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完成130余万平方米“海绵”改造 巧收天上水 集雨润家园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06-08 08:39

风景如画的镜河,是行政办公区化身“海绵”最重要的工程措施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位于城市副中心的朗清园小区,在设计建设之初就融入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今年进入汛期以来,接连下了几场雨,居民的最直观感受是,路面“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积水”。降雨并没有带来内涝,而是把小区变成会呼吸、有弹性、生机勃勃的家园。

“渗、滞、蓄、净、用、排”,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六大措施。透水步行道、透水广场、下凹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数十种具体的工程方式,都能在朗清园小区见到。小区工作人员介绍,下雨天,雨水不会直接从水管流向步道,在地面溅起水花,而是先进入消能池消能,然后通过导流渠流入前置塘,进行沉淀和初步净化。净化后的雨水,通过路面下方过路沟,溢流至小区雨水花园中滞留和渗透,多余的雨水可流入市政管网或调蓄池。调蓄池可以在晴天时为小区水系景观补水。

在城市副中心,可不只朗清园有“海绵”。2016年,通州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试点总面积达19.36平方公里,西南起自北运河,东至规划的春宜路,北至运潮减河,包括住宅小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市政道路、河流湖泊。目前,试点区18个老旧小区、6所学校、6处公园广场都完成了“海绵”改造,总面积达130余万平方米,2万余居民受益,让这座“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千年之城更加温润灵动。

通州被称为“九河下梢”,每年汛期都要面对巨大的防洪压力。过去,为了快速行洪、防止内涝,采取了一系列工程措施,如扩容排水管、河道裁弯取直等,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治涝。“‘海绵城市’的理念,就是对雨水开展源头、过程、末端的全流程综合管控。”全程参与了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北京市水科院高级工程师于磊说,“海绵”是一个比喻,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试点区的重要使命,是探索出一套普适性的改造方案、管护办法,甚至包括政府各部门的对接机制。”于磊说,“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拧成一股绳共同推进。

为此,通州区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一系列标准规范也陆续制定出来。目前,通州区发布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北京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建设工程运营维护管理办法》等10余个文件。大到管理办法、管控流程,小到植物种类选择、模型模拟参数选取,均有涉及。

有了高效有力的体制机制、管护标准护航,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驶上了“快车道”,还衍生出了独具匠心的竖向管控措施。竖向管控,就是对建筑物高程做出严格的规定,施工时不得随意更改,这样一来,就能大致决定雨水的整体流向。行政办公区就是通州区首个在规划之初便实行竖向管控的大型工程。

风景如画的镜河,是行政办公区化身“海绵”最重要的工程措施。河道两侧的地底下,埋设了排水方涵,方涵与河道可容纳约55万立方米雨水。小雨天气,方圆6平方公里的行政办公区,雨水全部汇入方涵暂时存储,再通过净化,补到镜河中;一旦降雨大于20年一遇标准,方涵内的溢流堰还能把水有序通过镜河排入北运河。“如此精妙的设计,秘诀就是竖向管控。”于磊说。

除了高效有力的体制机制、建设标准作保障,在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建设有一套监测与管控平台,支撑“海绵”设施智慧化运维。此外,通州区还聘请了第三方,对PPP项目“海绵城市”建设开展绩效考核,通过图纸核查人工计算、监测数据分析支撑、设施运维日常检查等方式,保障“海绵”建设的效果持续化。

文/记者 陈强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北京城藏着7300余块蓄水“海绵”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2-14
通州举办“新质之力 碳惠未来 2024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林业碳汇”系列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1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北京累计建成近6000处海绵城市项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30
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探索设立超低排放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9
“绿色”已成北京城市副中心鲜明底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30
极端特大暴雨考验下的“海绵城市” 能否进行更多先行先试
南方都市报 2023-09-21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起数字化虚拟物业服务平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4
通过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验收 副中心提供了可复制的“北京经验”|2023中关村论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