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很多人手不敢触碰金属物体,生怕被电到,可是也有很多人并不容易被电到,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静电还会有特别关心吗?
那究竟什么是静电?
人体是静电的良好导体,无疑增加了静电对人的危害性,为了能将静电的危害降至最低,就需要对静电产生的途径进行细致的研究。
物质是由原子组成,原子包含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个主要部分,一般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和核外电子带的负电数量一样,所以原子不带电,但是当两种物体之间产生了摩擦,一种物质会得到电子,而另一种物质就会失去电子,它们之间之间的正负电荷偏离平衡形成电势差,这便形成了静电。
所以,当一个物体带有一定量的正电荷或者负电荷时,我们可以说它带有静电。
静电究竟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灾难和危害?
生活中的静电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自然现象,运用静电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益处,但同时也会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诸多不便,甚至是破坏。
当人身上的静电发生电荷转移时,会有火花放电,而加油站空气中又有很多易燃颗粒,提供了易燃环境,从而酿成火灾。
除了在生产中造成的危害以外,静电对人体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引起脑神经传导
过量静电在人体内长期堆积,就会影响到中枢神经,从而使人出现头晕、食欲不振以及精神恍惚的问题。
影响心脏的正常工作
长时间伴有静电会影响心脏的正常生理过程。对心脏病患者来说这种静电会使得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诱发早搏,冬季大约30%的心血管疾病与静电有直接关联。
如果人体长期受静电干扰,会影响机体的生理平衡,干扰人的情绪,使人出现头晕、头痛、烦躁、失眠、食欲不振、精神恍惚等症状。
人们对静电有怎样的感受
由于冬季比较干燥,空气中的湿度低,人的皮肤与衣物之间、衣物与衣物之间或者鞋子和地面之间长期摩擦便会产生静电,当电荷在人体积累到一定数量时,人体一旦靠近其他物体就会发生放电的现象,让人感觉到如同触电一样。
冬天什么样的人身上静电比较多?
01
皮肤干燥、缺水的人
皮肤干燥的人更容易产生静电,这是因为干燥的环境更容易积累电荷,人体表面电荷不好导入地下,容易积储静电而不被传导散发,变成很强的静电压强,人就会处于带电状态,从而产生静电。
——补水很重要
02
身体缺氧的人
我们的身体缺氧时,就容易产生静电。当我们的身体太过劳累时,体内会缺氧,令身体产生很多正电荷,而冬天身体积累成的电荷不容易散发出去,就会慢慢积累形成电压。容易产生静电。
防御静电的简单方法
如果你觉得静电又不会产生生命危险,只是增加了一些生活上的不便而已,那就太天真了,预防静电除了减少静电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在公共场合预防静电,尤其是加油站,工厂等地域。
下面介绍几种最直接,也是最有用的减少静电的方法:
01
经常洗手
身体干燥是容易被电到的原因,所以经常洗手,保持手上皮肤的水分是十分有效的。
02
增加湿度
房间里面防静电的好办法就是增加湿度,人们生活的健康空气相对湿度应45%~65%,保持这个范围内的湿度对防止静电的产生是有效的。经常在室内向空气和物体、地面喷雾、洒水,用湿拖把拖地,用湿布擦拭物体也可以让静电远离我们。
03
尽量穿纯棉的衣服,少穿化纤的衣服
少穿胶底的鞋,胶底的鞋基本于地绝缘了,静电无法释放。尽量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纺织或丝织内衣、内裤,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脱衣服前,用手摸一下墙壁;摸水龙头前用手摸一下墙,可将体内的静电“放”出去。
04
使用木质梳子
梳头可以使用木质梳子,不仅可防静电、防止对头发和头皮的不良刺激,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洗发时使用润发露,也能消除静电。
05
养成良好的防静电习惯
对容易带电的物品,在接触前可用微湿抹布擦拭一下,可将其表面的静电消除。关上电视、离开电脑以后,应该马上洗手洗脸,让皮肤表面上的静电荷在水中释放掉。平时随身带一个硬币或者金属钥匙。使用电脑前,手拿硬币或钥匙与水管或暖气片接触一下,可将身上静电放掉。
06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多吃蔬菜、水果、酸奶等酸性食品,多饮水,同时补充钙质和维生素C,以减轻静电影响。西红柿、香蕉、苹果、猕猴桃等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带鱼可增加皮肤的弹性和保湿性,具有良好的除静电功能。
编辑/王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