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获悉,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项目主任袁浪兴日前在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实施两栖及爬行类动物监测项目的过程中,发现了红腹异蜻。此前,科研人员曾在云南和香港发现过红腹异蜻,但在海南却是首次发现红腹异蜻的踪迹。
红腹异蜻(Aethriamanta brevipennis)体长27-29mm,腹长16-19mm,后翅24-25mm。雄性复眼黑褐色,面部蓝黑色,额具金属光泽;胸部背面黑色,侧面黄褐色,足黑色,后足腿节末端具一个甚小的红色斑,后翅基方具红褐色斑;腹部鲜红色,短而粗壮。雌性主要黄褐色;后足腿节末端具一个甚小的黄色斑;腹部黄色具黑色条纹。
袁浪兴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之前他们也拍过蜻蜓,都是在白天拍,因为光线好。7月29日晚上,他和团队成员在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做两栖及爬行类动物调查,灯光扫过的时候,他在路边看到一只红色腹部的蜻蜓,一动不动挂在边上,应该是在休息。他觉得这蜻蜓很好看,跟之前看到的蜻蜓不一样,有点好奇,就拍了蜻蜓的照片。他把照片给同事看,大家也说没见过这种蜻蜓。
回去之后,他翻开《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图鉴》,想看看这种蜻蜓的名字是什么,在最后几页的“其它类”里,发现了与照片里很像的蜻蜓。袁浪兴说,因为蜻蜓鉴定是项很复杂的工作,他就联系了《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图鉴》的作者——昆虫学博士张浩淼,张浩淼告诉他,他拍摄的蜻蜓就是红腹异蜻。之前根据蜻蜓的分布趋势,推测海南应该有这个种类,只是一直没有发现。
袁浪兴说,作为科研人员,他觉得有必要给大家强调一下,这次发现的红腹异蜻并不是一些人认为的新物种,因为科研人员此前在云南和香港发现过该物种,只不过在海南是首次发现。“从科研上说,新物种是人们没有发现过的,只是被忽略了没有命名。还是应该严谨一些。”
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红腹异蜻是在我们国家边缘分布的物种,海南有100多种蜻蜓,现在在海南新发现了红腹异蜻,种类上又增加了一种。此前,科研人员曾在东南亚、云南、香港发现过这种蜻蜓.根据卢刚的推测,红腹异蜻目前在海南的数量应该不多,现在应该处于一个扩散的过程。据他介绍,蜻蜓一般来说是湿地的一个指示物种,幼虫在水里生活,长大成虫以后在空中飞,也在湿地附近活动.不同种类对湿地要求不一样,如果一个地方蜻蜓种类丰富、数量多,通常可以认为是环境健康的标志。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虫学博士张浩淼在海南持续做了十多年的考察,出版的《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图鉴》中展现了海南岛常见蜻蜓的形态、习性和特色。据他的统计,海南多元化的淡水生境孕育了165种蜻蜓,其中有22种属于海南岛独有。张浩淼对媒体表示,在海南调查蜻蜓的十多年里,他都没有发现红腹异蜻的踪迹,这是首次。短腹异蜻目前已改名为红腹异蜻,科研人员之前在云南、香港发现过,考虑到物种有一个自然扩散的过程,此次红腹异蜻的发现,有可能是气候变化或自然迁移的结果。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屈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