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五平台首飞试验卫星成功发射:未来20年通信卫星就靠它
经济日报 2020-01-04 09:47

实践二十号卫星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海南日报 图

经济日报1月4日消息,近日,我国实践二十号卫星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颗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平台——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以下简称东五平台)的首飞试验星,对提升新技术成熟度、促进新技术应用、进一步推动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二十号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抓总研制,重达8吨,是目前我国研制的发射重量最重的卫星,也是目前我国科技含量最高的卫星,该卫星的首要任务是验证东五平台的技术稳定性,并且搭载了10多项国际领先的技术验证载荷,肩负着技术验证的使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工程师、实践二十号卫星总指挥、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总指挥周志成院士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以‘实践’命名卫星,就是对该星肩负探索意义的最好诠释”。

研制卫星平台先行

通信卫星,目的在于实现信息传输,是信息社会的神经网络。它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面积大、信道质量高、通信容量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国际国内或区域通信、海事通信、电视广播等领域。

“研制卫星,平台先行”。卫星的应用性能,往往都是通过在一个公用平台上加载不同功能的载荷实现。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取卫星公用平台的设计方法,平台只需做少量的适应性修改即可装载不同的有效载荷,以此缩短卫星研制周期,节省研制经费,提高卫星可靠性。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东方红三号、东方红四号等为代表的东方红系列卫星公用平台及型谱化产品。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速,我国通信卫星对性能跨越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提供更快上网速度和更多人同时在线的通信需求成为全社会的呼声。“研制东五平台的初衷就是因为我国需要高通量的通信卫星。”周志成院士说。东五平台具有“高承载、高功率、高热耗、高控制精度”的特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将填补东方红系列大型卫星平台型谱的空白,可满足中国近20年内高通量通信卫星的需求。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实践二十号卫星副总设计师裴胜伟介绍,为了更好地发挥实践二十号卫星的在轨验证效能,瞄准航天未来发展需求,研制团队从全国收集的众多搭载试验项目中开展了多轮遴选,最终选择了十余项国际领先的“前沿性、战略性”技术试验载荷,其中多项为国际或国内首次。

“黑科技”助卫星腾飞

此次成功发射的实践二十号卫星凝结了科研人员巨大的智慧和心血,众多的“黑科技”加持也让它拥有了一身真功夫。

很多人都把太阳翼比作卫星的“翅膀”,不过它的作用可不是用来飞行,而是为卫星提供能源。实践二十号卫星身躯庞大,它的“翅膀”是我国迄今为止面积最大、翼展最长、展开方式最复杂的太阳翼,双翼展开比波音737飞机的翼展还要宽上10米。太阳翼面积的大大增加,就能带来源源不断的超强电流供给,让实践二十号卫星始终拥有充沛体力,提供更多的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服务。

实践二十号卫星巨大的太阳翼虽然不能像翅膀一样上下挥舞,但是能够低速转动,保证始终朝向太阳,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太阳能。带动太阳翼转动的则是一个“小关节”——太阳翼驱动机构,太阳翼驱动机构虽然个头娇小,但却是一个耐冷耐热耐冲击的“大力士”,它能轻轻松松承受巨型太阳翼展开带来的冲击载荷,驱动百余斤的质量转动也不在话下。

实践二十号卫星的太阳翼还能够提供超强电流。如何让这些电流既不过大也不过小,而且能听话地流动到卫星装置的每一个角落,维持卫星的健康运转呢?为此,研制人员为卫星配备了一颗“大心脏”——国内功率最大的电源控制器。与第一代电源控制器相比,它在功率增大3倍以上、功率密度提升2.5倍的情况下,重量却只增加了40%,实现了国产电源控制器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随着卫星互联网业务的增加,用户对于大容量通信卫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实践二十号卫星搭载的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高通量通信载荷,涵盖了Q/V频段载荷、宽带柔性转发器等。“提高卫星通信容量的主要手段在于提高可用频段带宽,如果把静止轨道比作太空中的一条高速公路,那么这条高速公路是所有太空高速公路上最为拥挤的。但是,使用Q/V频段相当于把这条高速公路拓宽了4倍至5倍,将大大缓解目前国际对静止轨道频率日趋激烈的竞争局面。”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实践二十号卫星总设计师李峰说。

大容量卫星唱主角

从一组数字就能看到东五的“跨越”。和之前通信卫星家族的现役“主力产品”东三、东四相比,东五的重量从5.5吨提高到了8吨,在轨寿命从15年提高到了16年,整星功率从10千瓦提高到了28千瓦。不难看出,东五平台更大、更高、更强,具有“高承载、高功率、高热耗、高控制精度”的特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通过分舱模块化设计和数字化研制模式,东五平台可大幅缩短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针对成熟通用载荷,卫星研制周期不超过36个月。同时,东五平台的单机国产化率达100%,将有力带动我国航天装备发展。

作为我国地球同步轨道大型卫星公用平台,东五平台可广泛应用于高轨通信、微波遥感、光学遥感、空间科学探测、科学试验、在轨服务等多个领域,是世界航天领域少有的多适应性平台。

因此,实践二十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东五平台的成熟度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为东五平台的全面推广与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在当下,随着商业化卫星直播、应急通信、移动通信、物联网等业务的开展,以及常规固定卫星通信事业的稳步发展,卫星通信产业拥有了丰富的需求和广阔的市场,以宽带通信卫星为代表的新兴业务需求日益迫切。

业界预测,到2022年,大容量(高通量)卫星将占全球总卫星带宽的50%;2022年前后,我国宽带卫星容量需求也将达到1TB以上。面对广阔的需求,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和“宽带中国”战略,我国将依托东五平台,研制若干颗100GB至1TB容量的通信卫星,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周边地区。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新突破!北京商业航天企业国内率先实现SAR卫星批产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2-17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1-03
淘宝罗永浩直播间6分钟、100万售出实物通信卫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1
重塑链条降成本!民营企业自主研发生产通信卫星的背后
新华全媒+ 2022-04-12
俄罗斯航天署:搭载英国通信卫星的火箭已进入发射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3-02
长三乙火箭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 2021年中国航天宇航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科技日报 2021-12-30
日本为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发射一颗通信卫星
新华社 2021-12-23
SpaceX再发射53颗“星链”互联网通信卫星
​央视新闻 2021-11-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