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睐·云课堂|蔡骏: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一定要坚持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9-16 13:00

“青睐·云课堂”9月5日继续开讲,这期的嘉宾是著名作家、编剧蔡骏先生,他为“青睐”会员带来了一节生动的故事写作课。

在国内有“悬疑小说第一人”之称的蔡骏,从20岁开始写故事,至今笔耕不辍近20年,已出版《荒村公寓》《天机》《无尽之夏》等30余部作品,总销量超过1400万,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是中国悬疑小说畅销纪录保持者。

20年来,蔡骏以勤奋和高产著称,他坦言自己积累了大量故事创作经验,也遇到了不少写作中的困难,此次将写作经验和创作心得系统总结提炼,并汲取世界文学大师的造诣,建立起一个相对全面的体系,形成了《故事写作》这套课程。

蔡骏认为,写作是一门可以学习的艺术,文学创作的绝大多数技巧都是可以学到的,但是学习技巧绝非是教大家写出千篇一律的文章,“那样的故事还有什么意义呢?注意,我会教给你技巧,但你有自己的视角;我可以给你方法,但我不会定下规矩。故事写作的规律和底层逻辑让你少走弯路有迹可循,而你赋予文学的内涵,你个人独具的天赋、人生阅历、激情与胸怀,则是你的独到之处。”

“青睐·云课堂”上,蔡骏从自己的梦境与写作入手,讲述了写作中故事的积累、语言的运用,以及写作中遇到的困惑等等,都是经验之谈,也因此显得实操性很强,令人听后自有一番感悟。

有时会从梦境中强迫自己醒来

记录下梦里的故事

蔡骏将其《故事写作》课程的第一部分设为“破门而入,惊艳的故事从积累开始”,其中,他更是把通过梦境积累素材放在了首位,“我们有个词叫‘梦笔生花’,你的故事也许就来自你的梦。我们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你白天在思考某一个问题,或者说你被某一个问题所困扰,比如,当你喜欢某个人时,这个人很有可能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变形的方式来到你的梦中。梦境对文学创作,包括其他的艺术门类,像音乐、美术等,其实都有各种不一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蔡骏举例说,很多伟大的作品都是源于梦境,“例如英国著名诗人柯勒律治,他有一次梦见了雄伟的草原,古代的建筑,梦见了一种异域风情,马上写了一首长诗叫《忽必烈汗》,这是从他的梦境当中来的,这首诗是个残篇,没有最终的结尾,因为他记不得后面的梦了,但是这首诗依然成为一部传世之作。东方诗人们也经常有梦中偶得,比如说苏轼的《江城子》,就包含他悼念亡妻的著名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创作这首词也是因为刚刚梦见了死去十年的妻子,百感交集,对他形成巨大的冲击力,他把这种情感的冲击变成一首词,最终流芳百世,所以我们要抓住梦境,这是创作的好机会。”

蔡骏自己就是个爱做梦的人,很多梦境都给了他创作的灵感,比如他20岁时做过一个梦,梦到有人告诉他,他有个儿子,“这件事很奇怪,当时我连女朋友都没有,接着梦的是我发现原来不是我儿子,而是我弟弟,我在梦中陷入一场阴谋中。醒来后我就把这个梦写成一个小说,名字叫《绑架》,差不多一万字,是个短篇,后来这个小说让我获得了自己生平第一个文学奖。”

蔡骏的《幽灵客栈》,也是源于他的一个梦:“我梦见自己在荒凉的环境里,好像客栈里有一个女主人,我帮着她抵御狂风暴雨,保护这个客栈,其实,这个梦的大部分细节我记不清了,但是整个意境,那种唯美主义的,带有哥特风格的意境,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脑中。”

蔡骏说自己有时做到一个有意思的梦,会努力让自己清醒起来,然后记录下来,“那就不会怕第二天早上醒过来之后把这个梦给忘记了,当然这个非常难,需要你有非常非常强大的意志力,这种意志力能够让你去跟梦境做一个平等的对话。”

蔡骏建议大家尝试着把梦境记录下来,不过他也强调,所有的梦境绝对不是凭空而来的,一定与你日常的生活、思考有关系,与你平时的阅读有关系,“梦境其实就是把我们日常生活变形了,所以想有好的写作素材,归根结底还是日常生活的素材积累,我们的生活,每天看到的新闻,以及阅读历史资料等等。”

不要放弃环境和风景描写

让蔡骏有些遗憾的是,现在的小说,很少能看到非常细的环境描写了,“或者说非常大的风景描写,但是我们看19世纪的小说,看《悲惨世界》,看《战争与和平》,看那些经典文学,我们会看到大量的风景描写、环境描写。”

对于环境和风景,蔡骏解释说,环境指的是小说中所表现的空间,主要是由小说中的叙事者讲述的,或是人物所看见的物理空间。风景则是环境的一部分,之所以把风景从环境中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它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任何风景都是环境,但不是所有环境都是风景。

为何现在的小说很少能看到令人惊艳的环境描写?蔡骏认为一方面像19世纪的那种小说写法,现在不太有人写了,那种描写节奏会被拖下来,现在读者的耐心已不如当年的读者了,“我们现在天天刷手机,越来越碎片化,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把自己关在某一个地方,一天一夜地去看一本书。另一个原因,是我们今天的风景呈现高度的同质化,例如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一个万达广场,甚至小城市都有,我们走进某一个商场,都是电影院、餐厅、商店、超市,甚至各种什么儿童教育培训机构,全国所有商场大同小异,这种全球化同质化导致我们的风景描写越来越少。”

在蔡骏看来,环境和风景描写十分重要,写作者不应该放弃,“我觉得这是一个基本功能,你能把这个写好了,你其他也能写好,而且,我认为环境和风景对于烘托作品的气氛,烘托人物的情绪,甚至于隐喻地表达作品的主题、核心都挺重要的,我个人建议是大家别放弃环境描写和风景描写,当然也要看类型,比如说有的类型根本就容不得你加这个空间,那也没办法,但是有的类型给你这个空间,你就要用好它。”

蔡骏认为环境和风景的描写,能起到各种不同的叙事功能,例如用阴暗的灯光制造悬疑气氛,用灿烂的阳光烘托人物欢快的心情,侦探小说中的密室细节成为破案关键等等。蔡骏说:“如果我们在进行环境描写的时候,尽力通过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陌生化手法,将叙事功能和环境描写进行有机结合的话,就能让我们的环境描写为整个故事提高一个水平。”

语言是作品的“脸”,要有自己的风格

如果把写小说比作盖房子,蔡骏认为,矛盾冲突就是房子的骨架,语言则是房子的装潢,语言覆盖在小说的所有侧面,包括人物塑造、细节描写、制造悬念、主题升华等等。

蔡骏坦承自己有一段时间认为语言不重要,但是最近这几年写作,让他越来越觉得语言很重要,“为什么呢?就好像我们每个人的脸长得不一样,虽然说我们看人不能只看脸,但是脸能够帮助你区分这个人和那个人,小说语言就相当于这个作品的脸,你一看语言,就能认出是哪个作家的作品,这个脸也就一清二楚了。”

语言重要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小说毕竟是用文字写的,文字又是来自于语言。蔡骏说:“我说的语言不只是对白,是指小说里的每一个字,它都是语言,这种独特性的东西你能够写出来,就能够体现出小说的美感,人类语言文字的美感。”

所谓好的语言并非仅是那些华丽的辞藻,蔡骏表示,书面语和口头语都可以写在纸上,成为小说的一部分,“一视同仁,我没有歧视口头语之意,有些小说就是以口头语出彩。比如说王朔早年的作品,他没有用我们传统的书面语的语言体系。又比如说最近几年非常火的《繁花》,是用上海口语的方式来表达,完全呈现出了跟书面语、白话文不同的一种格局,一种腔调,一种气势,口语呈现在《繁花》这部作品里,体现出来的是生动、活泼、那种鲜活的腔调,立即跃然纸上。”

蔡骏认为语言风格没有高下之分,就像质朴的和华丽的、口语的和书面的,选择哪种语言风格,都是作者为小说、为小说人物服务的。如何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还是看本人去怎么处理:“我说的语言不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而是整个句子,是语感。”

很多人羡慕那些天生语感好的人,他们的语感和年龄无关,很年轻就可以写出非常好的作品,但蔡骏表示,语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所以写作爱好者不要为写不出好的语言而灰心:“你可以大量去阅读某一种语言风格的作品,写作的时候,也有意识地按照这个风格去写,慢慢的你是有可能形成一种独特的语感风格的。你把你的语言写好,你的文学性都提升了,哪怕你写的是一个纯粹的类型小说。”

我的阅读时间超过写作时间

输入大于输出

在蔡骏看来,不管你是商业写作,还是无功利性写作,写作动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就我自己亲身经历而言,小时候我曾经梦想成为考古学家、画家,长大后,我在邮局做着平凡而稳定的工作。在阴郁的那些年,我从读书写作中找到了解药,找到了乐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边工作边写作,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写作可以养活自己时,便全身心投入到新征程之中。对我来说,写作是源于内心的热爱。”

问及这20年来的写作给自己带来的变化,蔡骏表示,写作带来的变化和阅读带来的变化是一样的:“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有很多烦心事,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压力,工作的、家庭的、生活的,乱七八糟的事情,但是,当你开始努力写作的时候,当你沉浸在文字当中,沉浸在你的故事里的时候,你真的就忘却了所有烦恼,你会在那个虚构的世界里得到非常强烈的满足,你会很有力量,你的状态不会越写越差,会越写越好,你不会再恐惧你生活当中的压力,你会觉得你能战胜它,就好像你能够通过文字去创造一个世界一样,不管你写的是悲剧还是喜剧。”

成功的作家是否可以通过写作训练来培养?蔡骏认为,成为作家和接受训练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但有时候接受训练,的确可以帮助写作者少走一些弯路,帮助他们更系统地去进行阅读和创作实践。“最终能不能成为一个作家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自己,你自己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当中有没有更深地去领悟到这方面的精髓。”

蔡骏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他每年会阅读大量的书籍,“完整读完的一年二三十本是肯定有的,没有读完但读了一部分的,肯定是更多,还有一些就是短的,比如说杂志上、文学期刊上的那些短作品,无法统计了。总体来说我的阅读时间应该超过写作时间,输入大于输出。”

没必要为了写作一上来就辞职

有“青睐”会员好奇蔡骏的写作习惯,他透露说自己在写作前会把所有的东西都想清楚,写非常详细的大纲,人物小传、前史,“把它们弄清楚之后,再动笔。我今年疫情期间写了一个长篇小说,上个月刚写完,是一部悬疑犯罪小说,大纲我就写了20多遍,几乎每一遍都是重写,每个大纲都是三四万字,这个工作量非常非常巨大,而且其中有两三次非常巨大的调整,把主角都换了,主角的人设完全改变,人物关系也完全改变,天翻地覆的修改为了什么?为的就是要让这个故事更加完美、更加合理,比自己的过去要有突破。”

蔡骏说当他把所有准备工作做完再开始写后,就更容易进入状态,更容易找到一个很好的点,“就好像造房子,造房子之前你要先画图纸,可能跟我这个人比较理性有关系,我会很理性地去处理作品,并不代表所有作家都这样,我也知道有些作家是不写大纲的,脑子里想到就开始写,但也写得很好,很有才华,每个人的习惯不同而已。”

而对于写作爱好者的忠告,蔡骏的建议是“坚持”:“不管你遇到什么问题,一定要坚持不懈。最早跟我写作的一些朋友,我可能没见过他们,但是我一直在看他们的作品,觉得他们挺有才华的,过了两三年之后,这些人都消失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个人原因,还有种原因,我觉得有可能是他们觉得两三年没有写出来,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就放弃吧。很可惜,不要轻易放弃你的梦想,哪怕你最终没有成功,真的没关系。我觉得我很幸运的就是我一直在写,从没放弃过。”

有“青睐”会员问自己是否为了写作应该辞职,以便拿出整块时间创作,蔡骏并不建议这样做:“你怎么定义整块时间呢?比如说有两个月时间,你足不出户或者说两个月时间躲在某一个地方写,还是说你在平时工作之余,有一天晚上安静下来,从天黑写到子夜12点,到底哪个算整块时间呢?就我而言,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关在某一个地方长时间地写作,我觉得作家不能脱离生活,也不需要去刻意地走进生活。”

蔡骏表示,绝大多数写作爱好者都是有自己本职工作的,或者是学生,“你要读书,或者你要上班,没必要说你一上来就辞职,写作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业余爱好,你把它放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中,在你工作生活之余进行创作,跟你的工作生活并没有太大的矛盾冲突,你就细水长流,慢慢的根据自己的生活节奏来写,我觉得挺好的。”

供图/风信子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嘉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