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寄情于山水的人,生性散淡,不追名逐利,不随波逐流,不阿谀奉承,注重内在的修养。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县城没有水,好在周围都是山,登高望远,也是不错的选择。春天踏青,冬日赏雪,清净自在的小日子里,储存着许多与山有关的美好记忆。
一生庸碌,终在省城兰州的黄河边有了一个家。它恰巧坐落在北滨河路旁,基本满足了圣人所说的理想居所:坐北朝南,面向大河,背靠青山。若不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迟暮之感,周末住两天,那种惬意无以言表:悠悠黄河奔流不息,翁翁九州穿云锁雾,壮美楼宇高耸林立,两岸峰顶云蒸霞蔚。
打开窗户,绿荫入眼,习习凉风吹进屋子,神清气爽。屋后的罗九公路上,登山者络绎不绝:骑自行车的、开小轿车的、散步遛狗的、跑步上山的,携家带口,锻炼观光两不误,九州台早已成为兰州市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且不说九州台的高俊显阔,也不说书院楼阁的宏伟壮观,单说罗九公路两侧的绿化小景,处处体现着“匠心独运”。盘山公路靠山的一侧,有窄小的排水沟,排水沟靠山体的部分,沿路,半尺多长的小树枝插在土里,沿山体走势,形成一圈小围栏,围栏内只有五公分左右宽度的土壤,但各种花卉争奇斗艳:月季、八瓣梅、郁金香,百日红,万寿菊,虞美人、金丝莲等,花叶在风中摇曳,似乎在欢迎上山的人们。工匠们依山造景,巧妙的设计让人心动。
抬头又是一景:突兀的岩石上芳草萋萋,碎花点缀其间。本来寸草不生的山岩上,间或附着一些沙土袋,借助沙土袋里面的土壤和沙粒,撒上草籽,喷上水,草和灌木慢慢地长起来,攀爬在黝黑的岩体上,越长越茂盛,守护着一方水土。可想而知,当初,这里的建设者和绿化者为此必是花费了不少心思。
在盘山公路的外侧拐弯处,悬崖峭壁,坡陡弯急,工匠们就地取材,制作了公路护栏,长方形的铁丝网栏内装满了光滑的黄河鹅卵石,既美观大方,又能起防护作用。各色各样的鹅卵石在雨水的经年冲刷下闪闪发亮,让人耳目一新。
公路外侧,面向黄河与市区的挡体上,车轮一样大的水泥圈像一扇扇窗户,灰色瓦片在水泥圈内巧妙地做成荷叶状或棋盘花,远远望去,似盘花格的窗户。镂空的窗格外,市井风情呼之欲出,两岸楼群并肩矗立,烘云托月;岸边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河面虹桥卧波,水色窈窕;黄河穿城而过,一泻千里;南北滨河路上,车辆呼啸而过。
越往上走,越有趣味。每到一处陡峭或拐弯的地方,必有一处别有情趣的小花园,花开盛艳,曲径通幽;小亭小阁,石凳石桌,歇脚休息也赏心悦目,恰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踩着地上的鹅卵石边走边看: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太极图,菱形格,扇形窗,看似随意,实则用心用情,随处闪现着奇思妙想。
黄河鹅卵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论农村的乡间小路,围墙果园,还是城市的大街小巷,街心花园,工匠们把大小不一的鹅卵石用到了极致:颜色深浅各异,形状不同的鹅卵石被打造成别致的小路曲径,水池台阶,小景大意,处处独具匠心;寄情于石,寓意于物,充分体现了劳动者的智慧与巧手,表达出建设者们对所在城市的深情厚意。
接近山顶的地方,一池湖水,飞瀑小桥,流水潺潺,周围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登山的人们在这里歇息乘凉,乐而往返。一位50岁左右的女士,骑着独轮单车,尽情地在湖边的平台炫耀车技,引得不少人驻足观看,鼓掌赞许。
登上海拔2000多米高的山巅,放眼远眺,九曲黄河,繁华市容,一览无余。由不得慨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时,高瞻远瞩,抚今怀古,九州台的深意自不必说了。
二
前一阵,学校在维修并行于马路的通行甬道,看到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泥瓦匠,很是惊讶,以为是陇南一带的农民工。她专心致志地抹墙,手法熟练,大刀阔斧。混凝土,白色涂料,至少涂三遍,两百多米长的甬道,她一个人三天完工。按说,无非是靠马路的一条通行道,做工细致与否,没人追究。风吹雨淋,几辆车过去,溅满污点,白色也会变成灰色,没必要那么认真的。
后来的几天,她和一个男子又在油漆铁护栏,深蓝色的铁栏杆油漆得很均匀。做立柱的时候,先是混凝土垫底,白色涂料上二层,然后,刷上几条黑色涂料的横线做装饰,最后,涂抹一层黄色的细沙粒收工,看起来酷似高档的水磨石。他们两人或前或后,里外兼顾,默契配合,细致地涂抹、打磨,水泥立柱的四个棱角做成笔直的一条线,墙体拐弯的地方也是。
每天上班路过,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问了一句,却是当地人,不胜唏嘘。禁不住夸赞这对夫妇,那女子却说:“我们俩书没念成,只能干这些粗活,让你笑话了。”此话倒让我尴尬。我赶紧辩解:粗活细活都一样,只要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了,就是好样的。
正是这些“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普通劳动者,用他们的双手与血汗建设我们的城市,而他们自己,却无力享受城市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他们是各地的农民工,用自己的手艺养活家人,养活远在乡村的留守老人及孩子。他们所创造的城市园艺,公园,住宅,马路、河堤,我们心安理得地享受,谁会关注他们的兰心慧质呢?
最近,中央二台在讲演大国工匠:大到航天飞船,港珠澳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小到一副探测仪,一扇潜艇小悬窗,一颗螺丝钉,他们高超的技术与顶尖的计算及建造能力、“开山劈水,上天入地”的本领与功绩让人叹为观止。
但我更感激那些城市的美容师们,那些为美化我们的生存环境而做出贡献的无数的工匠们。行走在街市,随处可见的树雕、根雕、石雕、铜雕、砖雕、铁艺等造型艺术;街心花园的插花、插种、插色等种植树木花卉的艺术;一眼喷泉,一方石桌,一池莲荷,一寸芳草地,一条石子路等,无一不体现着工匠们朴素的智慧与热爱生活的匠心。
去年暑假,去了四川的阿坝州,参观了马尔康县的卓克基土司官寨。美丽的川西高原本是一部传奇,加上古老的藏族嘉绒部落的遗韵,一种浓浓的传奇色彩吸引着四方游客。除了被一种神秘的氛围感染,更被其依山傍水的优居环境所折服。
而官寨本身,正是无名工匠们在被毁的原址上复制而建的。
我要说的是官寨外围的木质外墙。整个栅栏是一米见长的树桩围成,墙体上,随意挂一只竹篮,瓦罐,小木箱,一截枯树,一撮沙土,满眼的花花草草就葱绿了一方景致,远远看去,星星点点的花点缀在绿树丛影中,如邻家农舍,温暖和谐,“宾至如归”的感觉油然而生。走在潮湿的石阶上,似乎穿越了时空,重温着土司们古朴而悠闲的生活。
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其故事原型就是卓克基土司官寨的主人索观赢。书中的麦其官寨就是卓克基土司官寨,后来被拍成同名电视剧,这里也是拍摄的外景地。
三
如今的新农村呈现出一派重整江湖的雄风,广阔天地,工匠们得以大展身手。
榆中浪街,一条最新打造的民俗街,仿古商铺一字铺开,风格迥异,美食繁杂,门前小溪流水,好似云南丽江的四方街。街面,油光锃亮的黑色大水缸沿街一字摆放,气势豪放,活色生香。
藤编的旧篮子,旧锄头,竹簸箕挂在房子的背面墙上,既是文物展览,又是一道别样的风景。在这里,父辈们曾经赖以生存的农具被后工业时代抛弃,历史又让它们在这里重现。走过让人垂涎三尺的小吃街,下了台阶,地上一条条石磨铺成的小路,通往民居。此时,我突然想到了敦煌文博园的三万盘石磨,那些大小不一,厚薄不均的一盘盘石磨,浩浩荡荡地铺满院子、铺满路径的壮观景象,想想都令人震撼,而这种想象则来自于马步升老师的美文《三万盘石磨》。
试问,前后建造了一千六百年的敦煌莫高窟,是多少代无名工匠用自己的体温捂热了石胎的菩萨?
想不到养活过北方民族几代人的石磨,竟然会用这样的方式留存。此情此景,你是否想起了母亲在磨坊里为一家老小推面的温暖场景?是否想起了被蒙上双眼在磨坊里从早到晚转圈的毛驴?如今,那些靠凿磨手艺吃饭的石匠们呢?他们又靠什么谋生?
在河口古镇,用黄河鹅卵石打造的一条街巷里,鹅卵石砌成的墙面上,镶嵌了几扇砖雕的窗扇,展现砖雕艺术的魅力。地面上的鹅卵石被游客踩得光滑发亮,煞是有趣。
白银顾家善的街道绿植栽培,近几年成了附近的网红打卡处。
皋兰什川打造的仿古一条街,梨园盛景加上绿化设计及艺术匠心,利用农村各家各户的白色院墙,把四季风景,鸡鸭牛羊,果树种植养护知识,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等传统教育的内容,集神话传说与寓言故事于一体,绘成墙画,美化环境,喜迎游客。
今年“五一”劳动节,带老妈去了银滩湿地公园。一丛修竹,迎风婆娑;木质栈道旁贴地开花的低矮植物,黄色花与红色花巧妙搭配,形成精致的小花圃。一弘池水中,黄河鲤鱼在阳光下上蹿下跳,一群群野鸭,在水草中追逐穿行。看到木质的健身步道上行走的孩子们露出由衷的笑容,心里的坚冰被瞬间融化。
曾几何时,工匠是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须矣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艺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我们的传统生活图景奠定了不朽的底色。
随着农耕时代的结束,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但是,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作者简介:玫红,女,原名魏梅霞,高中英语教师。兰州市作协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会员。近年来创作的大量诗歌与散文发表于《成都商报》《兰州日报》《甘肃日报》《汉诗世界》《长江诗歌》等省内外报刊杂志。部分作品被新华网,光明网、今日头条等网媒转发。散文《奔跑吧,兰州》获“全球华人话兰州”征文三等奖。长诗《一个人的江湖》获陇原茅台酒征文优秀奖。组诗《花间巢》被中国诗歌学会收入《中国新诗2017卷》。现代诗《我软弱的部分》收入四川攀枝花市2019年诗选刊《花韵流芳》。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