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改写西海固移民的命运
新华网 2021-03-09 18:38

银川平原上,黄河缓缓北流,成群野鸭在苇丛中嬉戏。20多年前,从老家来银川打工时,李军仁初次见到黄河,站在岸边看了许久,没想到数年后,黄河水就涌入自家田间地头。

“第一次用黄河水浇地,真和做梦一样。在老家缺水啊,一盆子水洗了洋芋又洗脸,再喂牲口,男女老少哪个真正洗过澡?”李军仁说。如今,他家中陈列柜放着数种茶叶,客厅有饮水机,浴室安装了热水器,连他90多岁的老母亲每周都至少洗一次澡。

李军仁老家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兴平乡韩垴村,十年九旱,全村近70户人和所有牲口都仰仗一小眼天然山泉活命。夜里两点,各家各户派劳力拿扁担、水桶,在星光下排队接那一丝细流,因为“太阳一出来就接不上了”。

地里种不活粮食,水源养活不了人和牲口,韩垴村不少人同李军仁一样,走漫长山路,几经颠簸,外出打工糊口。

2000年,在国家移民搬迁政策下,李军仁一家来到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新庄集乡白墩村。至今,这片土地已接纳了23万来自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成为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扬黄扶贫集中安置区。

“就是奔着黄河水来的,不然谁愿意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李军仁说。

黄河并不流经当时还是一片戈壁荒滩的红寺堡。然而,通过扬黄工程,黄河水被扬高300多米,经一级级泵站、管道被输送到红寺堡。“有水就有希望。”李军仁和西海固移民一起,凭着拓荒精神,在一场场风沙中压沙、种树、建屋,地里种下的玉米渐渐发芽。

“种啥活啥么,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最初一亩地能打七八百斤玉米,现在能收将近2000斤。”李军仁说。沙土在母亲河滋养下日渐肥沃,曾食不果腹的山民们开始在这片平原上学习种植经济作物。

2007年,李军仁家开始种植枸杞,从前这一产业只有受黄河水“眷顾”的宁夏中宁县等地才有。靠卖枸杞和就近务工,李军仁一家从狭小砖瓦房搬进了如今的农家小院,兼顾开了家小超市;大儿子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在城里买了楼房、开了超市。

目前,红寺堡区枸杞种植面积达到5.6万亩。与李军仁同村的王航弟还发展起枸杞电商,这位从宁夏山区走出来的打工女孩变成“枸杞皇后”,每年靠枸杞净收入三四十万元,并为周边妇女提供枸杞销路和基地务工岗位。

母亲河在这片土地上不止孕育了枸杞产业。罗山脚下,10万多亩葡萄种植基地背后的葡萄酒产业,产值达4亿元,每年用工总量达56万人次;7万多亩黄花菜、近13万头肉牛和96万只滩羊,让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兴旺。

“以前村里人都骑破摩托车打工,后来买二手车的多了,到现在基本都买了新车。我儿子前后换了4辆车!”李军仁说,“我们红寺堡移民真是发自内心感到‘共产党好,黄河水甜’。”

经历过缺水,即便如今打开水龙头就有水流出,李军仁和当地移民还是十分爱惜,坚持一水多用。为了让母亲河的每一滴水都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红寺堡区探索建立了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基地。

“黄河造福了多少人啊,要是断流了,多少人的幸福生活就没了!所以,我们后代一定要保护好母亲河。”李军仁说。

文/记者 马思嘉 杨植森 吕泽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黄河三角洲的绿色变迁 黄河调水调沙期间生态补水见闻
新华社 2023-07-10
黄河2023年调水调沙今天启动 数以亿吨的泥沙怎么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6-21
本年度黄河流域转入枯水年,宁夏、内蒙古等地用水指标紧缺
澎湃新闻 2023-04-16
“法护黄河青春行”活动正式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2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 宁夏:“塞上江南”万象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6-26
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从黄土地走到人民大会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05
位于郑州的黄河委换帅 凌晨两次组织会商 部署防洪工作
政知见 2021-07-22
位于郑州的黄河委换帅:凌晨两次组织会商 部署防洪工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7-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