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见证自主品牌“主场战”
中国经济网 2021-04-16 13:00 阅读量:26851

随着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2021上海车展将于4月19日-28日如期举行。“如今,全球只有中国能举办如此大规模的车展。”有业内资深人士感叹,“2021年以来,疫情仍在全球多地肆虐,日内瓦、底特律和纽约等多个国际车展因此被迫宣布取消或延期举办。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得力的防控措施,展会主办方不断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和管理水平,让观众可以安心观展,也让展商可以放心参展”。

据了解,本次上海车展吸引了更多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参与其中。尽管一些跨国企业的高管因为疫情等原因不能亲临现场,但都诚意满满地汇聚了全球优质资源参展。作为东道主的自主品牌,自然也不会放过向世界展现自我风采的绝佳机会。

自主高质量团队主场“迎战”

经过多年发展,“主场作战”的自主品牌已经拥有一定的积累和沉淀,初步具备了与日、韩等主流汽车品牌在某些领域展开正面“对决”的实力。以SUV车型为例,2020年,哈弗H6累计销售37.68万辆;长安CS75累计销售26.68万辆。作为参照,丰田旗下同级别的荣放和威兰达的总销量仅为25.7万辆。

尽管一些自主品牌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其整体市场份额却在不断下降。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为43.9%;到2020年,这一数据已跌至38.4%。一时间,自主品牌“萎了”的说法喧嚣尘上。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副秘书长杜芳慈表示,阶段性的下滑是正常现象,这是市场持续增长后的缓冲。从市场经济规律角度出发,“优胜劣汰”是最主要的规律之一。这是残酷的现实,纵观华泰、众泰、力帆、海马、长丰、东南、斯威、幻速等一长串的企业名单,可以很确凿地判断:孱弱、边缘的自主品牌,正在经历行业的“洗牌期”,而这正是直接造成自主品牌市占率下滑的主要原因。

相比之下,仍能保持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高质量团队,包括吉利、长城、长安、比亚迪、奇瑞、江淮等有实力的自主品牌正脱颖而出。从绝对数量而言,以吉利、长城和长安为代表的企业,年销量已实现百万辆规模,从全球范围对比来看,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实力。此外,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也显示出独特的竞争力,经营业绩较为优异。

在即将举办的2021年上海车展,自主品牌的这一高质量团队,将以豪华阵容打响“主场战”。其中,长城汽车旗下的五大品牌将悉数亮相,包括哈弗、WEY、欧拉、长城炮和坦克;吉利汽车旗下吉利、领克、极氪等品牌也将高规格参展;长安汽车则将发布备受瞩目的CS55 PLUS。

向跨国巨头输出“中国方案”

伴随自主创新的不断深入,自主品牌的头部企业不仅引领着国内汽车产业发展,而且还相继收到了国际汽车巨头抛出的“橄榄枝”。

起家于电池的比亚迪,凭借自己掌握的技术优势提出了公交电动化方案,发布电动车全市场、全产业链战略。这一系列“绿色方案”引得诸多跨国车企前来需求合作。去年4月,比亚迪与丰田各出资50%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聚焦纯电动车所用平台、零件设计、研发等方面;10月,比亚迪与日野成立新公司,共同开发纯电动商用车及电动车零部件。而早在2010年,比亚迪已经和戴姆勒合作,组建了腾势汽车。

无独有偶,大众和宝马正是看重了江淮和长城在电动化领域的优势和专长,分别成立了新的合资公司。2017年,江淮与大众签署合资协议,成立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2018年,宝马集团与长城汽车签署合资协议成立光束汽车,双方将在中国研发和生产电动汽车。此外,戴姆勒还宣布与吉利合作推动smart品牌转型。

大众与江淮签署战略合资合作协议

在向跨国汽车巨头输出“中国方案”的同时,自主品牌还借着汽车消费升级的“东风”开启自身的冲高之路。其中红旗品牌自2018年1月“新红旗品牌战略”发布以来,凭借“设计、研发、生产、品质、前瞻技术、服务、生态出行等各个方面的强大实力”,以一年一个台阶的坚实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红旗在2020年累计销售超过20万辆,并将于2021年向40万辆发起冲击。

事实上,通过高端品牌来提升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自主品牌的共识。2016年、2017年,长城旗下WEY品牌和吉利旗下领克品牌相继问世。去年,东风、上汽荣威也分别发布岚图和R品牌,直指高端新能源市场。“高端新能源市场是自主品牌的战略选择,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在与合资品牌的竞争中,自主品牌可以借此提升产品质量,进而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编辑/李东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