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往何处去?徐直军详解五大战略规划:华为云变阵 汽车赛道加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04-13 13:07

“华为的2021年还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去年我们主要时间在应对多轮制裁,今年要着力研究未来往何处去。我们的目标还是活下来,今年会有时间思考,如何更好地活下来。”4月12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分析师大会上说道。

在2019年年报的发布会上,徐直军曾表示:“2020年是华为公司最艰难的一年。”确实,在过去的一年中,华为不仅完全在美国的实体清单下生存,还遭遇了两次出口管控“升级”,美国直接明确针对华为对全球供应链做出限制,再加上全球疫情挑战,华为面临巨大压力。

现在,美国还在科技场上步步紧逼,外界更关注华为对于未来究竟如何规划。

在4月12日的大会上,徐直军介绍了华为面向未来的五大战略举措:优化产业组合,增强产业韧性,尤其是增强软件能力、加强先进工艺弱相关产业投资和智能汽车部件产业投资;推动5G价值全面发挥,定义5.5G,牵引5G持续演进;以用户为中心打造全场景无缝的智慧体验;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实现低碳社会;努力解决供应连续。

可以看到,在终端受到冲击后,华为正在努力拓展新业务,云、智能汽车、物联网等都成为新的投资对象。而这些新业务能否迅速扩大规模,也与华为下一步发展息息相关。

华为云变动背后:提升软件收入比例

回到华为本身变动看,近期华为云业务调整成为战略落地的重要举措。4月9日,华为在内部宣布了华为云的最新人事调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被任命华为云董事长,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被任命为华为云CEO,同时Cloud BU新增两个副主任,彭中阳和陶景文分别负责企业业务和流程IT。此前,华为已经取消云与计算BG,更名为“Cloud BU”,任命张平安为Cloud BU总裁。

对于变动,徐直军说道,2021年,华为面对美国对华为的制裁、疫情的反复、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对华为而言,产业的韧性是优先的指导原则,去年开始一直在优化产业组合。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强化软件能力,徐直军说道:“2018年底,董事会通过了一个决定,投资20亿美元提升软件能力,在5年周期内,软件工程能力再提升一个台阶。通过软件提升,来减少对芯片的依赖,打造差异化,我们也在看软件方面的机会,加大投入,提升软件和服务的收入占比。近期华为云业务的调整,也是在强化软件的组织,让它不要和硬件有太多牵连,来实现软件的增长。”

云计算是科技公司们必须要把握的方向,也是华为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只是,华为启动云业务之时,竞争对手已经在餐桌上坐好位置,华为作为巨头上桌,能抢到多少份额?根据2021年3月Canalys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报告(2020年Q4)》,华为云以17.4%的市场份额居中国第二。

而从全球市场看,目前公有云的市场上,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阿里云占据了前四的位置。其中,亚马逊堪称全能型的选手,基础设施和配套应用、服务都较完善;微软把自有丰富应用搬上云;谷歌在算法、智能云服务上有特色;阿里云在全球坐四望三,并且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了不少中小型客户。

全球公有云市场持续快速增长,Forrester预计,2021年公有云基础架构市场将增长35%达到1200亿美元。可以看到,云计算市场很大,而华为的对手十分强劲。

一位云计算从业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更关键的一点在于,亚马逊、微软、阿里、谷歌本身就是云的大客户,电商、各类APP应用等互联网业务需要基于云。华为本身也需要,但是过去的需求并不强烈,因为硬件公司主要卖硬件赚钱,本身就不需要云,比如苹果也没有做云,不得不说,云业务的发展真的和基因有关。云的世界是开源的世界,其本质之一是开源共享,而华为本身是一家硬件公司,在进入软件世界的过程中,华为是面对挑战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华为云是另外一个华为手机,如果没有芯片,就没有华为手机,海思为华为手机提供了差异化竞争力;没有芯片,也没有华为云,当然,目前英特尔能够给华为供应服务器芯片,但是原先华为的计划是力推鲲鹏、昇腾芯片,来打造自己的云端芯片,形成软硬件一体化优势。

然而无奈的是,美国制裁打乱了原来的节奏。同时,华为云BG与计算机业务融合得也并不够好。多位华为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华为云在内部受到诸多争议,行业面临的竞争也很激烈,在合并了之后,云BG与企业BG之间也有不少矛盾。现在,华为云和硬件的计算相关业务剥离,单独发展。

在国际环境风平浪静之时,华为可以支持云业务的投入,在传统的B端业务外,终端是巨大的发动机,不仅提供新的营收、利润来源,还能为华为云提供了服务场景,尤其是现在加速发展中的鸿蒙操作系统、HMS移动服务。在原先的空间里,华为还可以再以十年进行规划,但是现在前方的终端发动机受阻,而后方云还要养着,众所周知,云业务向来是烧钱部门,对于基础建设要求很高,腾讯、阿里都斥资千亿元建设数据中心。云业务需要供养,但是眼下的华为急需营收和利润。

汽车赛道持续投入 探索“HUAWEI Inside”

除了华为云业务,智能汽车BU成为华为组织架构中的重要部分,2020年,汽车BU和消费者BG进行整合。

在此次分析师大会上,徐直军也重点提及了华为对汽车赛道的重视。华为认为,汽车产业是未来十年最具颠覆性的产业之一。

“华为将加大对自动驾驶投资,推动汽车行业的智能化、网联化,为华为带来长期战略机会。”徐直军对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记者表示,华为也在投入汽车零部件,尤其是自动驾驶软件,推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帮助车企造好车。“最近余承东还在和车厂积极合作,看看怎么帮助车企卖车。”

同时,徐直军再次回应了华为是否造车的话题。徐直军表示,目前华为主要和三个车企伙伴合作,打造三个新的汽车子品牌,这三家车企分别是北汽、重庆长安和广汽,基于华为ICT能力的汽车将在今年第四季度陆续推出。

近期北汽将推出的极狐中大型轿车阿尔法S,将搭载华为ICT技术解决方案。而长安和广汽的品牌名还未确定,其中,广汽的L4级自动驾驶汽车计划在2024年才推出。

他还表示,华为合作的品牌不会很多,今年第四季度打上“华为inside”标识的智能汽车将陆续推出。“我们设计了‘华为inside’的品牌,以后大家看到这个车上有这个品牌,就知道是华为参与了。不是所有合作汽车都会有这个logo,只有使用了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汽车才会有这个logo。”

徐直军也再次强调华为作为汽车供应商的角色,华为不造车。他解释道:“华为做这个决策是经过多年讨论的,此前2012实验室下面成立了车联网实验室,那时还没有智能汽车的概念,只有电动汽车的概念,随着研究深入,从电动汽车变成自动驾驶的车,从2012年到现在,汽车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人工智能汽车起来了之后带来很大改变。原来我们做三电系统,然后发现要做驾驶员。”

过去几年,他和几乎所有汽车厂商董事长都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汽车产业更需要ICT技术,而不是华为品牌汽车。“所以在2018年我们就确定不造车,只会赋能汽车行业,这个决策到现在也不会改变。虽然不造车,但华为也想跟车企合作开创一些好的商业模式,我们会选择合伙进行深度合作,通过华为inside方式赋能车企,真正把我们的车面向未来。”

他还透露,智能汽车BU具有完整的能力,销售、交付等体系都有,“今年智能汽车部件的研发投资超过10亿美元,每年每台车收入如果有1万元,对我们来说就足够了。现在我们的每一个部件都已经逐步推向市场了,越来越多的车在使用。华为inside的车,接下来的上海车展上,密集呈现,可以进行自动驾驶的体验。”

华为如何与博世等老牌汽车供应商以及自动驾驶企业们进行竞争合作,将是未来看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华为与赛力斯签署投资引望协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6
长安汽车与华为全面升级战略合作暨 华为与阿维塔科技签署投资引望协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0
余承东:华为车BU预计今年扭亏为盈
证券时报 2024-03-17
“强强联手”!华为、广汽放大招!
证券时报 2024-02-25
外人眼中“不靠谱”的余承东与华为车BU疯狂蔓延的枝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7
强化“造车禁令” 华为汽车业务驶向“不变中有变”
上海证券报 2023-04-03
暴风雨中奔跑的华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4-01
大众汽车收购华为自动驾驶业务?已有华为员工收到“内部转岗约谈”
第一财经 2022-02-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