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专业媒体仍在持续生产错误信息
“新闻记者”公众号 2020-01-15 13:43

持续十多年的“十大假新闻”盘点,在2019年遇到了“困难”:这一年度的典型虚假新闻案例不仅数量少,而且典型性也不足。一方面,不能否认近年来持续的虚假新闻专项治理确实产生了一定效果;另一方面,虚假新闻的“衰落”也是专业新闻业在当下新媒介环境中日趋式微的一种表现。

在这份“研究报告”中,我们对2019年虚假新闻的形式、特点进行梳理,同时对经过课题组筛选出来的9个案例做具体剖析。

一、2019年虚假新闻的基本特点

第一,虚假新闻的边界变得更为模糊。多年来,我们研究虚假新闻的一个标准,就是限于专业媒体和门户网站发布的新闻,而那些仅由社交自媒体发布的虚假信息,因其非专业属性我们将其定义为谣言,不纳入研究范围。按照这一标准,本年度的典型案例确实趋少,但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各类虚假信息的传播依然构成了对传播秩序的严重损害。比如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问题食材事件、日本宣布攻克白血病,以及“寒门状元之死”等等,都曾被认为是“新闻”而广为流传。必须看到,随着传媒环境的急剧变迁,社交媒体、算法分发平台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普通用户也成为新闻生产的主体,专业媒体则不再是唯一的,甚至不再是主要的新闻生产者和传播终端,用户对于什么是新闻、什么是虚假新闻的认识,建构了今天的传播秩序。

 新闻和信息、专业和业余的清晰边界已变得越发模糊,欧盟2018 年的一份报告指出,鉴于虚假新闻(fake news)这个概念已经不足以解释现状的复杂性,建议将之替换为虚假信息(disinformation),指那些经过“有意设计、提供和推广以造成公共伤害或谋取利益的虚假、不准确或误导性信息”。这种边界的模糊会对虚假新闻带来何种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第二,社交媒体平台构成的“新闻生态系统”完成了虚假新闻生产-传播-打假整个过程。试图区分专业媒体/自媒体的新闻生产与新闻传播的尝试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在本年度的案例中,专业媒体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新闻,介入社交网络传播;自媒体往往成为专业媒体的信息源,后者转载或再加工前者的新闻,之后再通过社交媒体传播。传播者与生产者可能持有完全不同的目的,共同的只有以点击量驱动的信息的流动。

在这个“新闻生态系统”中,既有假新闻的生产和传播,也同时进行着对假新闻的核查和反击。在本年度许多案例中,假新闻的辟谣方既包括新华社、上观新闻、澎湃新闻等专业新闻机构,也包括做出权威调查和发布的政府相关部门,更不可忽视的则是网民的质疑和自行调查对揭露虚假新闻的作用。往往是虚假新闻才出现,就有其他自媒体进行质疑、打假,这样一个快速流转的信息运行中,专业媒体还来不及反应,虚假新闻已经得到了澄清。这也是人们感觉虚假新闻并未减少,但是我们的研究案例却不多的重要原因。

 第三,对虚假新闻的生产持续削弱专业媒体的公信力。在竞争愈加激烈的媒体环境下,专业媒体本应以其新闻实践的专业性在鱼龙混杂的内容生产者中展示权威性,但在本年度的案例中,专业媒体仍在持续生产着错误信息(misinformation)。囿于自身的职业伦理,专业媒体较少捏造新闻或蓄意曲解事实,但无意识的疏失所生产出的错误信息,对于专业媒体日渐下滑的公信力可谓雪上加霜。这些新闻多数有其事实来源,只是在报道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偏差,包括旧闻重发、曲解原意之类的错误。归根结底,还是这些专业媒体一味求快,疏于内容核实和审查把关。

二、2019年度虚假新闻案例

 1.辟谣“易会满或任证监会主席”

【“新闻”】1月24日凌晨,《每日经济新闻》在网站上发文称有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21日通过考察,将有新的职务变动。1月24日上午,《金融理财》杂志发文称,有权威人士透露,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即将接棒刘士余任证监会主席。这两则信息引发了大量自媒体的传播与讨论。

1月24日晚,《证券日报》官网刊发《证监会人事变动消息不实》,将此前的报道都归为自媒体发布的“虚假消息”,并义正辞严地评论道:“自媒体不是法外之地,对于不负责任的虚假消息传播,应当依法依规处理。”

1月26日,新华社发布快讯《中国证监会主要领导调整》称,中共中央决定,任命易会满同志为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中国证监会主席。

2月18日,证券日报社发布相关通报称,《证监会人事变动消息不实》一文为《证券日报》副总编辑董少鹏以“冀远”名义撰写,未经充分采访,也未经请示和审核,而是安排自己分管的新媒体中心予以刊发。新媒体中心主任亦未执行“副总编的稿件要经过总编审查”的规定。报社给予董少鹏“停职反省、做出深刻检查和罚款5000元”的处理,新媒体中心主任白宝玉则被处罚“做出深刻检查、罚款3000元”。

【点    评】意欲辟谣的《证券日报》反倒陷入了“造谣”的窘境。仅根据《证券日报》发布的处罚决定我们无法判断该报究竟为何会言之凿凿地发布一条虚假消息,但可以肯定的是,《证券日报》显然没有对信源进行多方核实,也未经过充分的调查采访。

2. 部分字词改读音

【“新闻”】2月18日,有微信公众号推送《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此文列举了一大串读音改变的例子。比如“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jì)”现读“qí”;“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xiá)”现读“xié”;“粳米”的“粳”原来读“jīng”,但现在要读“gěng”等。这一消息引发网友热议,并被广泛转发,其中不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专业媒体的微博。

2月19日,澎湃新闻采访了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所王晖教授,他表示微信文章中提到的个别字词拼音的变化已经在教材和《现代汉语词典》中体现,例如“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涉及的其他字词读音的变化,大部分来源是2016年国家语委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咬文嚼字》的主编黄安靖则表示,今后正式发布的《审音表》应该不完全和《征求意见稿》一样。

同日,教育部有关部门的回应称,修改后的审音表尚未通过审议,目前还应以原读音为准。

【点   评】汉字作为人人习得的母语,“规范读音”早已成为了集体记忆的一部分,读音的改动自然会引发网民的热议。这则“新闻”本身并非蓄意捏造,汉字读音修订也确有其事,“原创者”只是未对能对新闻本身的发布时间、尚在征求意见中等细节进行更详尽的解释与限定,而这本来也并非自媒体的职责,而对于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代表的专业媒体,则应该恪守专业的采编规范,但他们不仅未能尽到核查责任,反而容许自媒体炒冷饭的“旧闻”借助其公信力变身为“新闻”,忘记了对事实的求证永远应该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

3.中美贸易战停火

【“新闻”】5月20日,包括今日头条、UC浏览器、搜狐新闻、凤凰新闻、网易新闻在内的多家新闻门户网站和新闻聚合平台都以“新华社最新消息”的名义,向用户推送了《中美贸易战停火!止战!》的消息。

当天上午9点49分,新华社通过其微博“新华视点”发布声明,称《中美贸易战停火!止战!》一文系2018年旧闻,对盗用新华社名义发布虚假新闻予以谴责,并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点   评】在中美贸易战的敏感时期,一家网站发出假新闻,其余网站纷纷跟进,集体乌龙,暴露出整个行业内部的把关机制存在问题。网易、搜狐、今日头条等商业媒体缺乏新闻媒体的身份认同和公共责任的价值担当,在实践中的表现就是把关审核机制的不健全,一味追求速度和点击量。毫无疑问,作为具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网络媒体,无论从其公共服务精神还是商业利益角度出发,都应该严格按照审核程序,切实防范假新闻的产生。

4.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

【“新闻”】5月22日,南阳报业传媒微博发布《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市委书记点赞!》称:“水氢发动机在我市正式下线啦,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5月22日上午,市委书记张文深到氢能源汽车项目现场办公时,为氢能源汽车项目取得的最新成果点赞。市委副书记、市长霍好胜参加现场办公。”报道一出,舆论哗然,网友纷纷质疑:车辆只需加水就能跑,听起来像“永动机”。

5月24日,南阳市工信局就此事回应新京报《紧急呼叫》视频栏目采访称,水氢发动机尚未认证验收,系记者在报道中用词不当,信息发得也不太准。同日,南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解释道:“所谓下线,是指从生产线下来试跑,并未通过验收。并不能说《南阳日报》的报道不准确,是理解不太一样,并非说加水就能跑,是需要加水后经过一些反应才能跑。目前,官方已经要求涉事企业初步做出说明”。有员工向记者表示,《南阳日报》的那篇报道不够准确,车辆并非加水即可行驶,而是要通过水制氢完成。这名员工还透露,在实验条件下,公司只生产了一辆水氢汽车。

5月24日,澎湃新闻采访多位行业专家都表示质疑,认为水氢发动机“违反了基本上所有的科学原理”。5月26日,水氢发动机的关键制氢技术专利发明人、湖北工业大学教授董仕节接受央视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南阳日报》的报道存在误导作用,试验车不是只加水,就能反应,还加了铝合金。青年汽车的负责人没有如实介绍原理。董还告诉记者,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中,他们已经获得了10多项专利,其中有两项专利授权给了青年汽车集团。但目前距离大规模的技术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同日,南阳高新区管委会对南阳高新区与青年汽车项目合作相关情况进行了说明,解释了关于“车载水解即时制氢氢能源汽车”技术情况。今年5月22日,青年汽车在南阳研发基地试制了第一台样车,定型量产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社会各界关注的40亿元投资南阳氢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尚未立项、没有实质性启动,下一步,将继续本着积极审慎的态度,对该项目做进一步可行性研究,严控风险,确保在资金投入方面不出问题。

【点   评】事件发生后,《科技日报》发表评论指出:“如果记者在采写这一报道时能更尊重常识和科学,稍微分辨下‘车辆只需加水就可行驶’的可能性,探究下青年汽车集团所说的神秘催化剂到底是什么,与水发生反应的究竟是什么物质,更加客观科学地探究相关技术的本质和特点,或许就可避免夸大其词、耸人听闻的报道。“这当然指出了南阳当地媒体报道中的问题所在,但责任恐怕不只在记者自身,更值得关注的是地方政府在其中微妙的角色。有评论指出,《南阳日报》是当地党委机关报,对地方领导的报道肯定有相应的审稿与发稿规定,将“责任”直接“甩锅”给记者很难让人信服。更何况,“车辆加水就能行驶”的说法在当地已多次出现,且来自权威信源。因此,更可能的情况是让记者背了地方复杂的政商关系的锅。如此境况下产生的虚假新闻同样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

5.孙小果等9人恶势力犯罪团伙被逮捕

【“新闻”】5月27日,包括央视网、北京头条、《中国妇女报》、新浪新闻、网易新闻在内的数十家媒体几乎在同一时间推送、发布了“孙小果等9人恶势力犯罪集团被逮捕”的消息。

消息来源于5月23日,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上发布的“昆明市盘龙区检察院审查逮捕孙某某等9人涉恶案件”。媒体在转载或推送中,自行将标题中的“孙某某”改成“孙小果”。

5月27日午间,昆明市盘龙区检察院证实,称此前公示的孙某某不是孙小果,“同姓而已”。同日,央视网发布道歉声明,称在转载《孙小果等9人恶势力犯罪集团被逮捕!》的新闻时,未经仔细核实,造成信息失实。

【点   评】孙小果实际是发生在昆明的另一备受舆论关注的案件当事人,只因同姓,媒体就想当然地把孙某某 “破译”为孙小果,再次暴露了媒体从业人员薄弱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以及内部把关审核机制存在的缺陷。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专业媒体发布了这条假新闻,事后却只有央视网一家就此道歉,其余都默不作声,若无其事。犯错成本如此之低,甚至连道歉也无需做出,媒体无惧出错也就不足为奇了。

6.百度新闻发布章子欣去世消息

【“新闻”】7月4日,杭州9岁女童章子欣被两租客带走,7月7日失去联络,次日家人报警。7月8日,两租客在宁波投湖自杀。经媒体报道后,章子欣的安危牵动着社会各方关注。

7月13日中午,中共象山县委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发现疑似失联女童章子欣遗体,当晚21点30分左右,当地警方正式通报遗体系失联女孩章子欣。

 7月13日,百度新闻“章子欣父亲”账号以章子欣父亲口吻发布动态消息称,“刚刚得知我的子欣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去了天堂,这一辈子我们无缘继续做父女,希望下辈子她还是我的女儿,让我能够继续照顾她……”

百度章子欣父亲账号的真实性引发媒体和网友质疑。7月13日18:57,百度新闻表示“章子欣父亲”账号经过章子欣父亲授权确认。21点30分,百度承认,发布章子欣去世的消息未经章子欣父亲确认。百度新闻删除动态,开除负责编辑,全面复盘百度新闻管理机制。

【点   评】 章子欣的安危引发全国关注的时刻,百度新闻帮助她的家人设立账号,固然有抢热点的商业利益考量,但如能帮助其发声,亦为善举一件。但百度索性取而代之,在联系不到受害人家属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其账号,“代表”家属发布消息,不仅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更赤裸裸地暴露了此举纯属为了吸引眼球抢流量的商业主义目的。从搜索引擎到内容服务商,2019年百度争议不断,在传媒伦理、企业责任方面,的确需要好好反思。

7.中国建筑师巴黎圣母院重建方案夺冠

【“新闻”】4月15日,法国著名建筑物巴黎圣母院被大火烧毁。8月6日,一段“中国建筑师巴黎圣母院建筑竞赛夺冠”视频在网络热传。视频显示,两名中国建筑师蔡泽宇、李思蓓设计的方案获巴黎圣母院屋顶建筑竞赛冠军。环球网、中国日报等媒体的官方微博纷纷报道了这一消息。随后,这一消息被进一步解读为中国建筑师的方案将成为巴黎圣母院的重建方案。《环球时报》微信以《中国设计师设计方案,赢得巴黎圣母院重建竞赛》为标题做了报道,直到最后一小段才说明,此次赛事并无法国官方授权,设计落地的可能性非常小。

8月7日,新京报、紫牛新闻等媒体披露了进一步的消息。据称,此次引发热议的竞赛由美国一家创意图书出版公司发起,任何人都可参加,获奖作品将结集出版。该公司早就声明:“本次比赛与法国政府的任何成员无关,本次比赛与天主教会或巴黎圣母院大教堂的任何管理机构无关。”

【点   评】所谓中国建筑师的设计方案将成为巴黎圣母院的重建方案的说法一时间成为了网络热点,不过兴起得快,被澄清得也很快。之所以能引起部分媒体和网友的狂欢,恐怕在于“中国建筑师”与巴黎圣母院产生的关联,给人一种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媒体的“推波助澜”是激起这场“误读”很重要的原因。法国政府确实曾宣布举办征集重建方案的竞赛,但媒体最初的报道要么没有提及主办机构到底是何方神圣、比赛是什么性质,要么就是在很不起眼的地方一笔带过,有意给读者造成错觉。

8.送避孕套晚了8分钟,徐州女子状告外卖小哥

【“新闻”】 9月19日,百度百家号“都市故事会”(目前已销号)发布一篇文章称,徐州一名女子通过网络渠道购买避孕套后,因为外卖小哥送货延误,导致其意外怀孕,该女子于是起诉了这名外卖小哥,索赔3万余元。此文随后经过西湖之声、《济南时报》、《新晚报》等媒体二次加工发布,网易新闻、新浪新闻也先后转发。

9月24日,江苏网警发布微博称,经过与相关部门的核实,近期并未发现类似诉讼案件。而新闻配图中的外卖小哥、徐州女子皆为网络图片。其中,外卖小哥的图片出现在2018年的多个新闻报道中,而女子的图片则是2015年发生在东莞的一个采访。

【点   评】这则新闻中充斥着“避孕套”、“状告”、“外卖小哥”等夺人眼球的元素,新闻本身也散发着浓浓的“故事会”风格。原本只是“都市故事会”的一条坊间故事,却在专业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加工下摇身一变成为“新闻”,扩大传播范围,走进更多公众的视野。媚俗的专业媒体如此起劲地参与新闻的“二次加工”,全然不顾事实核查,其根源还是对点击量的片面追求而抛弃了新闻职业操守。

 9.荷兰改名为尼德兰

【“新闻”】12月29日,环球网、南方都市报微信公号等相继刊出报道称荷兰要改国名了。环球网的消息来自《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称其网站于12月27日刊发了文章《“‘尼德兰’不想让你再叫它‘荷兰’”》。文中表示,“自2020年1月起,‘荷兰’这一名称将被停用。据报道,这是荷兰政府重塑国家形象计划的一部分,预计耗资2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4万元)。”

12月30日,一网荷兰微信公号刊文对上述信息进行了辟谣,所谓的“改名”只是荷兰外交部更换了一个荷兰的徽标。

12月30日,荷兰旅游局的官方微博表示,“我们的官方名称还叫‘荷兰’哦!请叫我们‘荷兰’Netherlands”。中国驻荷兰使馆也刊文指出,荷兰的正式国名叫荷兰王国,荷语为Koninkrijkder Nederlanden,英语为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简称TheNetherlands,而非Holland。但多年来,荷兰国家旅游会议促进局(NBTC)在对外宣传荷兰时一直采用郁金香图案和Holland字样组成的徽标。荷兰推出的新徽标采用含有郁金香造型的大写字母NL和Netherlands字样,以取代仅有Holland字样的旧徽标。

【点   评】事实上,从12月18日开始,所谓“荷兰改名”的新闻已经在一些自媒体上流传了。12月29日,环球网等专业媒体的报道使得这条假新闻获得了更为广泛的传播。虽然报道援引的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网站上的新闻,文中还插入了上述美国媒体发布新闻时的截图,不过,原文中只是说将停止使用“荷兰”一词作为该国昵称,并无“改名”一说。因此,上观新闻的后续报道认为,改名新闻“对事实本身存在一定的误读,对公众也有误导之嫌”。全球化的今天,国际新闻传播愈加便捷,但是转载编译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各种失误,作为以国际报道为主的环球网,在这方面更应谨慎,决不能抱着“抢个大新闻”的心态,疏于核实,误导公众。

三、2019年度虚假新闻的成因浅析

从上述典型案例可以看出,2019年的虚假新闻基本仍属于过往出现比较频繁的几种类型。由此,以下问题亟需重视:

1.专业媒体在生存压力下专业理念愈加淡薄。

2.惩罚机制的缺位降低了假新闻的生产成本。

3.多元主体共同促成了虚假新闻的传播。

(原文《2019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发表在《新闻记者》2020年第1期,微信发布系节选,学术引用请务必参考原文,原题为《2019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最高检发布依法惩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犯罪典型案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5
你被AI生成的假新闻骗过吗?起底AI造谣乱象
央广网 2024-11-23
让网络虚假新闻无所遁形
人民日报 2023-05-30
人民时评:让网络虚假新闻无所遁形
人民日报 2023-05-30
国家网信办:清理仿冒新闻单位、新闻主播账号10.7万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6
首起用chatgpt炮制假新闻案被侦破,警惕AI成最强造谣机
扬子晚报 2023-05-10
忍无可忍!中国足协针对多个假新闻郑重辟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6
成效显著,2021年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公布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22-01-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