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明朗:养育行业间互相融合推动加速养育产业变革
搜狐教育 2021-09-28 09:09

看点: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指导,搜狐网、搜狐母婴、搜狐教育联合主办的“2021搜狐养育大会”于2021年9月26日在北京举办。2021搜狐养育大会大咖云集,数十位权威育儿专家、明星达人、知名学校校长、母婴达人等参与了本次大会,为儿童营养健康、儿童心理和早期教育、普惠性婴幼儿托育发展等话题建言献策,共同探讨科学育儿新主张。

大会期间,中国关工委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邬明朗发表了《与时俱进,谱写养育事业新篇章》的主旨演讲,邬明朗在会上表示,我国现在处于人口增长的拐点,育龄群体规模持续的缩减,年轻一代的生育观念发生变化,养育成本的提升,使少子化趋势迅速到来。

邬明朗认为,人口数量下降并不等于养育行业走向衰败。随着消费人群观念的升级,人口下降的同时,养育行业之间的互相融合,包括线上线下的融合,机构与内容专家体系的融合,服务业态与零售机构的融合,可以推动并加速了养育产业的变革步伐。

以下为邬明朗搜狐养育大会演讲,内容根据速记整理,有删减。

各位领导、专家、朋友们,线上参加这次大会的各位家长,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我能跟我们中心的专家委员戴耀华老师,卢勤老师,罗静老师一起来参加这个会议。首先我代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对这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一年多以来我们的养育领域面临着很大的变化,今天我想借这个大会从广义的角度,也是从泛养育的角度来跟大家做一个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看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形势。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人口增长的拐点,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三个趋势迅速到来。尤其是少子化,它的根源来自我们育龄群体规模持续的缩减,也就是说育龄群体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整体的规模是在减少的。

第二,年轻一代的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第三,是养育成本的提升。

这样造成了少子化的加速到来,我们可以关注两个比较重要的指标,一个就是出生率。出生率我们从2015年开放二胎以后到2016年的时候有一个提升,达到了1786万人。但是从2016年以后就掉头向下了,一直降到去年2020年,我国的人口出生大概是1200万。从1786万掉到1200万,等于人口出生已经下降了近1/3左右。

第二个指标,我们要关注的是社会总生育率,从15岁到49岁,我们把它当做育龄段。在育龄段的妇女平均生育的人数叫“社会总生育率”,社会总生育率在70年代以前中国是6左右,到了1990年大概是2左右,到了2010年的时候是1.5,到现在是1.2。而要维持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的正常发展,平衡点是在2.1,就是说育龄群体在平均生育的人数大概是2.1个的时候,对社会经济发展是最有利的。

1.5是一个警戒线,而我们现在已经到了1.2。所以说人口直接就影响着养育领域。这是个基数和基础。我们的政策都是围绕着这个基础的增长,围绕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围绕着民族发展的前景来制定的。

一般来说一个政策的出台应当是责任部门通过充分的调研,数据的分析,形势的判断以后,从国家与人们的根本利益出发所作出的一些决定,它既体现了导向性,也是体现它行驶行政权利的招式。

我们在这一年以来比较值得关注的政策性文件有以下几个:一个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这是最主要的。这个文件是一个总纲,不管是家长也好,从业人员也好,机构也好,应务必去看一下,因为它既是行驶权利,也是彰示一个导向。

这个文件我想给大家提一下,里头一共有29条,跟养育关系很大的是从12条到14条,指导提高优生优育的服务水平。15条到17条是指导构建我们普惠的托儿服务系统。18到21条是减轻“三育”的成本,三育就是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所以说一共29条里有这么多条是跟养育密切相关的。很多人在政策出台以后,没有加以注意,反应比较迟钝,我觉得这个会对你个人也好,对从业人员也好,对机构也好都会造成一定的遗憾和一定的损害。

讲完形势和政策以后,我想给大家看一个我们现在对于观念的调查报告。就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跟“零点有数”跟孩子王,我们通过78场母婴万里行活动,136个城市,313家门店,完成了十几万份样本的数据采集,对当今的育儿观念进行了统计,归纳。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观念呢,观念的调查其实就是了解民意,了解民心,了解现在的一种潮流。

先说说生育观,95后生育更追求个体情感体验。80—90年代人因为年龄的压力生育高于其它群体。80后受养儿防老的观点影响高于其它群体,因为这里头报告很长有很多的数据,有很多的图表,有很多的统计分析。

生育观是受年龄影响的。20岁到30岁,95后20多岁,比较注重情感体验,当做爱的基金,这个比较多一点。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群体的生育观,而且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生变化的。

调查生育观以后我们再来看看育儿观。现在已经有近5成的爸爸有陪伴孩子的意识,这个跟我们在座的专家大力的宣传我觉得是分不开的。一个是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思潮也受国际的影响,受各种科学普及的影响,包括媒体,包括各位专家,在育儿方面,强调爸爸培育孩子的重要性,做了很大的宣传,是分不开的。

爸爸重视以身作则,自由成长,妈妈比爸爸更重视陪伴。

第三,家庭成员育儿的参与度显著的提升,陪伴、平等责任的养育观已取代权威式的养育观,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非常严格,过分严格,都不是一种科学的养育。

家庭成员对育儿的参与度比较全面,除了父亲母亲以外,可能还包括隔代,包括姥姥,姥爷,爷爷奶奶,这都是新的趋势。

角色认知,爸爸妈妈都会认为作为父母的主要责任不是把他喂大,养大,主要是陪伴跟教育好孩子,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

但是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20%的爸爸都认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是为孩子提供物质条件,但是仅有4%的妈妈同意这个观点。20%的爸爸认为养孩子挣钱就是我的事,但是同意的妈妈只有4%,其它96%可能就是爸爸主要赚钱,或者是爸爸妈妈一起来赚钱。

有个数据是压倒性的多数,就是近90%的妈妈认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己最重要的职责是陪伴和照顾。这个调查是我们从一线城市一直到三四线城市做的,这个数据是最可靠的。

育儿责任开始向家庭其它成员分开,温暖和快乐成为父母最重要的感受,爸爸的感受高于妈妈。三线城市以下的爸妈最为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80前后的群体正处在事业上升期,工作与育儿矛盾突出,繁忙是他们共同的情感体验,就是觉得自己很累很忙。

这个调查体现了普遍的民意民心的思潮,你个人如果落后于这个思潮,你可能就会落后。机构如果是落后于这个思潮的话,就会面临惩罚,甚至会面临出局的危险。

所以说我们讲完了形势,讲完了政策,我们还要讲民意思潮。

养育行业是各种行业的常青产业。现在人口下滑以后,进入向下通道以后,人口的数量红利消失了,但是我们人口的素质红利同时会得到重视。所谓的人口的素质红利就是我们怎么来提高人口的素质,整个行业既是为人口的数量来服务的,也是为人口的质量来服务的。因此人口数量下滑,并不等于这个行业走向衰败了。

这一扇门闭上了,另外一个窗口就打开了,因此养育行业大可不必那么悲观。随着消费人群观念的升级,人口下滑,养育业之间的互相融合,推动并加速了养育产业的变格步伐。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就体现在专业与产业之间的融合,比如说戴老师,我们现在提出来黄金1000天,这个专业她提出来1000天以后,这个产业就随着这个专业就跟上去了,科学观念跟上去了,这就体现了专业跟产业融合的例子。

线上线下的融合,我觉得这就更多了,线下培训线上培训,包括我们今天线上开会。比如说关工委儿童中心每年有一个中国婴幼儿发展论坛,我们是线下的,所以说线上跟线下也出现了融合。

机构与内容专家体系的融合,机构找专家,专家机构。跟儿研中心有合作的比如说伊利,惠氏,做辅食、做尿不湿的,做童车的,专业和产业之间也发生了融合。

服务业态与零售机构的融合。服务业态比如说跟我们有联系的孩子王,没有门店的导购员呈现的服务业态,这个服务业态也是跟我们的科学理念,跟培训跟专家他们也是结合起来。更不用说婴幼儿照护与母婴,妇幼保健,学前教育,这些领域的产业链都在延伸。

月子中心是在往备孕跟托育延伸,学习教育也在向托育延伸。高职院校现在学习教育专业还延伸出来很多方向,比如说早教方向,母婴方向,所以一切都在产生融合,这是一个大势,这是第一。

第二,年轻一代的父母跟家庭已经成为社会主要养育人和家庭的决策者。适应新的时代,新人群所需求的知识、产品,服务的产业,服务的创业升级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主流趋势。适龄前的估计会有很多行业内的人士,我想这一点大家都是体会很深,我们都是要在追求创新来适应新时代新人群的需求。

养育产业的出路就是在着力构建和打造养育行业新生态体系的协同发展,共融共生、与时俱进,是面对市场步步确定性的正确的选择。

最后,我们还要讲一个议题,就是普惠。要把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的托位数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20个指标之一,与GDP增长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视为共同的一体化指标。托位数从现在的每千人口1.8,增加到2025年的4.5个,这是一个突破。很多人期待把普惠的托育服务看作一个福利,一个公共服务的享受,国家跟卫健委,国家发改委指出三岁以下的托育服务是属于非基本公共服务单位,不是一个公共服务。这就意味着公共服务更多的由政府来承担,明确托育服务是非基本公共服务,表明托育服务将会在坚持社会发展,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普遍汇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是允许资本介入和涉足的商业运作,给市场化留了一定的空间。不是说在市场里托育服务这个行业会灭绝。

科研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大家都已经达成了共识,就是我们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系统。也就是我们的基础研究,我们现在是以儿童健康,大脑育和身体健康发展为重点的多学科跨学科的基础性研究,每年在这方面会有大想的论文,这是基础性研究。

在应用性研究方面,我们正在探索符合国情,面向未来儿早期综合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推动在医疗、保健、营养、预防、安全、身体健康、健康教育、早期发展的测评、筛查、矫治、标准制定、法律支持、公共资源共享等领域的应用性研究。

这两个都是属于专业性的范畴,但是还有一个范畴是非常重要的范畴,就是要普及科学的养育知识,让儿童早期教育回归儿童发展规律,远离拔苗助长。大量专家,包括基础科学的专家,包括应用性科学的专家,都在孜孜不倦的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编辑/彭小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