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的海珠区疾控中心,人们已不像几天前那样忙碌,但针对这轮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仍在紧张而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流行病学调查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它能及时筛查出病例的密接者和次密接者并进行管控,对及时切断病毒传播链、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一轮广州的疫情防控工作,在荔湾(芳村)以外的地区,通常只采用封闭病例所住的几栋楼、封控有病例小区的方式进行管控,减少了疫情对大多数居民生活、工作的影响。这样的精准管控背后,其实都有严格的科学标准及依据。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警方与流调工作者的紧密协同,人脸识别、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在这轮疫情防控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看球场监控查出密接者
在海珠区疾控中心,记者见到了5月30日从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前来支援的流调队员张骁。张骁说,单位第一批派出了3名队员,他任组长,现在单位在海珠区疾控支援的队员增加至8人。他目前分在现场流调组,负责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有关场所的现场处置,如人员甄别、环境及人员采样、消杀等工作。
“来到疾控中心后,我们6月1日通过重点人员排查发现了昌岗晓阳街的病例,我参与了这个病例的转运、病例住所采样和消杀,现在负责这个病例专案,不断补充更新其流调报告。”张骁告诉记者。
帮助外区进行相关协查,也是流调队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张骁说:“如果外区的病例或相关密接者在海珠区有过活动轨迹,或者密接者经过初步调查是海珠区的居民,外区的疾控中心会给我区发函协查,我们就会去相关场所现场进行处置。涉及的场所主要包括写字楼、商场、餐厅,特别是餐厅,大家在同一个空间里用餐,接触的人员比较多,也缺乏有效防护,存在较高风险。”
张骁去年曾支援湖北荆州参与流调工作,他告诉记者,这次单位派出多人支援海珠、荔湾、南沙等区的流调工作,大部分成员都是去年支援过湖北的队员,具有丰富实战经验。此外,海珠区疾控中心还有很多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过来支援。张骁说:“目前看,海珠的病例轨迹都是很清楚的,都曾在荔湾活动过,或者是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流行病学调查的工作非常辛苦。张骁告诉记者,番禺大石那个曾与确诊病例接触的病例出现后,他的工作立马多了起来。该病例在发病前曾在海珠区某球场踢了一场足球赛,和他一起踢球的人中,又有一位到吴川后就显示呈阳性,“当时是晚上10点多,接到通知后,我们立刻去现场查监控。并在球场上进行采样,连夜把在那个时段进过球场和他一起踢球的人都找出来,采取隔离措施。”
张骁说,该足球场没有监控,他和同伴只能看球场停车场的监控,来确定哪些人几点来,几点走,这给流调工作带来了难度。结合视频监控,确定了哪些人参加球赛后,张骁等人又进一步了解到,这些球友主要是通过微信群组织球赛的。
于是结合多个密接者的流调和微信群的相关线索,流调队员们终于把当天场上踢球人员的名单拼凑了出来。之后,流调队员还要一个个调查他们踢球后又去了哪里,与谁接触过,经过研判后进行管控。
“特殊时期大家还是要减少外出。我也很想吃广州的很多美食,希望疫情能早日结束。有一次进行电话流调,涉及一家火锅店,直接把我调查饿了。”张骁说,如今疾控中心有刑警协助,流调队员会把整个病例的轨迹勾勒出来,公安则会进行配合,查出可能的密接者,“海珠一个病例生病前坐公交车往返海珠区和荔湾区,除了看公交车上的监控,我们还会运用大数据和刷卡记录来找到该病例的同车人,这部分情况的了解,主要是靠警方的协调与配合。”
“必须第一时间介入”
海珠区疾控中心办公室主任肖青告诉记者,目前海珠一共有8个病例,病例的流调是根据病例的住所、活动场所、发病前14天的行动轨迹、病例密接者等去调查的。
肖青介绍:“针对病例的流调,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分一秒都不能等,这样的流调存在比较高的风险,因为首次流调通常持续时间会很长,需要穿防护服待在病例家里,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情况,我们有一个病例是晚上知道的,就连夜做流调;再比如海珠区的第一个病例在南洲名苑,属于荔湾病例的密接者。我们也是凌晨接到通知就立即赶去现场。大家还在睡梦中时,我们就已经把那栋楼封控管理起来,为的就是第一时间把病毒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肖青介绍,流调其实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海珠区疾控中心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我们中心的领导会亲自带着我们一起去。经历了去年的疫情,我们也培养了一批较为精干的流调队伍,现在流调队员一共有三四十个人,其中骨干有10个左右。”
与病例进行访问之后,流调队员们还要进行现场采样,包括病例家各个地方的样本,甚至污水管都需要仔细采样验核酸,最后还要进行仔细的终末消毒。
肖青表示,在疾控中心内部,病例的密接者和次密接者都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必须经过专家小组讨论产生共识才能判断,之后,疾控中心就会第一时间通知社区“三人小组”,将这些人管控起来。“次密接者是去年比较后期才出现的提法,这次为何要把次密接者也马上管控起来,是因为病毒的传播能力较强,潜伏期相对比较短。”肖青说。
判定重点区域有科学指引
这次疫情除荔湾(芳村)外,不少出现病例的区域往往封闭的都是几幢楼甚至是单栋楼。肖青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如今流调过程中所有的工作都有科学指引。
肖青介绍:“我们会对患者的活动场所尤其是住所环境进行采样,包括污水道采样,从而判断污染扩散的范围,结合病例情况、人员流动情况、建筑物的结构等去评估要封控多大的区域。在评估结果没出来之前,我们会先把重点区域封控起来。比如之前南洲名苑只有三栋楼是封闭区,小区属于封控区,周围是重点地区,这些都是根据风险大小去评估决定的,我们的团队会做评估,省市的疾控团队也会帮助我们做评估;再比如,海珠区的第一个病例曾经去过家附近的某家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疾控中心并没有把整个医院全程封闭起来,而是通过迅速查监控,以及在那里采了83份环境样本,明确其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后,判断风险高低后采取后续措施。这一切,背后都是跟着科学指标走的。”
肖青说,这样的精准防控可以在控制疫情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疫情带来的社会影响,让大多数人的工作、学习、生活能较为正常地进行。而为了快速有效地切断疫情传播链,这次疫情流调和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强调对密接者的流调,一个病例往往能带出不少密接者,对每个密接者,队员们都要去流调,了解这些人、这些天都做了什么,去了哪里,和哪些人接触,再找出次密接者。
“工作量非常大。为了防疫需要,我们第一时间知道某人是密接者或有可能是密接者时,会让社区‘三人小组’先去管控,之后详细做完他的流调,再判断他是否还有关联的密接者。”肖青说。
流调过程中,病例去过的场所,队员们每个都会去。密接去过的场所,队员们也会去,他们的忙碌可想而知,“我们十几个现场处置的队伍一直没停,轮番出去做。一部车每天要辗转五六个地方,我们有七八个司机,司机们每天也是忙个不停。”
消费记录是关键线索
肖青介绍,流调过程中,他们会第一时间将病例、密接者的手机消费记录拷贝下来。这些消费记录成为他们“破案”的重要线索,“光靠病例自己回忆过去14天的经历,通常都有记不清的地方,而手机上的消费记录,公交卡的刷卡记录等,就是病例行踪的最好佐证。”
肖青说,目前公安有一个民警驻点在海珠疾控协助流调,“有一些消费记录只有流水账号,没有店铺或法人的名称,我们就需要公安去支付宝、微信的系统层层去查。”
而查看视频监控同样是关键线索,“比如某个病例去过小吃店,店内部没有监控,就没办法判断这个人在小吃店内的活动,与哪些人接触。这时要查店里待过哪些顾客,就需要公安来帮忙配合。他们会看店附近的监控,判断有多少人进入了店内,包括他们的面部信息,都有可能识别出来。有时,当我们从现场拷下来的视频清晰度不够,或者需要确定某个人是谁,我们也会依靠公安的刑侦手段,让他们去识别,从而判断此人属不属于密接者。”
不少二胎妈妈坚守一线
肖青坦言,流调工作非常辛苦,队员们要一直在高温下穿着防护服,现场流调、采样、终末消毒,都是一个流调团队去做。工作的时间也是不分昼夜,随时出动。“我们的队员可能回来只挨一下床,就要起床继续干活。有三四个流调队员都是二胎妈妈。”肖青说。
尽管工作辛苦,但流调的意义非常重大,这让肖青感到欣慰。“海珠的8个病例中,有4个是已集中隔离的密接者转阳的。如果不是流调队员快速排查出这些密接者,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肖青说。
肖青介绍,除了现场流调,队员们平常进行电话流调也非常多,但一开始队员们打电话给别人,询问各种详细的经历时,常常会被认为是诈骗,这一度让电话流调工作很难开展,为此,中心赶紧办理了电信名片。打电话之后,对话手机就会显示是海珠区疾控致电,“现在,我们的流调队员们都已经是拉家常的高手了。”
文并摄/武威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