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大厦:重达千吨的阻尼器变身艺术空间
新民晚报 2021-03-15 10:41

电影《大城大楼》剧组先前驻扎上海中心,以这幢代表着上海高度的建筑为“天幕”拍摄一个大城大楼里的青年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故事。

在这里的126层,佟瑞欣扮演的上海中心管理公司总工程师,在雕塑“上海慧眼”面前,鼓舞青年员工积极创新。镜头内外,很少有人知道,由雕塑家米丘创作的这个重达7吨的作品下面,“隐藏着”重达1000吨的世界首个电涡流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

雕塑“上海慧眼” 官方图

赞“中国智造”

位于上海中心125层的阻尼器,最大的作用是保持平衡——超高层建筑遇到台风天,难免受风力影响而产生摇晃。台北101就在88楼至92楼,挂了一个重达660吨的巨大钢球,利用钢球摆动产生的“反作用力”来平衡台风带给建筑的“作用力”。由上海材料研究所设计制作的位于上海中心的这个阻尼器,是上海中心研究了各国和地区的方案之后,最终决定“优中选优”,选择了“中国智造”。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公关部副总经理成珞透露,阻尼器并不是每一幢超高层建筑的“必选”,首先,合理的建筑外形可以削弱劲风,加上阻尼器则是“双保险”。

上海中心大厦外景 杨建正 摄

不过,把安置阻尼器的设备层改建成艺术空间,提供预约参观服务,却是上海中心首创。在台北101参观阻尼器,就是真的去看一个大钢球。但是,在上海中心126层可以在“巅峰艺术空间”里感受到雕塑与音乐、艺术与技术、现代与传统、空间与时间的高度共融。米丘把《山海经》里的“烛龙之眼”幻化为一座线条圆润、色泽如玉的矗立着的巨型眼眶。乍一看,有点像头朝上的一条鱼。仔细看,可以看到一些纹路——那是焊接的痕迹,内部框架是金属焊接而成,外面包裹的材质是琉璃玉。7.7米高的雕塑上方,有一圆洞直指苍穹。天气晴好时,自然光线透过玻璃投射到“上海慧眼”之上,与周围相对暗淡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雕塑“上海慧眼” 新民晚报记者朱光 摄

听《上海的一天》

“上海慧眼”还可以成为被投影的立体“幕布”——随着绚丽灯光和纹样的多变,展现出完全不同的色调、风格和质感。它矗立之处,是一个直径9.1米的金色圆盘,圆周的四个等分处,分别被3根钢索悬吊起来——其实仅一根钢索就可以承重1000吨,但是为了平衡和稳妥,用了12根。金色圆盘的表面,看起来有波浪起伏的形状,金色波浪是金箔覆就。

雕塑“上海慧眼” 官方图

这里的视觉震撼不局限于雕塑本身,还有与雕塑的线条元素统一的建筑内饰,勾勒出犹如教堂穹顶一般的外形,让人仿佛置身宇宙,顿感自身渺小。环顾四周安放在玻璃罩子里的艺术品,例如王芝文镌刻的看似山水画的《宋词》——其实远山是由宋词字句构成,这才意识到身在人间,看此作品,值得。这里,也正是上海距离天空最近的地方,距离地面的垂直高度达583.4米,第125层和第126层总高23米。这里,也是目前世界最高的科技、人文、艺术空间。

驻足不久,耳畔就会环绕《上海的一天》,这是曾担任《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音乐制作人的西蒙·弗兰格伦为“巅峰艺术空间”打造的专属曲目。费迪曼逊思维的声音设计师,以244只扬声器构成“全息声”音效。

《上海的一天》展现的也正是上海这个城市从早晨苏醒,逐渐热闹起来,直到日落进入夜晚,慢慢陷入沉寂的过程,整个过程在12分钟里有着鲜活的音符跳跃。意大利传世小提琴克莱蒙纳,曾经在此“试音”——拉响它的是著名小提琴手宁峰。

王芝文镌刻作品《宋词》 新民晚报记者朱光 摄

记者手记|人人有“慧眼”

如果说第126层是“巅峰艺术空间”的呈现,那么第125层则是解读“阻尼器”的多媒体艺术科普展。在互动演示环节里,可以面对屏幕,以挥手的幅度,“带动”台风的风速,从而“考验”超高建筑的“抗摇摆能力”。在放下手的刹那,对面的屏幕忽然消失——变成全透明的玻璃,骤然发现玻璃后就是上海中心的阻尼器,也就是“上海慧眼”底座下的“奥秘”……

一楼大厅处的“百鱼图” 新民晚报记者朱光 摄

事实上,上海中心里不太为人熟知的文化空间还不止于此,仅一楼大厅处,就有覆在墙上的“百鱼图”,走几步又能看到琉璃幕墙上隐约的山水淡墨——如果用手机拍摄模式会更清晰得显现色泽对比。如果留心,还能注意到走廊上有一铝制圆筒,上面镌刻出浦东一侧的高楼大厦——其实内里包裹的是支撑上海中心的粗粗的顶梁柱,在另一头,还有浦西风景……这些都是这幢建筑里的巧心思,观众走过路过多半错过。是什么引领你走进一个景点,多多靠自己的一双慧眼,自己的一颗好奇心吧。

文/新民晚报记者 朱光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32位上海青年艺术家,用当代语言呈现“心象成境”的艺术表达
新民晚报 2024-12-23
是什么让孩子们惊叹连连?上汽大众2024希望小学夏令营科技感拉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0
上海中心大厦建筑寿命只有50年?网传“风险”经不起推敲 设计工作年限不低于百年
解放日报 2024-03-19
流传于乡里民间的《搜山图》 凭想象把水里的鱼怪画成龙
新民晚报 2024-03-02
上海虹口再添一艺术人文场馆,北外滩国客中心·虹空间揭幕
新民晚报 2023-10-12
假期前三天国内游3.95亿人次,现场直击文旅商联动新玩法
第一财经 2023-10-03
2022年春季群展《蓝色多瑙河》开幕 听听地球各处的艺术心跳
新民晚报 2022-03-20
上海博物馆闭馆前,以一场“盛世芳华”受赠文物展与观众对话
新民晚报 2022-03-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