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北京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探索扫描
新华社 2020-07-15 17:34

自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暴发以来,北京不少小区实施封闭管理,如何发挥志愿服务作用,减少疫情带来的生活不便?如何引导更多人积极开展疫情防控,自觉遵守各项要求?

北京各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行动起来,及时组织志愿服务力量参与基层防控,将党中央的声音传递到群众身边,成为抗疫一线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和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

动员群众凝聚抗疫合力

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街道在疫情发生后不久被列为高风险地区,周边小区封闭、市场关门,居民买菜、买药、收发快递等日常活动受影响。

6月16日,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志愿服务联合会在“志愿北京”平台发布了社区防疫文明实践志愿者招募项目,开通志愿者招募渠道。

“倡议书发出后,迅速收到300多名志愿者的报名申请。”海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杨军昌说,申请者年龄从十几岁到六十几岁不等,包括辖区科技企业员工、党政机关干部、大中学生。

刚刚大学毕业的罗兴在网上报名并成为首批志愿者。从6月18日开始,她连续20多天为居民提供买菜、送药等志愿服务。“看到所有人都在为疫情挥洒汗水,我也想尽点力。”罗兴说。

复兴路40号社区有1500多户、约5000人纳入全封闭管理,其中老年人占了三分之一。“为解决社区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下楼不方便等问题,志愿者协助社区提供了大量服务。”永定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胡东华说。

作为北京市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驿站,社区便利店“便利蜂”青棠湾店不仅发挥了生活物资保供稳价的作用,还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等文明引导行动。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级文明实践单位在宣传动员群众、激发人文情怀、助力防控、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目前海淀区在29个街、镇分别成立了文明实践所和648个社区(村)文明实践站和33个文明实践基地。”杨军昌说,依托海淀区文明实践服务管理平台,许多网友上传居家隔离生活指南、应急救助知识、在线心理咨询等内容,帮助有需要的人。

做好群众身边“关键小事”

“喂,大家注意了啊,咱们村都有戴口罩的习惯了,这习惯很好,还应该把科学佩戴口罩、使用公筷公勺这些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下去。对咱们个人,对社会好处可大了……”在北京市延庆区康庄镇马营村,“大喇叭”响起地道的延庆方言。

村党支部书记孙金文说,在延庆每个村都有“村书记播报”。“防汛、垃圾分类、疫情防控……”经过方言加工后,成为朗朗上口的“说唱作品”。在疫情防控期间,延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出“村书记播报”,在北京延庆客户端等地方公众号以及抖音、快手、微博上传播,浏览量达到950余万。

中央政策村里“热”,百姓声音倾耳听。

在康庄镇张老营村,村民遇到水电气热不通、邻里矛盾等难题,可以第一时间向包片党员反映。今年3月,村民张爱军自家院里的水井管道漏水,他反映给街巷长张富强。村书记张文利在“村民说事儿”会议上讨论后,第二天召集了10多个人挖了一个1米多见方的大坑,齐心协力修好了水管,解决了张爱军一家的大问题。

“‘村民说事儿’制度融合了‘说事、议事、办事、评事’功能,把谋划权、商定权、监督权交给村民,畅通了村民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康庄镇党委书记马红寰说。

延庆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诸葛福琨说,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来,更加深刻体会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方向,全力办好群众身边“关键小事”,当好政民沟通的“连心桥”,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依托新技术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目前,北京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同时在农村和城区展开。北京市成立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4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6962个文明实践站,基本实现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部覆盖。

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平台,实现“需求搜集、任务分配、过程跟踪、反馈考评”的全程记录,让群众需求与实践活动精准对接。在微信公号“文明海淀”,可以发布、报名志愿服务。在“北京延庆”App,可以实现“开办饭店”“小客车摇号”等600余项市区级和93项镇街事项在线申办及进度查询……

2019年9月7日,北京市召开贯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级融媒体中心和区政务服务中心“三个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通过推出“点单派单”等精准化服务,畅通基层群众需求表达渠道,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即办”延伸。

北京市还制定了《北京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20条措施”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体制。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首都文明办主任滕盛萍说,北京市将认真落实中央要求,聚焦市民群众需求,坚持首善标准,发挥首创精神, 让党的创新理论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

新华社记者赵琬微、吉宁

编辑/李晓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