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翠的古榆树、神秘的辽代墓、巍巍白塔、红红辣椒、美丽的特色小镇和开鲁新城……一幅集历史、古迹、特色产业发展和县城新貌于一体,综合中国传统绘画、卡通画、农民画等多种创作手法,融合传统与现代的32米×1.5米长卷即将完成。
长卷的作者是7位本土农民书画爱好者,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乡村文学艺术创作基地的骨干学员。
据基地创始人若希桑布介绍,画卷名为《我美丽家乡--开鲁》,画家们以笔代言、以画传情,记录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现时代变迁。
若希桑布是著名蒙古族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先后任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常务理事、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学会副会长等职。
2014年,怀着对家乡和草原的眷恋,若希桑布放弃首都北京的安逸生活,定居到开鲁县东风镇官银号村,先后创办了“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艺术博物馆”和“乡村文学艺术创作基地”。他不仅无私地把个人书画收藏和绘画类书籍全部捐赠给博物馆,还免费收徒授课,为开鲁文化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本土人才。
近6年来,若希桑布发现并培养近30余名乡村文学艺术爱好者,重点培养农民书画爱好者20名。
刘士奎便是其中之一。他自幼喜欢画画,曾以木匠、画工艺美术画为生,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他始终没有放弃手中的画笔。
2015年,刘世奎师从若希桑布,成为乡村文学艺术创作基地的首个学员。在若希桑布的指导下,刘世奎的绘画技巧和艺术修养不断提高,从民间手艺人脱胎换骨,成长为诗书画印均有一定造诣的农民书画家,先后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
在长卷中,刘世奎负责反映新城新貌的“中央公园”部分。“有幸参与这次创作,通过画笔来展现家乡人文景观、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到特别骄傲自豪。”刘世奎说。
东风镇是国家级特色小镇,每到丰收时节,成堆成片的红辣椒汇成红色的海洋,成为该镇的独特景观。
开饭店的田俊琴虽然生活在当地多年,但从未种植、经营过红辣椒。为了能完美地展现“特色小镇”风貌,她和农民一起劳作,体验生活,反复14次修改方定稿。“这是我生命中的第一幅大画,必须用心去作,用画笔画出心中的美好,画出红辣椒带给乡亲们的幸福生活。”田俊琴说。
“虽然和桑布老师学习才两年,但技艺有了大幅提升。”田俊琴说,最近,她画的墨牡丹和师兄们的作品一起入选了世界华人书画展。
若希桑布因材施教,在鼓励学员全面发展的同时,坚持个性化创作,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如今,小村深处的乡村文学艺术创作基地百花齐放,刘士奎、刘春等几位农民画家的作品已经进入市场,有着1—2万元/平尺的喜人收入。
若希桑布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任何创作都不能脱离生活的土壤。为此,他经常组织学员外出写生、体验生活,激发创作灵感。他在创作基地栽各种果树、花卉,种各种蔬菜,养猫狗鸡鹅等小动物,建蒙古包、假山,制作昆虫标本……想方设法为学员打造最佳创作环境。
“新时代农牧民更需要文化的启蒙、艺术的滋养,我愿意扎根乡村,通过乡村文学艺术创作基地让更多散落在民间的艺术之花绽放,通过文化艺术的传播和普及,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促进乡风文明。”若希桑布说。
文/记者 张林虎
编辑/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