延伸至批捕、起诉阶段,加大对未成年人,生活困难的伤残军人、退役军人,经济不发达地区农业人口,因刑事犯罪导致身体重伤、残疾、生命垂危亟需抢救、治疗当事人等特定类别当事人的司法救助工作力度。
同时,为构建多元化的救助体系,全市检察机关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社区、村委等部门和组织的支持,开展低保、就业、心理疏导等多元化救助方式,从单纯的“输血型”救助走向“造血型”救助,对已经开展的司法救助定期进行“回头看”,跟踪问效,注重将司法救助与服务大局深度融合。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