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来了,就得扑下身子好好干,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给当地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为这里的孩子搭建起走出去的阳光阶梯。”8月2日,北京海淀区交大附中教师杨小雪如是说。
杨小雪在办公室
2018年12月,北京海淀区教委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教育局签订了《扶贫协作三年框架协议》,自此京蒙牵手,北京多位名师跨越1045公里,把对教育的热爱书写在兴安大地。
从首都到兴安盟,不仅有地域差异,还有气候环境、水土饮食等方面的不同。初来乍到的老师们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退,而是面对种种不适应,满腔干劲儿地开始了他们的新征程。
“刚来气候、饮食都不适应,但最让我放心不下的是年迈的父母。”2019年10月,杨小雪毅然放弃了舒适生活离开了北京,来到科右前旗第三中学任初一语文教师。
杨小雪在科右前旗第三中学上课中
杨小雪告诉记者,父母年近七旬,只有她一个女儿,为了让她放心,父母干脆把家搬到了科右前旗。“这回我既能照顾父母,也能安心支教了,这里也是我的家。”
杨小雪坦言,这次支教给她最大动力的是姥姥。“姥姥今年90岁,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支援边疆的教师。如今,她桃李满天下。我父母年轻时也在乡村当过教师,如今我也算继承了她们的‘衣钵’。”杨小雪笑着说。
如今,每周杨小雪都要与姥姥视频“汇报”工作。“你在内蒙古支教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一定要沉下身子,把工作做好。”这是姥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黄晓晖(左二)、杨小雪(右二)等老师在外出休息时为学生批改作业
“黄老师把北京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到了我们这里,他教学的深度、广度和教学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说起从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学校来支教的黄晓晖,科右前旗第二中学高三11班班主任丛明赞不绝口。
自从离开北京,黄晓晖就把科右前旗当成了家。“我每周最少有五天和学生一起上早晚自习,自习课给他们‘加餐’,对语文知识进行查缺补漏。”黄晓晖说,“学生们基础差、作文我必须一篇篇仔细批注修改,这样才能更好地提成绩。”
“一次考试我作文写得特别潦草,思路也不清晰,卷子发下来时,上面竟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评语,以后我再也不好意思蒙混过关了。”在学生夏莹莹看来,遇见黄晓晖是她们的幸运。
黄晓晖为学生批改的作文
为给住宿生高考补充营养,自费买锅煮茶叶蛋;与家庭发生变故的学生谈心,让其重拾信心;为让学生们爱上古诗文,组织开展诗词比赛……黄晓晖做的每一件事,都印在了学生们的记忆里。
疫情期间戴着口罩上课,一节课下来口罩常常湿透了,嗓子干得说不出话来,“每当这个时候,孩子们会主动地给我倒水,这一切都特别值得。”黄晓晖回忆道。
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换来丰硕果实。今年高考,黄晓晖所在班级语文成绩及格率达到96%,本科上线率88%以上。
据了解,两年的时间里,海淀区共选派14名优秀教师来科右前旗支教。海淀区财政投入资金1731万元,对科右前旗52所嘎查村级幼儿园进行修缮,1100多个家庭实现了幼儿在家门口接受学前教育的愿望。
原标题:从北京到科右前旗 跨越1045公里的教育扶贫路
文/记者 张林虎
摄影/曲桂茹
编辑/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