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南窖乡花港红色洞渠展览馆开门迎客
人民网-北京频道 2021-06-22 22:10

“北大尖儿,高又高,隔着花港和长操,长操那边长有水,花港干旱受煎熬。”这是流传于上世纪10年代的顺口溜,讲的是北京市房山区西北部山区南窖乡花港村。为了改变无水可用的状况,这里的人们修建万米红渠,清澈的河水爬大山、过涵洞、跨山涧、翻山梁,流进了梯田、果园和民众的水缸。6月21日,红色洞渠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还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系统梳理和集中展示“苦熬不如苦干”的精神内涵。

据介绍,北大尖是一座海拔700米左右的山梁,翻过这道梁就是房山的母亲河——大石河,滔滔河水养育了长操等沿河人民,而上世纪70年代初,花港村的民众无水可用,只能望河兴叹。正当全村群众百愁莫解之时,村党支部书记蒲天佑立志修建一条花港村的“红旗渠”。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蒲天佑带领花港村党员群众不等不靠、不怕苦累、迎难而上,用双手凿石山,建水渠,1973年10月,历时一年零4天,总长432米的引水涵洞终于打通。南窖乡发动全乡人民再接再厉,先后又打通了5个涵洞,总长近2000米,并配套修建了蓄水池。河水通过山洞和明渠被引进池里,再通过“U”形管道,与山梁上的大渠连接,流向更为广泛的区域。1975年初,万米红渠全线贯通,清澈的河水爬大山、过涵洞、跨山涧、翻山梁,流进了层层梯田、片片果园和千家万户的水缸。

为了还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系统梳理和集中展示“苦熬不如苦干”的花港精神内涵,6月21日,南窖乡花港村红色洞渠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

红色洞渠展馆建筑面积300平米,设计序厅、多功能活动区和三个主要单元共五大部分,24处驻足点位,以花港村党员领导干部带领全村人克服万难人工开山引水的壮举为主线,把“人”和“事”作为展览核心,多角度深入挖掘花港村艰苦卓绝的开凿过程和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生动、立体、真实地还原再现党员干部群众以惊人的勇气和智慧攻坚克难凿山引水的感人场景。

“我们要充分挖掘南窖的红色资源,让红色阵地成为学习党史的课堂,让先进事迹成为学习党史的教材,让榜样人物成为学习党史的老师。”房山区南窖乡党委书记王化占说。

编辑/高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