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孙景坤
新华每日电讯 2021-07-01 13:03

6月29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隆重举行。

与此同时,辽宁丹东,“七一勋章”获得者、97岁的孙景坤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未能到现场参加颁授仪式。

此刻,英雄无言,但他身着军装、目视前方行庄严军礼的画面犹在记者眼前。

孙景坤是谁?他一生经历过什么?——这些问题,记者一年前就在思索追问。

初见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回顾抗美援朝战争,向世界释放中国始终顺应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面对各方面风险挑战各种阻力压力必将迎难而上的信号,展现这场战争带给中国及中国人民的思考,反映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尤为重要。

在这个前提下,记者2020年6月在辽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提供的数份抗美援朝老兵材料中,翻看到孙景坤的事迹。

透过这份材料,记者了解了孙景坤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事迹,被他退伍归乡后隐姓埋名奉献乡村的故事打动——可远离革命战争年代的记者,总觉得心中老英雄的形象不够立体。

找到他,成为记者的心愿。

就这样,2020年7月7日下午4时许,记者走进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山城村的一片田地,举目四望,满眼是绿影婆娑的庄稼,只有几间低矮平房掩映其中。空气中只闻得几声虫鸣鸟叫,十分静谧。

走进屋内,小炕上躺着一位如夏日午后一般安静的老人。

“这就是老英雄孙景坤了。”同行的丹东市元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当记者再回头望向老人时,时年96岁、身材瘦弱的他已经在家人的搀扶下坐起,用力挺直佝偻的腰背,脸上挂着微笑。在他的身旁,整齐叠放着一件挂着军功章的志愿军军装。

“听不清了。”孙景坤指指耳朵,拿起军装放在腿上。“这是一等功奖章,这是三等功奖章……”老英雄一边抚摸着军功章,一边讲起70年前的烽火岁月。

孙景坤的口齿已不算清晰,可听着听着,老英雄的形象早已从几张材料介绍中跳脱出来,记者也被带回峥嵘岁月。

三渡鸭绿江

“解放四平时,我是机关枪手,是敌人火力的重点打击对象。子弹密到把我后背的军装都撕烂了,半个月内我换了4件棉衣。”战场刀光剑影,孙景坤却越战越勇,他先后在辽沈战役中立三等功,在平津战役和海南岛战役中分立二等功。

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刚从海南战场撤回的孙景坤随部队集结安东(现辽宁丹东),待命过江。

“丹东是我的老家,在外边打了3年仗,咋能不想?”孙景坤说,他结婚7天后就参军入伍,从那时起再未见过家人。如今,老家山城村就在眼前,战友劝孙景坤回家看看,他却总是摇头拒绝。

久经沙场,一朝归乡,可大战在即,孙景坤从未向部队提出探家的要求。

10月的一天,命令终于下来了,孙景坤随部队一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过江的那一刻,他和战友发出了钢铁誓言:“保卫家园,保卫胜利果实!”

孙景坤所在部队很快就与美军在朝鲜龙水洞地区展开了激战,冲锋在前的孙景坤腿部中弹,被送回丹东治疗。养伤期间,他仍然没有回家看一眼。“养了一个多月伤,心里时刻想着奋战在朝鲜战场的部队和战友。”腿伤还没好利索,孙景坤就二次过江奔赴前线。

“没想到一到朝鲜,找不到之前的部队了。”原来,部队根据战事安排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地方,疗伤归来的孙景坤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只好二次回国。

一踏上祖国的土地,孙景坤脚步指向的方向,依旧不是家门,而是跑到志愿军某机关打听自己部队的下落。两天后,他第三次过江追赶部队。“回头看了看家的方向。”孙景坤说,只有打了胜仗,才能回家过好日子。

第三次奔赴朝鲜后,孙景坤在上甘岭前沿找到了部队,并立即投入了战斗——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三别故土、三渡江水,孙景坤心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信念之声越发嘹亮。

决战161高地

回忆起自己一生最难忘的战斗,孙景坤眼噙泪花。老人说:“那场激战下来,好多战友都牺牲了,阵地上最后只剩下我们4个人。”

1952年10月27日,孙景坤闯进了357团3营指挥部请求参战,营长当即命令他向161高地增援。

那时,阵地上的3营8连只剩下副连长支全胜和5个战士,他们已把爆破筒和手榴弹抱在怀里,准备随时与敌同归于尽。就在这时,孙景坤带领营部9名战士,一人扛着一箱手榴弹,利用敌人火力死角,机智勇敢地冲上161高地。

“老孙,你们可来啦!”浑身是血、多处受伤的支全胜大喊了一声。孙景坤赶紧把他抱进坑道,一边为他包扎伤口,一边察看阵地:整个高地硝烟弥漫,尸横遍野。这时!一群头戴钢盔的美军,端着卡宾枪向阵地冲上来。

孙景坤大喊:“打!”战士们一齐开火,手榴弹投向敌群,打退了敌人进攻。

“敌人第四次反扑的时候,有2个敌人借着烟雾的掩护,从侧面绕到我身边,离我就两三米距离。”孙景坤端起“水连珠”步枪,“砰、砰”两声,敌人应声而倒——这场战斗,孙景坤和战友们一连击退敌人6次反扑;这场战斗,还是志愿军发起的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支援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这次战役中,孙景坤立一等功一次。1953年,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举行的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三周年授功典礼上,孙景坤荣获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受到中国代表团和金日成的亲切接见。

硝烟散去,战争在孙景坤身上留下20多处伤疤。“现在腿上还有一颗子弹没取出来。”孙景坤指着腿上一块已经变黑的皮肤说,“有一次战役,我中了两枪,一枪打在手上,一枪打在腿上。子弹(里面的成分)有毒,后来腿上、连带脚上的肉都烂了。”

回乡

1955年孙景坤复员,他放弃了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8年在外征战,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还有三过家门不入的经历,孙景坤自觉亏欠亲人太多——他决定回家乡务农,待在亲人身边。

回乡之后,孙景坤将组织关系交给村党支部,退伍手续交给地方民政部门,对自己的功绩只字未提。回乡第三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劳动。

“我又成农民了,可当兵后的我跟以前的我不一样了。”参军第二年,孙景坤就在战场上火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入党那天起,孙景坤更坚定了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事业的信念中——复员前,他的奋斗阵地是战场;复员后,是亟待脱贫的家乡热土。

回乡后,孙景坤在老家山城村担任村干部。其间,他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粮菜生产和山城村建设,用几年的时间在滚兔岭上栽下了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山城村有一条河,洪水泛滥常年吞蚀土地,孙景坤带领乡亲们一起挡河造田,改造了一百多亩耕地……

1984年,孙景坤组织村民先后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还把分给自己的40亩地重新分配给5户从黑龙江迁来的贫困户。

在家乡务农的数十年间,孙景坤深深隐藏自己的战斗功绩,吃苦在前、不求享受。

孙景坤是什么样的人?

大女儿孙美丽说:“他对别人大方,对家里人却很‘抠’。年轻时因为他把好处都给别人,家里人受了不少委屈。可后来我明白:他经历过生死,现在是在替战友活着。”

同村村民张德胜说:“他参加革命除了带回一些奖章和一身伤疤外,没为自己拿一丝好处。他没想过啥叫吃亏,也没想过要在和平年代‘捞’点什么。”

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说:“孙景坤总是先想着党、想着国家、想着别人,而把自己摆在最后。”

回响

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一个为祖国和人民建立赫赫战功的共和国英雄的生命,却可以超越生命的长度、拓展生命的宽度。

岁月的洗礼,让老英雄耳不聪目不明。但让记者动容的是,当《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旋律响起,孙景坤突然有力地戴上泛白的旧军帽,敬上标准的军礼,坚毅果敢。

时代在发展,但没有遗忘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人,在新时代弘扬和宣传尊崇英雄之风非常重要。

2020年8月,新华社有关孙景坤的报道刊发后,孙景坤被树立为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重大典型。

时代的进步,没有落下每一个人。于老英雄孙景坤个人而言,在既有优抚政策下,考虑到老英雄个人实际情况,目前他被安排至丹东光荣院疗养;于社会而言,崇敬英雄的风尚已成,在新时代,弘扬和发展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风尚已成——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学习老英雄孙景坤为国浴血奋战,退伍后不计功名、严于律己、舍己奉公的优良品质。

“七一勋章”、“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这些都是和平年代党和国家、人民对老英雄的褒奖。这些荣誉也在印证着:

英雄不言,但他的故事,抗美援朝战场上的161高地在讲,家乡栽种下致富希望的滚兔岭也在讲。

我们也在讲。

文/于力 高爽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人物|七个月,拍摄87位抗美援朝老兵 王欢江:与时间赛跑 努力记录每位英雄的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3
《志愿军:雄兵出击》曝路演特辑 “工信七子”校园放映圆满结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6
《志愿军:雄兵出击》剧组全国路演丹东启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8
纪录片《超时空寻找》定档8月20日,VR 重现抗美援朝热血场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6
Qnews|“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孙景坤逝世 享年98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07
上甘岭将士后人线上缅怀英雄 70年前黄继光牺牲时的报功材料首次亮相
武汉晚报 2022-10-25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举行
新华社 2021-09-03
《1950他们正年轻》记录抗美援朝 “不忘英雄”是对英雄最好的致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1-09-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