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青丨“社区防疫之星”3月第3周:亲爱的一线工作者 你们辛苦了!
北青社区报朝青版 2020-03-23 07:00
疫情当前,他们坚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基层一线,演绎着一个个感人的“逆行”故事。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不顾自己的安危,放弃与家人的团聚,为的是守护一方平安,一城平安。



六里屯街道

标本采集小分队,做“疫”战勇敢“排雷人”
——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样小分队 陈秋萍、姜波、杨志成

守护生命争分夺秒,疫情防控与时间赛跑。近期,境外输入病例再次拉响疫情防控警报。按照市、区及六里屯街道的防控工作部署,3月18日一早,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的医护人员就立即行动起来,从早晨8点到下午1点,在街道和社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历时5个小时,奔波5个社区,为12名境外归国人员采集咽拭子样本。采样小分队由预防保健科的三位“老兵”组成,科长陈秋萍、护士长姜波、医生杨志成,外加司机丁师傅,负责接送人员以及将采集后的样本按规定运送至区疾控中心。

采集咽拭子标本是一项精细活,作为确诊新冠肺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取得高质量的咽拭子标本,采样小分队总要离被检测者近一些、更近一些。每一次取样,对采集人员来说都是一次冒险,都是一场战斗。于平常而言,咽拭子采集是再普通不过的操作,他们也已经无数遍地重复和实践,但在这个特殊战场,时刻注意做好防护,保障自身安全尤为重要。所以出任务前,小分队除了对被采样人进行信息核对外,还相互检查防护服、隔离衣、手套、鞋套、口罩、护目镜等装备穿戴情况。

因为居家隔离人员居住地相对比较分散,无形中增加了采样工作的时间和难度。为了减少防护用品消耗、节省时间,5个小时,5个社区,他们马不停蹄,没有喝过一口水。5个小时的奔波,一次次地重复着敲门、问候、核对信息、宣传解释、采样、记录,看似简单,但流程却是异常严谨。等最后一个样本采集完,回来解除防护后,每个人脸上的汗水和勒痕清晰可见。

疫情发生以来,任务一个接着一个,虽然有时候连吃饭、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但却没有一个人抱怨喊累,他们说:“既然投入了战斗,就应该拼尽全力地付出,战斗不停,我们不退。”

点评:采集咽拭子标本是确诊新冠肺炎最危险的一环,而他们却义无反顾,不顾危险逆流而上,拼尽全力付出,只为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平房乡

一字一句核对 确保信息没有丝毫误差

——姚家园西社区工作者王燕(上)、赵妍彦(下)

姚家园西社区工作者王燕、赵妍彦是社区里的数据库黄金组合。“数据库有她俩在,就没有出现过问题;尤其是王燕,主要负责数据库工作,这段时间就像长在椅子上一样,她没有在一线巡查值守,但是她的辛苦丝毫不亚于我们。”姚家园西社区党委副书记田颖说道。

每日一大早,王燕到了社区,便投入到繁杂的数据工作中。由于数据工作要求很严格,王燕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非常消耗精力。“多的时候一天可能要打六七十个电话,还不包括中间穿插的居民打来的各种咨询电话。”王燕说道。“名字得一个字一个字地核对,我们要确保所有信息没有丝毫误差。”而对于还未办理观察证的人员,王燕需要向其解释办证的必要性、办证要求以及如何办理等。每打完一个电话,王燕再前往系统后台进行信息更新、备注,或者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记录。“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处理方法不一样,所以我另备一个笔记本。”

数据量大则压力大,中午的时候,王燕会抽空休息一下,看看新闻,换一换脑子。“总对着数据,一直处在高压状态,大脑需要短暂的放松。”说话间,王燕又接了个居民前来咨询的电话。

作为王燕的“小帮手”,赵妍彦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害怕数据有误,所以必须一遍遍地核实清楚每一项信息,确保无误。“有些居民不理解、不耐烦,我们只能耐心解释,该核实还得核实;而对于电话联系不到的居民,社工则会入户敲门,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联系到居民,核实信息。”

点评: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职责不是抢救感染病人,而是整理疫情防控数据,她们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整体防疫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心甘情愿做大家的“服务员”

——青年路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 赵伟(左一)

疫情防控期间,赵伟主要负责青年路社区志愿者招募、注册、组织、统筹等工作。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到现在,60余名志愿者的倾心相助让赵伟感动不已,她与每一名志愿者相处成了家人,“对我来说,工作再辛苦也没什么,大家团结一心,总能渡过难关。”赵伟说道。

从2月2日到现在,赵伟每日都会与志愿者们线上沟通,同时前往志愿者值守点查看,了解情况、协调资源,提供相应的保障。“不每天见面,我放心不下。上个月总下雪,天气特冷,大家除了防疫值守,还帮着扫雪,我看了直掉眼泪,但是没一个人喊累。”赵伟说,自己是大家的“服务员”,抱着感恩的心在工作。“疫情更加放大了每个人最珍贵的闪光点,我做好大家的‘服务员’,就是我为防疫工作贡献的微薄力量!”

赵伟的儿子是一名90后,十分支持妈妈的工作。“但他也心疼我,总和我说,要是太累了,就歇一歇。”除了简单的语言,儿子对妈妈的心疼更多体现在行动上,以前只会做主食的儿子最近学会了做菜。赵伟下班再迟,回去得再晚,也能吃上儿子亲手做的热乎饭菜。“我姐也特关心我,‘三八’妇女节那天,微信上给我发了个380元的大红包,说是慰问我这个在一线抗击疫情的妹妹。”说到这儿,赵伟幸福地笑了起来。

点评:防疫时期,她以身作则、兢兢业业,用责任和担当,为居民安全建起牢固的屏障。

嗓子喊到“冒烟” 沏好的茶还没喝就凉了

——天鹅湾社区工作者周杨(左一)

“喂,您好,这里是天鹅湾社区居委会,请问您春节出京了吗?”“喂,您有什么问题,请慢点说……”“您好,如果没有明显的发热和咳嗽症状,建议您做好居家观察,不用慌张。”这是天鹅湾社区疫情咨询热线电话,每天平均接打电话一百个以上。

周杨是天鹅湾社区数据组的一员,负责接听社区电话,统计每日返京人员情况,并完成所有数据的录入,确保每日工作日清日结。排查假期外地返京人员的信息和身体状况、每天与物业确认有无新增返京人员、对14天居家观察的居民进行动态监管,汇总核实后填入日报表中,这样看似一个简单的工作,实则不然。为了让信息数据传达及时准确,很多时候需要加班加点。等把好最后一关时,经常已是凌晨。

周杨之前就有耳朵穿孔的遭遇,最近每天接打上百个电话,一天下来经常头晕,听不清别人讲话,嗓子哑了,发不出声音,便从药店买来金嗓子喉宝,倒好菊花茶,继续战斗,但水往往都凉透了也来不及喝上一口。一天下来往往同事之间交流都靠手势,不接电话的时候“吝啬”的一句话也不想说……

疫情来临,周杨将小女儿放在母亲家。提起家庭,周杨不禁湿了眼眶,从除夕到现在,他们还没吃上一顿团圆饭。由于周杨接触人群较多,她不敢去看母亲和女儿,每周都是买好菜放在门口她打电话让母亲取,看女儿也是远远望一眼又立即投入到工作当中。“我们社区每个工作人员都抛家舍业一直坚守一线,这时候就算我们在家也不会踏实。”周杨说道。

点评:自从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工作者积极响应号召,冲锋在抗疫一线,为打赢“疫情阻击战”传递温暖力量。向所有社区工作者致敬~

坚守到“春暖花开” 那时候好好陪陪家人

——华纺易城社区工作者 窦世杰

“您辛苦了!”“真没什么!”面对居民致谢,华纺易城社区工作者窦世杰总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不仅如此,面对压力、面对棘手的问题……他也总不慌不忙,喜欢用一句简单的“没什么”,化解掉所有的负面情绪。因为在窦世杰看来,“无论如何,扎扎实实地做好防疫工作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不断调整好心态。”

疫情发生后,由于需要入户排查,窦世杰心里有点忐忑。“家里有老人和孩子,自己天天在一线,多少有点担心。”由于“嫌弃”自己,窦世杰决定和妻子、孩子分开,自己单独睡一个小屋,“心理上感觉这样安全一些。”但孩子夜里醒了却要去找爸爸,窦世杰为了让孩子休息好,便不再单独睡小屋。“这段时间,孩子总是见不着我,反而更加黏着我了。”窦世杰笑着说。

很快,社区全体工作人员扎进工作中,那些慌乱、忐忑的情绪便烟消云散,每一天,大家只想着怎么配合做好各项工作。“基层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任务多、责任重,我们真的压力蛮大的,但是大家都很团结,齐心协力、互相帮助,没什么难关过不了!”窦世杰说。

点评:疫情当前,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在我们安心宅家的同时,他们牺牲了陪伴、照顾家人的时间,为我们的安全筑起一道屏障。连日下降的病例数据,背后是各种取舍和不为人知的辛苦付出。最后关头,更需我们携手坚守底线,保护家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东风乡

嘴勤腿勤的“大辉哥”

——东风苑流动人口管理站 副站长 姜辉

“只要我们跑得更勤一点,摸排得更全面一点,疫情就离百姓更远一点。”副站长姜辉说到,顾不上严重的痛风对身体的侵蚀,挨家挨户走访人员返京情况,询问流动人口身体状况……这已经是第三十几天了,也是他干流管工作的第5个年头。以往,居民都亲切称呼他“大辉哥”,而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大家看着他忍痛带病工作,都说要改口叫他“老勤”。

“难道疾病在您身上不痛么?”记者心疼地问到。“怎么不痛,可是一忙起来也就感觉不到疼痛了。东风苑社区是个大社区,共有13栋居民楼,出租房屋1300余户,流动人口2500余人,人多移动大,疫情防控任务艰巨,只有每天把管片新增人员全部摸排一遍我才放心。原来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现在我是心急感觉不到疼痛”一说起工作性格有些腼腆的姜辉立马如数家珍起来。正是有了东风苑流管人的嘴勤腿勤,4天内仅靠18名队员就对在册的2500多名流动人口进行了全方位摸排,最终核实节日期间留京人员700人,在册的18名湖北籍人员中留京的有8人。此后,随着疫情的进展他们又进行了4次排查。

700人体现在数字上或许并不大,但指关节的伤口诉说着700人的数字是多次全面排查得来的结果。疫情初期流动人口防疫意识不高瞒报谎报居住地情况屡见不鲜,工作人员不仅要电话核实更要一一上门。连日来的劳累让姜辉的痛风复发了,因为痛风,他走路也开始一瘸一拐。但当姜辉被问及还能不能坚持的时候,他笑了笑说:“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流管人,一名党员,作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我要把居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点评:虽然带着口罩,看不见他们的样子,但他们永远是社区防疫一线,最美的”守门人“!

“滚”下沙发的“一休哥”

——东风苑流动人口管理人员 刘剑

刘剑以他的智慧幽默得到了大家的爱称“一休哥”,那天他忙到后半夜,怕影响家人休息,便想着在办公室沙发上稍微休息一下,却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不知何时,他翻身“咚”的一声就从办公室沙发上滚到了地上,彼时天才蒙蒙亮,可是站里多数工作人员已经到岗准备开始工作了,这一“滚”引来了大家的笑声。其实不少流管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刻,几乎都有在办公室过夜的经历,有的甚至没有长沙发睡,只能伏在办公桌上打个盹过夜。有的虽然很晚到家,但一有返京人员的信息马上就要出发。“这样时刻将自己处于工作状态家人有意见么?”记者问到,“工作人员早就将工作融入生活了,我觉得我们是‘要想当主人就要负责任,只有负责人才能当主人’的最生动践行者。而且我们工作就是为了家,工作对象也都是街坊邻居,家里人也支持”刘剑笑道。

点评:工作是责任,但他们更多地是为了陌生人枕戈待旦。




他们是社工,是党员,也是父母,是子女。请广大居民们多一些支持,在他们询问时多一点耐心,在他们工作时多一份理解。让我们道一句:亲爱的一线工作者们,你们辛苦了!

编辑/杨珊

部分素材来源/六里屯街道宣传科、平房地区宣传科、东风地区宣传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