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骏首部半自传体长篇小说《春夜》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12-14 19:38

著名作家蔡骏的首部半自传体长篇小说《春夜》新书发布会近日在北京SKP书店举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批评家杨庆祥,中国作家协会创业部副研究员岳雯,《中华文学选刊》执行主编徐晨亮,资深影视投资制作人、蓝港影业CEO严雨松,喜马拉雅人文主编黄怡婷,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颜慧等人出席了活动,并给予了《春夜》很高的评价。

《春夜》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文中“我”的父辈工作半生的春申厂的历史和围绕工厂发生的两起悬案:当年,与“三浦友和”竞争副厂长的技术高手王建军制作“永动机”壮志未酬,被谋杀身亡。“我”老厂长车祸身亡后,父辈对当年的追忆中,巧合听闻此案。正在“我”和伙伴“破案”的过程中,新厂长“三浦友和”又在春申厂即将被出售之际,和工人救厂的集资同时失踪。

为了找到真凶,也为了完成已去世的老厂长对我的托梦,我们开始了对“三浦友和”漫长的寻找。而世事流转,春申厂老工人风采逝去,小辈们也有了新的生活,但“将厂长捉回来”的执念依然清晰。最终,我们在巴黎见到了落拓的“三浦友和”,却发现,一切悬案都与他无关。回忆往事,虽然仍有疑惑和怅然,但与春申厂有关的众人,终于达成了和解。

这部小说仍有大量蔡骏擅长的悬疑推理元素,以一种奇诡、怀疑的氛围,烘托出了新旧世纪之交,工厂工人以及工人子弟生活的起伏和心理的不安。虽然不再是典型的悬疑小说,但是作者在这类作品上的积累仍使全书读来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而相比于之前的作品,《春夜》又蕴含了作者更多的人生体验和所思所感,是一部更有重量和力量的作品。小说以一种不动声色的乐观与豁达,讲述深流涌动的社会关怀故事,写照出亲切而真实的工人群体生活,展现当代工业社会背景下工人群体及他们的后代真诚与执着的精神世界。

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颜慧称赞蔡骏从悬疑小说作家并轨到纯文学轨道上,表现得非常游刃有余,《春夜》的情节构思非常吸引人。“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文学作品,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能让读者产生代入感。小说通过人物的行动轨迹,让上海这个城市有了更多扩张,我们读过王安忆笔下的上海,陈丹燕笔下的上海,金宇澄的上海,现在蔡骏构建了他自己的一个上海。”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批评家杨庆祥认为,《春夜》是一部非常优秀的、重要和及时的小说,因为蔡骏书写出了我们同时代的经验,“这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代人都希望自己的经验持续更久,覆盖更多代际的人。在整个当代的叙事里面,贾平凹的经验,莫言的经验,更上一代,沈从文的经验,张爱玲的经验,每一代的写作者和思考者,都应该有足够的勇气或责任,去把自己的经验书写出来,把它铭刻进去,这样这个写作才是有效的。”

杨庆祥表示,当代写作具有非常多的可能性,重要的不在于各种概念,而在于我们怎样真实的表达我们自己的经验和历史,“蔡骏的《春夜》,呈现出来一种非常杂糅的写法,这种杂糅不仅仅是一个修饰层面的,这种写作跟历史本身的逻辑是契合的,提供了一种历史写作新的可能性。”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嘉
编辑/贺梦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