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邻里间的各类纠纷在以往由居委会大妈调解的情况下,逐步向寻求法律途径加以解决。8月27日,北京石景山法院在八角北路特钢社区,召开“相邻关系典型案例通报会”,并为“法官E站”揭牌。
据北京石景山法院介绍,2018年、2019年、2020年,该院院共受理涉及相邻关系类案件260件,涉及到排水、通行、采光、通风、噪音、渗漏水等方面。相邻权利关系案件应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
据法官介绍,相邻关系纠纷案件看起来标的金额不大、因果关系清楚、法律规定简单,但在审判实践中,这类占比不大的案件恰恰最具有“表象简单、实则复杂”的特征,主要由于当事人之间矛盾尖锐,审理和裁判难度大,执行难度大,牵扯的方面比较多。
为此,案例通报会上,法官向居民通报了该院审理的涉相邻关系的典型案例,其中包括违章搭建影响采光通风、房屋漏水造成财产损失、私自占用公共空间进行加建、装修改造造成排烟受阻、楼道安装摄像头侵犯邻居隐私权所涉相邻关系纠纷等。在场居民表示,邻里关系还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彼此退让一步,总比闹到法庭上好。
法院提出,居民间应秉持团结互助原则,共建和谐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关口要前移,建立多元调解机制。延伸司法职能,建立特色共建品牌。并与社区联手成立“法官E站”。通过定期开展以案释法、普法讲座、庭审直播等活动,将线上典型案件旁听与线下普法宣传相结合,加强居民对相邻关系法律条文的理解,正确引导居民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推动审判团队进社区,发挥石景山区“老街坊”特色品牌效能,构建普法宣传与矛盾化解于一体的共建机制。
石景山法院与街道社区将携手,线上与线下形式相结合,开辟一条深入联系群众、高效化解矛盾的新途径。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强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强
编辑/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