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纵目”到“天眼” 《国家宝藏》讲述中国人探索之心
央视网 2021-02-03 17:35

1月31日晚,《国家宝藏》第三季如约而至。众多观众早已对这期节目望穿秋水,因为它走进的是文博界的“超级网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因为三星堆的超前与神秘、人头像的另类与怪诞,关于“三星堆文明和外星人有关”的猜测和想象层出不穷。本期节目由刘浩存、大张伟、张晋作为国宝守护人,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FAST“天眼”项目总工程师姜鹏、前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局长梁旭仲的讲述下,带领观众逐一解读金仗、青铜纵目面具和一号青铜神树的前世今生,共同感受古蜀先民是如何用灿烂瑰丽的创造,为中华民族童年的想象增添了一份鸿蒙而壮阔的诗意。

《国家宝藏》自开播以来,持续对我国考古成果进行电视语言化的系统整理和通俗阐释,在引领观众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过程中,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和当下火热的实际集合起来,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本期节目最大的亮点,是将“纵目”和“天眼”这两个中国人仰望星空的探索阶段勾连起来,在穿越三千年时光的相似性中,致敬目光远大、探索苍穹的不变志向。

我们是生长在“纵目”注视下和“天眼”光芒里的一代人

3200年前,古蜀先民将东西文明集散一隅,诸般造化汇于一地,在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创造了古老的三星堆文明。

因为没有文字的指引,三星堆里有太多谜题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但人们可以从文物的身上,感悟华夏民族求索天地的初心:古人将磅礴的山海、浩渺的宇宙,都放进一棵青铜神树之中,构建起心目中的世界观;他们把面具的眼睛做得很长、耳朵做得很大,似乎想要借助“超能力”看见并听到更远的地方;他们在土地上认真生活,也渴望沟通人神,了解头顶的日月星辰,立于扶桑的金乌、造型奇特的眼型器、形似方向盘的太阳轮……都能让今天的我们看到他们对天空的向往。

曾有网友以三星堆为背景创作科幻故事,认为“金杖是开启宇宙第二个空间的唯一一把钥匙”。面对这可爱的想象,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在节目中回应道:“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三星堆文化绝对不是什么外星文明,它是同时期中华大地上个性最为鲜明的地方文明,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从蒙昧到文明,是从仰望星空开始的。“纵目”代表着三千年前的古蜀人以眼观天的初始阶段;而“天眼”,作为射电望远镜发展至今的最新成果,终于把祖先天马行空的设想扎扎实实做成了国之利器,并让中国天文学家有机会站在了人类视野的最前沿。

这样一只巨大的“眼睛”,是如何造就的?本期《国家宝藏》用了大量篇幅,重点结合FAST“天眼”项目总工程师姜鹏的讲述,以及一段致敬“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的短片,回望了这个“人类从未实现过的方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突破历程。

在南仁东先生的带领下,FAST从1994年开始起步,仅选址就用了13年之久。在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整个团队住非常简陋的工棚,喝谈不上卫生条件的水,起湿疹、被蚂蜂蜇都是他们必须去面对的困难。受喀斯特地貌的限制,大型设备无法进场,所有施工方式只能采用人工,建造者们要么就在半山腰上,要么就在悬崖峭壁。500米口径的环梁、6670根钢索、4450块单个面积达50平方米的反射面单元……就像搭积木一样被他们一块一块拼接了起来,所以曾有外国友人说:“只有中国人能做得了FAST”。

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建成。2017年10月10日,它首次发现脉冲星信号,而南仁东先生却在25天前因病情恶化去世,未能看到这一幕。当在节目短片中听到南老生前用沙哑的嗓音讲述这项伟大的事业,他的执著、他的顽强,他为了探索宇宙“踏过平庸”的信念,深深感染了每一位观众。

遵循着千年不变的志向,踏寻未知世界,这是梦的尽头,也是梦的开始。节目现场,姜鹏用一段诗意的表达,分享了他作为“天眼”一份子对“纵目”的感悟:“三星堆距离我们太过遥远,远到看着这些奇异的造型,我们甚至会怀疑,这是否是我们来时的路,而这双看似奇怪的‘纵目’,其实就是年少的我们。透过它,我们希望承载人类的使命,探索更多宇宙的未知。”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以“中国气派”传递文化自信

近些年间,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是时代赋予文化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本季《国家宝藏》将视野聚焦于中华大地上的九座历史文化遗产,用一场“在文明发源地讲文明,在历史发生地讲历史”的沉浸体验之旅,生动探讨中华文明的形成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和《国家宝藏》已播的其他遗产地相比,三星堆文明太过特殊。除了《山海经》之类的神话传说,史料对这个古老文明几乎没有直接记载。某种程度上,这对本期《国家宝藏》的主题阐释也提出了巨大挑战,节目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在“前世传奇”中展开大胆的联想和合理的推测,同时在“今生故事”中着力于华夏精神的延伸和多元文明的互鉴,表现出鲜活的现实视角和开阔的国际视野。

如观众所见,从金杖上涉及的蜀地两大部族鱼、凫图案衍生开来,刘浩存化身精灵,见证了发生在两个部落之间“鱼”和“飞鸟”的爱情故事,并祈愿再不生仇恨和征伐;青铜纵目面具的前世传奇发生在公元2021年,一年一度的“三星堆面具狂欢夜”举办在即,面具作为“盼与鬼神通,生死相守护”的穿越神器,让大张伟饰演的乐队人明白了珍惜亲情的可贵;上古时期,古蜀先民栖息在岷江上游的河谷中艰难求生,张晋饰演的人物在神鸟的指引下,带领族人越过艰难险阻,抵达了温暖宜居的新家园……这些故事虽和《山海经》一样充满了奇幻色彩,但它关于中国人亘古不变的爱与美好、亲人和家园。

在今生故事的讲述过程中,《国家宝藏》同样把生动的手法、多元的视角、深邃的解读进行到底:例如雷雨从“陶三足炊器”推测当时的三星堆人民也吃火锅,“非常有可能是四川火锅的鼻祖”,让遥远的三星堆人一下子就有了生活的温度;节目通过搜集“天眼”探测到的脉冲星信号的声音,打造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陪伴观众领略宇宙深处的“星辰乐队”,观众们惊叹道“看似静谧的星空其实一直在与我们对话,这就是宇宙的心跳”;在讲述三星堆文化的海外魅力时,除了连线原西雅图艺术博物馆馆长倪密·盖茨女士和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馆长许杰,节目还将苏美尔神树和三星堆神树、越南玉璋和三星堆玉璋、西雅图橄榄球队队徽和三星堆青铜大鸟头、《愤怒的小鸟》中的小猪和三星堆附近出土的陶器小猪等做了有趣的对比。对跨越时空的共同选择的呈现,拉近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亲相近。

本期节目播出后,两大金句被网友们争相转发点赞:“三星堆文化更像是我们深入探索中华文明多元格局的罗盘”“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

《国家宝藏》以立体深刻的电视表达,不断传递着这样一个认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只有当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走向世界,才能延续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使之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来源/央视网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中国科技馆邀市民沉浸体验《奇遇三星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6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90周年 从文物中了解核心价值观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7-13
观展|“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7
青铜大立人像、金面具青铜人头像,这些三星堆文物下周四将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9
展出363件/套古蜀文物 在上海博物馆遇见三星堆·金山古蜀文明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2-03
从八个祭祀坑到一座城,一起探索古蜀文明密码
央视新闻 2022-06-14
​《2022文博节目报告》显示:95后成观看主力军 年轻人最爱《国家宝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18
三星堆文物将亮相春晚你猜会是哪一件
四川日报 2022-01-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