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和家长都“减负”!新学期学校不得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2-24 07:13

新学期开学后,各地各校要着力强化中小学生作业管理,一方面学校要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合理调控作业的结构和总量;另一方面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或签核作业,给学生和家长都“减负”。教育部昨天召开发布会,对2021年春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一系列要求。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2021年春季学期将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着力强化学生作业管理,将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控制好作业总量。“不能各留各的,语文留语文的,数学留数学的,最后加在一起就过量了。”要区别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年级组、学科组要统筹作业的总量,在学校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合理调控作业的结构和总量。

二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确保作业难度水平符合学生实际,不得超过课标要求;要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系统化设计一整套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和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次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三是任课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将其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来执行,发挥好作业对巩固学生学习成果、老师科学评价、诊断学情、有效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作业批改后还要认真做好反馈,注重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特别是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存在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帮助解答辅导。

“家长也要减负。”吕玉刚在发布会上表示,新学期开始后,学校和教师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学校的作业不能让家长监督学生去完成,也不能要求家长去检查、批改或签核作业。同时家长也不能给学生留过多的额外作业,包括校外培训的作业。

此外,教育部还要求切实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各地要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每个学校都要做起来。在时间安排上,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切实解决家长接学生困难的问题。要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指导学生尽量在校内完成作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补习辅导,指导学有余力的拓展学习空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尽最大努力使学生愿意留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活动。同时要完善课后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学校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其他亮点

学校要备好手机统一保管装置

对于前不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育部要求春季学期开学后要确保手机管理落实见效,各地各校要认真落实,按照“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细化管理措施。学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把手机管理的具体要求提前告知每个家庭、每个学生,争取理解与支持。

同时,要准备好必要的手机统一保管装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日常监督,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希望广大家长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监督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从严审批培训机构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目前一些地方的校外培训机构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高,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既加重了学生负担,又加重了家长负担,破坏了教育生态。教育部今年将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规范培训服务行为,积极推广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维护家长合法权益。

开展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

春季学期,教育部将部署各地各校深入开展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摸排工作死角,织牢联动网络,健全长效机制,坚决遏制学生欺凌事件发生。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专项治理行动要求全面排查欺凌事件,对可能发生的欺凌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及时消除隐患;对发现的欺凌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置,对遭受欺凌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各地要制订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责任清单,压实学校校长、班主任、学科教师和教职工各岗位责任,健全问责机制。

同时要持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各地各校开学前后要组织学校德育干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学科教师等,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与学生谈心谈话,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情绪和心理状况。要采取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个别心理干预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要建立健全学生心理状况报告制度,及时化解处置突出问题。要重视学校整体环境创设,组织开展校园文化、体育、艺术以及适宜的户外活动,帮助学生尽快调整好状态。

此外,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开学后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做好隐患排查,加大校车安全管理力度,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要会同相关部门做好上下学时段校门周边防控工作,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专题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要引导家长增强保护子女安全的责任意识,进一步落实监护责任,特别注意避免学生沉迷网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