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上山下乡”的建筑师 在田野里做了什么?(7)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4-17 12:50

2014年国家出台了“美丽乡村”政策,2017年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随着乡村建设的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从都市涌入乡村,将乡村作为自己一展身手的舞台。

如何保存乡村多元而独特的文化传统,并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有赖于从多维度深度发掘乡村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生态价值。显然,建筑师要想复活古老的乡村,并不是简单地将城市文化建筑复制过去,也不是一味做美化式设计。

建筑师应该以何种态度和姿态介入乡村?又该以怎样的理念和方法来完成一次乡村整形?

唐涌

原本营造创始人/中国新乡土营造社联合发起人

代表作:古枣园营造

设计时间:2014年——至今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泥河沟村古枣园

“乡建是个内生外联的持久过程,不是涂脂抹粉、急功近利的短暂行为,需要我们回归原本。”

唐涌从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的“震后造家”公益民宅设计开始正式接触乡建,2014年因主持陕西佳县古枣园全球重要农业遗产和泥河沟国家传统村落的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落地后,开始系统性深入乡建领域。他和他的工作室在陕西佳县泥河沟村古枣园开展的实践非常具有代表性,已经持续深耕了5年时间。

从枣园旱厕到枣园小学,从枣林驿站到黄河悬景台,再到整个村落的空间改造,他在建筑学基本问题之上融入生态学、社会学与园林美学精神,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当代北方山水田园风貌。

枣林旱厕

枣园小学。图片源自原本营造工作室

“枣林驿站”不仅为交通提供便利,也成为老村对外的“触角”以及城乡生活的聚集地。设计师因地制宜地利用地形高差与林木间距,将建筑空间以打散的形式分布在林中。

驿站建筑群主体置于枣林北侧林木稀疏处,毗邻村河道弯曲开阔处的狮山崖壁下,以本地石木为主要材料,嵌于枣林与防洪石堤之间,将建筑还原为基本空间单元的同时,也弱化了体量。

建筑的结构类型选用轻钢框架、当地石墙,运用柳编工艺,压低墙体高度,上留高窗,采光通风,同时纳入树林景观。

枣林驿站。图片源自原本营造工作室

唐涌说,“好的乡村建设需要因地制宜,没有唯一的答案或模式。乡建成果归根到底是物和人的因素,需要首先明确乡村此时此地的真实需求,及落地建设的带动作用,这方面不仅是建筑、空间等物质问题,还要激活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乡建是个内生外联的持久过程,不是涂脂抹粉、急功近利的短暂行为,需要我们回归原本,巧于因借,更需要匠心营造。”

枣林驿站。图片源自原本营造工作室

(来源:一筑一事)

整理 / bobo

编辑/赵晓力

相关阅读
台湾建筑师深耕大陆“美丽乡村” 共建共享乡村振兴
中国新闻网 2020-09-04
设计思维 未来元动力 | THAD × WA青年建筑师设计实践分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6-10
猎奇 | 换个角度 看看那些“树向”生长的建筑(5)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6-09
猎奇 | 换个角度 看看那些“树向”生长的建筑(4)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6-08
猎奇 | 换个角度 看看那些“树向”生长的建筑(3)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6-07
猎奇 | 换个角度 看看那些“树向”生长的建筑(2)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6-06
猎奇 | 换个角度 看看那些“树向”生长的建筑(1)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6-04
猎奇 | 融合建筑与自然 它们竟然能隐身(6)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4-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