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生活、夜经济、夜文化……中国的夜晚正在悄然改变
半月谈 2020-08-06 15:46

珍珠奶茶方便面,火锅米饭大盘鸡……

传统夜市美食飘香,袅袅烟火,然而,高品位夜生活并不拘泥于此,如今还有氤氲书香,星月情愫,引领文化休闲新风貌。

“夜来香”“夜惠美”……

高质量夜经济是一座城市管理智慧和营商环境的综合体现。让夜经济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引擎,需要耐心培育与引导。

夜色深深,灯火闪亮,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夜晚从不缺少故事。历史长河泱泱,生活辽阔纵深,夜文化不必囿于单一形态,经由创新创意,可持续不断走向深层次、高格局。

追求高品位夜生活、淬炼高质量夜经济、塑造高格局夜文化,互为推力,三足鼎立,均为满足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美好中国夜文明,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对古已有之夜价值的不断探索创新,必将在新时代取得新突破,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1

高品位:夜生活之变

大城市“千城一面”,人们开始反思城市发展的坐标和价值取向。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促使城市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向和谐社会和绿色宜居方向发展。

白天的经济指标固然重要,夜生活的多元性和独特性同样不容忽视——高品位夜生活,已然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具有活力和前景的标准之一。

穹庐月光绢柔,坊间灯火星明。对于许多人来说,告别忙碌的白昼,属于自己的生活终于随着夜色拉开帷幕。

夜,不止步于烟火

夜生活,当然得有夜间街区。

偏居西南一隅的重庆独具一格,是很难复制的网红城市。这个城市最“红”的,当属山城夜色。

重庆城建在河谷、台地、丘陵、低山之上,道路高低不平,建筑错落有致,引人感叹“名城危踞层岩上”。正是因为这样的地形,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造就了重庆“一城千面”的风貌。解放碑、洪崖洞、朝天门、长江索道……灯火通明的楼宇、桥梁,倒映在嘉陵江中,影影绰绰,夜色如梦似幻。

不过,重庆夜晚的魅力,可不仅仅停留于美景,更多体现在人们的夜生活中。

去年8月,重庆夜市文化节再度开幕,27个区县、超3万商家参与,40余场主题活动,令山城热闹升级。从用门板、竹竿搭起的早期夜市,到产业集群效应显著的“特色夜市街区”;从以烧烤、江湖菜等为主的大排档,到聚合餐饮、娱乐、文创等多个业态的精致店铺。目前尽管受疫情影响,面对充满诱惑的夜生活,山城始终激情澎湃。

九街是重庆人夜生活中心之一,它位于江北区观音桥街道,是重庆市商务委批准的首批市级特色夜市商业街区。在这里,火锅、烧烤、夜啤酒,早已是重庆人夜生活的标配。“我先前通过网络看到了重庆繁华、魔幻的城市景色,现在亲身体验,从江畔夜景到九街夜生活,一切都美极了。”北京游客彭彭说。

在九街、解放碑、洪崖洞等区域,唱歌、跳舞、玩魔术的街头艺人逐渐增多,既给城市增添了文化韵味和浪漫气息,又丰富了市民的夜生活。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认为,这是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成果,“此类人群的盛衰是一座城市文化发展的晴雨表”。

上海的“锦江乐园夜市”已迈入第六个年头。锦江乐园总经理助理朱伟民介绍,今年的夜市共有摊位51个、小吃150多种,其中新品占比15%左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整体规模较往年有所缩减,但夜市从季节性开放转变为全年不打烊。“乐园做了不少提升内功的工作,比如在开市前对每个摊位的食物进行三轮评定,从食材、单价、口味、装盘等多维度优胜劣汰,着重在性价比上进行改进。”

“以前去夜市,我看见火爆大鱿鱼、土耳其烤肉就要吃,三头牛都拉不走,去年体检,年纪轻轻得了‘三高’。现在为了健康,晚上偏好轻食,像果蔬汁、谷物酸奶杯等。”辽宁网友碴子表示,以往对于夜市食品她只关注口味够不够香辣,是不是便宜且大碗,现在则更注重健康养生、干净卫生。“在夜市上吃重口味食品容易拉肚子,影响睡眠。”她说。

据携程统计,2019年暑期从包含夜游项目的旅游产品预订人数看,上海、重庆、厦门、三亚、丽江、广州、北京、成都、西安、乌镇是前十大“夜游人气城市”,尤其是上海黄浦江两岸、重庆洪崖洞、北京后海、杭州西湖等景点,到了晚上人气反超白天,成为夜生活好去处。

夜,不执着于热烈

夜生活不仅有喧嚷热闹,还有宁静清心。

重庆北仓、二厂等文创街区,散发旖旎魅力,吸引人们前往静静度过慢时光,享受小确幸。街区里最有名的当属北仓图书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光线明亮、竹影斑驳、音乐轻缓、茗茶沁心、咖啡香醇,与从全世界淘来的精美图书,在改建后的老建筑中完美融合。站在这座高品位图书馆前,谁能猜到这里曾是废弃的重庆江北纺织仓库呢?

从6月6日至6月30日,上海在全市范围内举办首届上海夜生活节。作为其中一部分,倡导“夜读”的主题板块“深夜书店节”,号召中心城区近30家书店加入。黄浦区一家书店,将周末营业时间延长至深夜12点,夜间购书还有额外折扣。为了方便市民阅读,书店还推出“深夜书桌”服务,花费50元,就能享受专属座位,以及书店提供的茶点。

“在我眼里,都市的夜有一种安静向上的力量。”在上海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值班经理何磊的印象中,上海一直是座繁华都市,直到两年前探访深夜书店的那次经历,令他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另一面。“不同于白天看到的躁动街景,在晚间书店你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沉静的分量。”从繁华夜市拐进书店,喧嚣瞬间消失。“最近晚上来书店的顾客不少,但大家总能心照不宣保持安静。”何磊说。

疫情前,这家书店每天的关门时间为凌晨2点。何磊说,因为书店临近高校、商圈和住宅区,每天晚上很多顾客直到打烊才会离开,如今书店打烊时间提前至晚上12点前。“关店时间提前了,读书的人却并未减少。”何磊负责门店内图书的选品、陈列、销售和维护等工作,一般不会过多关注顾客们读什么书、做什么事。“但有些顾客来的次数多了,总还是会觉得眼熟。”

在书店的这两年间,何磊“眼熟”的客人越来越多。“有的客人很喜欢来这里买书,来的次数多了,偶尔也会和我们交流两句;有的客人曾在半年间频繁来店里自习,可能是为了备考,现在不来了,应该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吧;还有的客人过来不读书,只是为了借网或休息,直到关店才离开……”

匡小姐就是何磊的一位“老熟人”。家住附近的匡小姐常在下班后直接来书店看书。“白天工作太忙,我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给自己充电。”匡小姐说,“相比家里,这里安静舒适,有很多书籍可选择,也有很多同样热爱读书的人,所以我更喜欢在这里看书。”

“夜间书店好像是都市人精神世界的一座灯塔。”何磊说,“当白天的喧嚣过去,这里就成为不少人寻找自我、放松身心的角落。”

文艺小清新民宿、情怀乡间农家乐,也成为追求高品位夜生活市民的可心选择。“就想抬头看看满天繁星,在炕上睡一宿,早上听听公鸡打鸣,所以特地开车来崂山找一间民宿住。”青岛市民张先生说。从事外贸生意的他家住市北区,开车到崂山需要1个小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山清水秀,怡然自乐——朴实无华的乡村,好一个纷扰之外的世外桃源。

“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不要哭让萤火虫带着你逃跑,乡间的歌谣是永远的依靠,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儿时经历过农村生活,每夜枕着乡音入眠,暌违多年,令人心驰神往。除广场舞外,情怀农家乐颇受老年群体青睐。“人老了,喜欢回忆过去。”新疆市民张大妈说,“年轻的时候睡地窝子,拾棉花,吃棒子面,现在常常想来农家乐坐坐,找找以往的感觉,也是忆苦思甜吧。”

夜,展现文化休闲新风貌

夜间演出和博物馆之夜,堪称夜生活的高配代表。

西安以其神秘雍容的夜色撼动人心。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秦味夜生活平添了诸多内涵。“昭昭盛世,荣辱兴衰,风雨故事,千古流传。芙蓉美景,今犹在……”沐浴在暮色中的西安大唐芙蓉园,深情缠绵的歌声渐起。大型水舞光影秀《大唐追梦》,以天空、楼宇、湖水为幕,构建亦真亦幻的舞台场景,带领游客“入梦长安,共赴盛唐”。

“自2005年开园以来,大唐芙蓉园以恢宏大气的仿唐建筑、山水和谐的园林美景,向世人展现盛唐风貌,《大唐追梦》的上演更为景观建筑注入了文化之魂。”西安大唐芙蓉园景区管理公司副总经理杨涛说。

夜幕降临,灯光璀璨的广州大剧院,远远望去仿若珠江畔的两块砾石,熠熠夺目。今年6月底上演的原创中文歌剧《马可·波罗》,是疫情发生后广州大剧院首个线下演出。“观众热情很高,开票几分钟,前两天的票就售卖一空。”广州大剧院总经理助理陈睿说。

新疆历时3年打造的大型实景音乐剧《昆仑之约》,今年5月底在乌鲁木齐市南部的天山脚下持续热演。到现场一边品味精彩演出,一边欣赏美丽夜景,成为不少乌鲁木齐市民夜生活首选项目。21时许,在自然光中逐渐黯淡的舞台,在灯光闪耀下瞬时生动起来,气势磅礴的西周宫殿建筑群、西域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展现眼前,演员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或翩翩起舞,或纵马驰骋。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东梁村村民胡尔曼·努尔沙哈提看完演出后,很快把演出的精彩画面“晒”到朋友圈。“没想到晚上还能看这么精彩的演出!”

“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华灯初上,拉萨河畔的宝瓶山响起了久违的歌舞声。6月1日晚,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进行了今年首场演出,为高原文旅产业有序复工复产注入强劲动能。来自河北的游客马原经过测温、清洁消毒、扫健康码等程序后进入剧场。他说:“第一次来西藏,刚好赶上剧场开演,太幸运了。舞美特别震撼,真是一场夜间视听盛宴。”

“姑苏千年,博物夏夜”品牌主题活动于6月初发布,6月的每周五、六,苏州博物馆、苏州戏曲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文化旅游会展研究中心主任何建民认为,博物馆的这一举措,不仅仅是延长开放时间,而且有利于以场馆和展陈为依托,开发更多夜间文化活动。全国不少地方的文博场所尝试以多种途径满足公众多元化需求,逐渐开始引领新型文化休闲习惯。

“丰富的夜生活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活力和现代化水平。”罗兹柏认为,高品位的夜生活可为城市繁荣带来机遇,给城市居民精神需求提供出口,同时也能彰显城市文化特质,有利于形成标志性城市空间。夜生活,还可以更迷人。

2

高质量:夜经济之思

城市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也有寻常巷陌、柴米油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夜经济已成为人们工作之余享受休闲生活的重要载体之一。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丛屹表示,市民越来越追求有品质的“八小时以外”生活,夜经济也需要与时俱进坚持高质量发展,并且正如千人千面,要努力形成独特“个性”。如何使其既有面子又有内涵,还有待政府与市场主体进一步审时度势,深耕细作。

仅有“吃买”还不够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分析,大部分夜间游客的游玩时间为1至4小时,79.8%的夜间游客游玩时间超过2小时。夜间经济消费品类中,餐饮消费占比超七成,逛公园、逛夜市、逛街“三逛”领衔户外夜间休闲活动。

坐落于海河之畔的天津“摩天轮夜市”,身后便是网红摩天轮“天津之眼”,一入夜,各类食品小店开门迎客,吸引食客驻足。在安徽合肥,罍街是夜晚最具烟火气的地方,这个曾经脏乱差的“山寨”夜市,现以崭新的面貌成为市民“逛吃”新去处。

“五一”假期后,中国城市的夜晚又开始热闹起来。夜经济不仅成为经济社会复苏的“晴雨表”,也成为疫后的大众“欢聚场”。在各大短视频App上,关于夜经济的段子一度走红,老话题有了新热度。

北京、上海、天津、成都、西安等地陆续出台推动夜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激发城市活力、解决就业问题以及满足群众消费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除了“吃买”,夜经济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天津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牛磊认为,目前我国夜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她认为,夜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人们日间消费方式的纵深化,虽逐渐在向“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夜间消费市场拓展,但大多仍以夜游、夜市和美食街为主,娱、体、展、演等消费市场还有待提升。

上海在去年4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围绕“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打造“海派夜经济”,强调丰富业态种类,增加文化旅游项目供给。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将做好引导、协调工作,推动更多文旅企业加入,为民众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夜生活选择,并以发展夜经济为契机,全面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效能。

广东出台的《广东省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政策措施》提出,发展文化和旅游夜经济,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重点打造“文旅+演艺”模式,探索博物馆夜间开放,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和其他消费热点,并着手完善夜间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措施。

在天津,今年5月,市商务局印发了《天津市发展夜间经济十大工程(2020—2022年)》。“我们希望逐渐摆脱夜经济就是餐饮小吃、大排档的思路,形成多元化的夜间消费市场,将夜经济与旅游经济、网红经济相结合,引入体验式、娱乐式、互动式的多元业态。”天津市商务局市场建设处处长徐凤成说。

夜经济的“硬币B面”

当下我国的消费正在复苏,夜经济成为对冲疫情影响、提振经济信心的激活剂之一。但对标“高品位夜生活”,夜经济要满足高质量诉求,还需直面现实矛盾与问题。

牛磊等专家认为,当前夜经济文化内涵不足,消费场景尚显单调。“业态同质化严重,结构单一,存在盲目跟风问题。”牛磊说,一些地方的夜经济缺少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很多特色街区新鲜劲儿一过,人流量就大幅下滑,说明业态不够丰富,产品创新不足。”合肥罍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俊杰说。

部分地方的夜经济,还没有在规范化与“烟火味”之间找到平衡点。过去不顾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的“脏摊儿”模式已行不通,一味追求规范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折损夜经济的“市井气”与“烟火味”。有受访市民就表示:“整整齐齐、千篇一律的夜市,根本没有吸引力。”

夜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存在,引发一些市民不满。如露天大排档、啤酒广场等带来的废弃物和油渍;露天烧烤等产生的烟尘直排;人群活动带来的噪声污染,以及过度亮化造成的光污染等。有专家认为,在夜经济发展规划阶段,就应该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最大程度减少污染和扰民事件的发生,把对城市环境的滋扰降至最低。

此外,经营者作为夜经济主体,也存在诸多担忧。有受访者表示:“夜晚经营的限制多,政策变化大,就怕前期投入打了水漂。”夜间摊位租金、补贴,以及税费减免力度等,都影响着小经营业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耐心培育夜晚“烟火气”

多位专家、从业者认为,真正让夜经济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引擎,需要政府耐心培育与悉心引导。

发展夜经济,首先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工作方案。将经营模式、商户类别和经营环境相结合,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和建设夜间经济街区。只有形成集聚效应,实现业态互补,才能“越夜越热闹”。同时,应对地铁口、公交站、道路改造等进行配套规划,实现人员引流,设计游客动线,通盘考虑各项工作部署,以及协调交警、城管、消防等部门共同支持。

多位从业者表示,更期待加强政策扶持。希望政府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助其降低经营成本,拓宽经营渠道。政府也应该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验收。

要真正推动夜经济成为“夜来香”“夜惠美”,就应当引导其向富有人文内涵、体现城市底蕴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以夜间旅游消费为例,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既有需求端消费升级的迫切需要和坚实基础,也可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一条可行路径,科技、教育、时尚等新元素的注入,将如催化剂一般与基础资源发生化学反应,为文旅休闲产业从高速增长走向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全新动能。

美团研究院院长来有为认为,可支持发展22时后夜间到家服务经济,在居民聚集的生活区域,发展餐饮外卖等“互联网+生活服务”,扩大传统夜间经济的服务范围,把方便快捷的夜间服务直接送到消费者家中。

此外,需要改善城市夜晚交通,方便市民出行,并提供其他良好的基础服务保障。所谓“民生的嘴巴、城市的脸蛋、商家的动力”,夜经济要更好发展,有待各方助力形成活力,勾勒出城市夜晚的“人情味”和“烟火气”。

3

高格局:夜文化之兴

静夜念思,永夜抒怀,夜晚总是别有一番风味。

夜的风韵,是佳话故事的浪漫婉转、星空的诗意盎然、光瀑的暗夜呢喃。历史长河浩浩荡荡,中华大地从不囿于夜文化单一形态,持续不断挖掘更深层次、打造更高格局。

夜晚从不缺少故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漫漫长夜成为许多故事发生的舞台。

夜深人静,有凿壁借光的勤奋;巴山夜雨,眷念“共剪西窗烛”;夜半朋友尚未赴约,独自“闲敲棋子落灯花”也别有一番雅趣;与其感叹人生苦短,不如拥有一份“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洒脱。朦胧的夜晚,为挥洒诗性提供了舞台,成为《韩熙载夜宴图》士人聚会的背景,《聊斋志异》花精狐怪登场的契机。在古代文艺作品中,多姿多彩的夜晚从不缺少故事。

宋朝取消宵禁制度后,城市中夜市兴起,文艺作品中的夜晚有了另一番模样。《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热闹的夜晚,“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夜色是传情达意的重要媒介。譬如古代盛行放莲灯这样的浪漫文化活动,小伙子把写好的诗放入莲灯,期许被姑娘捡到,或得芳心暗许,类似现在的“漂流瓶”交笔友。彼时,子女婚姻多由父母张罗,刻意布局,“门当户对”,而“月朦胧鸟朦胧”的夜色无疑为青年男女不经意间邂逅有缘之人、自由恋爱提供了渠道。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一首《夜夜夜夜》唱出了多少失恋之人的忧愁怅惘——你也不必牵强再说爱我,让我漂流在安静的夜空里。无眠长夜茫茫,有情人身陷其中迷失张望,聚散漂流,是为了未能抵达的彼岸。

夜晚并不沉闷,这一时刻孕育着别样的风情与想象力。关于夜晚的故事,从古至今未曾断绝,直到今天,夜晚也在讲出精彩的文化故事。

在六朝古都南京,星宇霓虹亮起之时,高楼大厦间传来阵阵丝竹声。今年夏天,南京举办了“遇见夜金陵”系列文艺展演,越剧、民乐、魔术等领域的艺术家们,突破舞台演出形式,将表演带到街巷广场,让艺术气息在人间烟火中流动。

“五一”期间,苏州沧浪亭街上,浮生市集悄然开启。行人漫步在夜色四合的街巷中,看着身着古风服饰的老板忙里忙外,仿佛人在画中游。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实景演出昆曲《浮生六记》,非遗与世遗携手,呈上精美文化大餐。

若说夜晚和诗词歌赋般配,不如说夜晚和我们对美的无限向往绝配。

星空中的诗意

“天上的星星会说话”。在宁静的夜晚,我们仰望星空,也审视自己。畅想九天揽月,手摘星辰,中国人对灿烂星空的向往,延绵至今。

漆黑的夜空繁星闪烁,夜空下的天文爱好者,眼中同样闪烁光芒,为识别出每一个星座欢呼雀跃。每年夏天,许多“追星人”会聚集到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明安图镇附近的草原上,这里远离城市光污染,为天文爱好者提供了极佳的观星条件。

“城市里看不到太多的星星,这次来草原,满天的繁星特别震撼!”来自山东的小天文爱好者张应悦说,“我找到了天蝎座、飞马座、蛇夫座,在夜空中看星座的乐趣,是在书上或手机上得不到的。”

据《天文爱好者》杂志社社长李鉴介绍,随着中国天文科普的发展,以及航天事业发展的带动,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星空,中小学里出现了不少天文爱好者。

《天文爱好者》杂志社自2005年发起星空大会,先后在青海、云南、江苏、内蒙古等地举办,累计吸引全国各地天文科普和教育工作者、天文爱好者共2000余人次参加,已成为全国性的观星交流盛会。

13岁的北京女孩马林泉,是已有10年资历的天文爱好者。这位说话腼腆的小姑娘,谈到星空时变得滔滔不绝。“仰望星空时,我感到时间与空间的无穷,让我感受到了自身的渺小,但我不会因此自卑,我要进一步探索星空。”她说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不亚于璀璨的繁星。

71岁的吴世英是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的一位农民,1987年观看了一次日偏食后,便迷上了“追星”。在大山深处的家中,他在房顶建了一座小小的天文台,还资助当地的小学和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建设远程天文教育基地。

如今,吴世英不是在家中带领小学生们观星,就是在全国各地“追星”。他说,和无穷的宇宙相比,71岁不算什么,观星使人思想活跃、心态年轻。

守护夜晚的一抹黑

“夜太美,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三天三夜三更半夜,跳舞不要停歇……”

如歌词所唱,随着夜间生活的火热和夜间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地方亮起霓虹灯,但也有不少地方选择在适当时候关闭灯光,还夜晚以本真。

据2016年发布的“世界人造夜空亮度地图集”显示,因为灯光形成“人工白昼”,地球上约4/5的人生活在光污染之下,超过1/3的人即使在最晴朗的夜晚也看不见银河。

为治理光污染、保护夜之黑暗,一项名为“暗夜保护”的工作正在我国多地展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于2015年成立星空工作委员会,致力于开展暗夜保护工作,科普暗夜文化,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暗夜保护区和暗夜公园,为社会提供探测和欣赏星空的地方。

参与暗夜保护工作的专家任小东说:“城市的灯光无法熄灭,但是希望在有条件的地方,能够留住一片暗夜,让大家看到璀璨的星空。”

2014年,中国第一个暗夜公园在西藏阿里建立,目前国内已在西藏阿里、那曲,山西太行洪谷,江苏野鹿荡,江西葛源建成暗夜保护地。

近年来,暗夜保护工作从深山草原逐渐走向城市,许多城市在规划城市照明方案时,提出控制光污染的措施。

浙江省杭州市于去年发布的《杭州市区城市照明总体规划(修编)》中,提出“黑天空”的概念,是首个将黑天空概念引入城市照明规划体系的中国城市。

据规划编制组负责人、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光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王小冬解释,之所以提出“黑天空”这一概念,是想把看星星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安静的夜晚还给动植物,“让该亮的地方亮起来,也要让该暗的地方暗下去”。

根据规划,杭州将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良渚遗址保护区、森林公园核心区等9类地区设置黑天空区域,这些区域可设置功能性照明路灯,但是完全不设置景观照明灯,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前提下,让城市的一部分天空暗一点。

在夜生活、夜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忘守护自然之美。各地开展的暗夜保护工作,正在将星空璀璨的夜晚还给大众。

文/记者 黎华玲 邓瑞璇 张力元 闫祥岭 潘莹 蔡馨逸 白佳丽 汪奥娜 刘懿德 魏婧宇

编辑/董伟

相关阅读
潮流|2024城市生活越夜越美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1
北京“夜游”“夜食”激活夜经济,抖音“夜京城”商家订单同比增长221%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9
视窗|城市夜生活节点燃夏日“夜经济”
新华社 2024-08-03
浦发信用卡携手"2024上海夜生活节" 助燃夜间消费热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4
广州打造“微夜市” 深圳解禁“路边摊” 护航夜经济多城有高招
南方都市报 2023-10-11
发展夜经济的进度条又加快 杭州发布新政:打造“不夜天堂”
解放日报 2023-08-02
“夜游”取代“特种兵式旅游” 夜经济高质量迭代
南方都市报 2023-07-21
淘宝推出新版本,代号“夜淘宝” 主打夜生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