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ews|我在武汉送快递:最多那天 给医院送了十几箱方便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2-04 21:33

“我印象里的武汉一直是车水马龙,很热闹的,但这些天早上我走在街上,没有车声,没有人声,只能清楚地听见鸟叫。你能明白那种感觉吗?”

1992年出生的袁双自小在武汉长大,现在在汉阳区一家配送站担任站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他瞒着家里人,每天仍坚持在配送货物。在他负责的区域内,包括一家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即武汉市第五医院。每天上午11点半、下午5点,医护人员交接班的时候,他会按时等在医院门口,等值完班的护士们出来取快递。

他还清楚地记得,几天前自己第一次接到往医院配送的订单时,订货的护士专门打来电话,生怕他因为害怕不敢送,“让我送到路口等她来取就行,但我一看,她订的东西还挺多,我放路口她也没法拿,就约好送到医院后门,那儿离她们工作的楼还近点。”

十几天的“默契”配合,让袁双和好几个护士都成了朋友。他发现,往医院送去的商品以方便面居多,最多那天,他一次就送了十几箱方便面。“她们都很忙,除了方便面,根本没时间吃什么。”

而潘国珍、吴强的主要服务对象则是辖区的各个居民小区。特殊时期,他们和顾客几乎“不见面”,但大家都知道,有无数的家庭,正等着自己送去生活物资。在武汉工作好几年的他们提起武汉,第一反应不约而同都是,“这是一座非常热情的城市,在我初来乍到来这里打拼时,毫无保留地接纳了我。”

因为这份热情,他们决定,站好自己的岗,陪这座城市一起等待好起来的那天。

日均配送一百单左右,回家倒头就睡

吴强,1988年出生的黑龙江人,来武汉已经10年。今年春节前,远在老家的父母也来了武汉,准备今后和儿子一起在武汉生活。

不料遇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家人的春节计划都被搁置。在江岸区一家配送站工作的他,自1月开始就没有休息过。“本来是排了班,准备值完春节那几天,等初五的时候再回老家,但因为疫情,就没有再休息。到今天,站点好几个同事都有些坚持不住,全靠毅力在拼。”

他介绍,自己所在的站点目前共9个快递员值班,大家每天平均要送100多个订单,以粮油、口罩、消毒水等居多。“每天忙得根本顾不上休息,早上6点半出门,晚上8点多才回家,回家之后经常是累得倒头就睡。”

而潘国珍所在黄陂区,全区所有站点也只有8个快递员还在坚持配送,“我们主要送天猫超市的单,周围新开发的小区比较多,大大小小有三四十个,不完全统计可能有七八十万人,都是我们的配送范围。”平日里,他所在的站点共有20多名快递员,但为了让大家有机会回家过年,也采取了排班制,就留了几个人值班。“春节期间本来订单比较少,值班的话,送完就能回家,但遇上疫情之后,订单量一下子增加了不少,加上人少,每个人需要配送的区域就更大,也更累。”

潘国珍说,相比平时送货,这几天的配送“既简单又困难。”简单是因为由于越来越多的小区开始封闭管理,不允许快递员进入小区,自己和同事只需要送到小区门口,不需要再一栋楼一栋楼送了,而困难也恰恰是因为不能送货到家。“现在送的基本都是大件商品,不能用汽车送的话,电瓶车、三轮车其实每次都拉得有限,而且送到小区门口后,客人怎么带回家也是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再送货时,他专门带上了小拖车,如果客人订的东西多,就让客人拉着拖车回家,自己在小区门口耐心等待。

快递柜里传递的口罩

为了尽可能减少接触,小区门口,成为他们与大部分客人“接头”的场所。但偶尔也会有客人专门打来电话,要求他们把东西放在快递柜,等自己有时间再去取。

这其中,也许有“嫌弃”,但更多的却是生活在武汉的人们,对于彼此健康的善意。潘国珍记得,那天自己接到电话,有个客人说,看到自己的订单已经在配送,想让潘国珍直接放快递柜,别等自己去取了。询问后得知,原来这位客人家里准备的口罩不足,所以这些天都不敢出门,只能趁夜里十点多小区基本没人后再出去取快递。“现在大家基本都是步行出去采购东西,如果手头没有口罩的话,确实是门都出不了。”

得知这一情况,潘国珍主动承诺这位客人,等次日来小区送货的时候,一定帮他带两个口罩,还放快递柜里,请他一定去取。这倒不是因为潘国珍自己提前屯了多少口罩,而是因为在此之前他和同事们也曾收到过来自其他客人的善意。

“当时站点收到一个包裹,是口罩,但收货地址留得很模糊,我们就专门打去电话跟客人确认。结果客人说,这一盒口罩是他专门多买的,就为了送给站点的快递员,觉得我们每天坚持送货不容易,让我们自己做好防护。”彼时,潘国珍心中的感动或许很难用语言描述,但听到有客人因为没有口罩连出门买必需品都没有办法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将这番善意传递出去。“后来他收到口罩时,还专门打来电话谢谢我们,我也很高兴。”

而吴强也曾在送货前收到客人的电话或者短信,说是自己身体不太舒服,怕传染快递员,所以自己订的东西就不需要送了,送给快递员自用就行。接到这样的电话后,吴强心里总是五味杂陈,一方面感谢客人对自己的体谅,一方面也由衷担心客人的健康,“我们这次值班留下来的都是有三四年经历的老员工,大家都和辖区顾客有了感情。每次接到这种电话,我都会告诉客人,商品已经给他按拒收处理了,这几天就能收到退款。等他病好了,如果还需要这个商品,再下单,我一定给他送到。”

医院后门口的守候

只要你下单,一定送到,既是他们基于职业的承诺,更是他们对自己每日奔波的这座城市的牵挂。

潘国珍说,除了食物、水等生活用品,自己这几天配送最多的东西就是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用品。为了确保这些用品能够尽快抵达客人手中,公司在每个口罩包裹的外面都专门做了标记。这些标记同时也被他牢牢记在心里,“现在线下口罩基本都没有货了,许多客人就等着这个包裹呢。这些天武汉马路上基本上没有车,大家要采购必需品,只能用电瓶车或者步行去,但不管哪种方式,肯定要戴口罩。如果我们不送,他们怎么办?”

袁双的配送对象则更加特别,他负责的区域里刚好包括武汉第五医院,也是疫情发生后武汉公布的定点发热门诊医院之一。这几天,他每天中午11点半、下午5点左右都要送货去医院后门口,等刚刚值完班的护士们来和自己“接头”。

除了医院工作人员、病人及家属外,他可能是离医院最近的人之一。袁双说,一听要去医院送货,不少同事心里也会犯怵,甚至连订货的护士也曾专门打来电话,让他送到离医院还有一段距离的路口就行。他还记得,接到那个电话时,对方小心翼翼的语气,“她担心我们不送,所以打电话来商量,能不能至少送到路口。但我检查了下发现,她订的东西还挺多的。我放路口的话,她怎么拿回医院也是个麻烦事,就约好送到后门,离她们还近点。”

因为这些天的“配合”,袁双已经清楚知道,第五医院的医护人员是几点交接班,也记住了是谁每天都来拿快递,他还发现,医生护士们订的最多的就是方便面,“防护用品基本没有,因为医院要求用医用级别的,他们也不会从网上买,主要就是吃的,方便面尤其多。我了解到的情况是,他们经常凌晨三四点才休息,根本没时间吃饭,只能大家一起买些方便面应急。最多那天,光方便面,我就往医院送了十几箱。”

袁双说,除了自己,这几天基本没在医院周围见过除医护、病人之外的其他人。至于他自己,之所以每天都如约而至,一是觉得要给兄弟们一个定心丸,“我们每天也在培训,只要做好防护、不接触,就没有感染风险,但大家还是会不由自主害怕,我作为站长,肯定要起带头作用,要是我都害怕不敢上,其他人还怎么工作”;二是因为自己也经常网上买东西,很了解大家买不到东西时对快递给予的期待,“他们已经很辛苦了,可能根本没时间去线下买东西,那我得给他们送到啊。”

将近一个月不敢碰儿子

虽然很有信心自己的防护,但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袁双并没有告诉家里人自己还在坚持送货。“爸爸妈妈过年前去黄石了,没有回来,我就告诉他们自己在值班,但没有说自己还在送货,不敢提,怕他们担心。”他准备,等疫情结束了,再和父母坦白。

吴强的爱人、孩子在年前回了妻子娘家,这几天,他每天都要和妻子通三四次电话,“她们在外地,每天只能看新闻,会更恐慌一点,所以经常打电话报平安。”吴强坦言,面对疫情,自己心里也并非毫无波澜。“我们去送货的时候,也会和小区的物业、社区了解,我们配送的小区是不是出现了确诊或者疑似病例,听到有的话,也还是会担心会害怕。”

但面对恐慌,他的选择不是放弃,而是加强防护再度出发。“我们现在防护措施都很到位,口罩、手套都配了,基本也不和客人接触,取货的时候都保持两米左右距离。回去站点后,还会进行消毒。”吴强说,“我们现在坚持配送的几个人,说起来性格里可能都是有几分勇敢、无畏,所以才能坚持下来。”

但其实,除了勇敢、无畏,他们身上也处处体现着细腻和柔情。

潘国珍的爱人、孩子今年和他一起留在武汉过年,因为疫情的原因,他已经将近一个月没有碰过儿子。“我弄了一个浇花的花洒,里面装消毒液,每次下班都会在站点把自己从头到脚消毒,换了干净衣服再回家。但因为孩子年龄小,就是这样也不敢碰他,差不多一个月了吧,都没抱过他一次。”

妻子对于他的“冒险”,一开始也有埋怨,但潘国珍明白,所谓埋怨,不过是担心的另一种表达。所以,为了妻儿、为了家人,他都是小心再小心。“我也跟她讲,如果我们不送快递,那更多的人就得出门自己买东西,对整个城市来说岂不是风险更大?慢慢的,她也能理解我们的工作了。”

“这是一座特别热情的城市”

1987年出生的潘国珍,在武汉已有近4个年头。对于这个江西小伙来说,武汉已经成为他的第二个家。“我们之前在浙江那边工作,因为妻子是湖北人,所以就想着来武汉发展。武汉是一座非常热情的城市,从我们来的第一天,就很包容很欢迎我们,我们都很喜欢这个城市。”

疫情发生后,城市突然减速,似乎连时间都在停滞。但潘国珍说,不管疫情发展如何,自己出门上班时还是会看见有环卫工人在按时打扫卫生,“会突然安心好多,在大家看见或者看不见的地方,有许许多多人都在坚守,武汉依然维持着日常的运转,会让你觉得疫情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吴强不仅自己定居在了武汉,连年过半百的母亲也在武汉找好了工作。“父母年前来的,打算和我们一起留在武汉,妈妈还在中百超市找了一份工作。这次疫情发生后,他们超市一直坚持营业,供应生活用品,所以妈妈也是每天早早出门坚持工作。担心是肯定的,但既然做了这个工作,肯定还是要承担这个工作的责任。”

当他描述起自己眼中的武汉时,第一反应也是“这是一座热情的城市”。吴强说,自己的孩子就是在武汉出生、成长,这座城市见证了自己人生中许多最重要的经历。当城市遇到疫情,自己也愿意站好自己的岗,陪它一起等疫情过去。

对于家乡的现在,袁双充满了心疼,“我印象里的武汉一直是车水马龙,很热闹的,但这些天早上我走在街上,没有车声,没有人声,只能清楚地听见鸟叫。你能明白那种感觉吗?”

2月4日,立春,各自在站点吃完方便面,袁双、潘国珍、吴强又骑着电瓶车、三轮车出发,开始准备下午的配送。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青年报与腾讯联合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孔令晗
编辑/董伟
校对/武军

相关阅读
少数外卖员快递员与消费者起冲突 专家建议:建立信用评价体系评分低者限制配送
法治日报 2024-10-14
将快递“最后一步”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记者体验快递新规落地细节
法治日报 2024-03-19
快递新国标酝酿中 征求意见稿对快递投递次数等做出明确要求
南方都市报 2022-12-19
广州快递小哥赖金练:连续8年春节送快递
广州日报 2022-02-03
快递不上门,板子该打谁?
中新经纬 2022-01-11
Qing调查丨快递上门最后100米成难题 问题到底出在哪个环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11
快递未上门老人取件途中猝死,媒体:快递公司难言“符合流程”
红星新闻 2021-12-06
武汉:快递员超载因一上午要运500件快递 将制定网格配送制度从源头解决问题
武汉晚报 2021-10-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