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ews|“90后”无声冰雕师参加国际冰雪雕塑展 全国仅两支队伍受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12-28 19:02

12月22日,“冰雪缘·雕塑情”第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冰雪雕塑作品邀请展举办揭幕仪式,共有来自俄罗斯、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蒙古、中国、塞尔维亚等14个国家的中外雕塑家创作出了201件参展作品。其中一组名为《长白山传说》的冰雕作品背后的创作团队与其他参展团队格外不同,参与创作的3位冰雕师是来自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聋哑学生,而他们是受邀的两支中国团队之一。

90后无声冰雕师参加国际冰雪雕塑展 

12月28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到了该团队的带队老师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师王安平,他告诉记者3名学生都是来自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油画专业的大三学生。“他们都是90后,本专业学习油画,同时也在学校的非遗文化艺术研究所学习雕刻,这次参展也是带他们来感受一下东北特色的雕刻艺术。” 

王安平介绍,此次的作品《长白山传说》8米长4米宽,晶莹剔透的冰块被雕成了梅花鹿、松鼠和喜鹊穿梭其间的长白山原始森林。“我们的作品是围绕东北特色物产和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创作,希望让大家看到传统的东北丰富独特的地域文化,我们团队的学生们也都很喜欢东北的文化,尤其是冰雪文化。” 

1996年出生的王博是此次参展的3位无声冰雕师之一,在参赛合影的照片中王博是身高最高的那个,因为蓄着胡子他显得超乎年龄地成熟。他通过文字告诉记者,自己去年九月份才开始学习雕塑,冰雕和雪雕的比赛已经参加两次了。“我们的冰雕作品很大,大家的一般都是4米长,我们的是大型的冰雕有8米长。大家在创作的时候会通过手语来来沟通,手语表达不明白了就用手机打字。”

冰天雪地中连续5天创作靠喝热水取暖

作为带队老师,王安平对这些无声的孩子们评价颇高。“他们比普通学生要更专注更有执行力,很多事情只要交代他们怎么做,他们都能非常高效精准地完成,并且在艺术的领悟力上非常高。”

王博回忆,《长白山传说》冰雕的创作大概花了5天的时间,需要用到20多种工具,先用冰块堆积起来做出树木并确定雕刻内容的位置。位置确定后,再用笔画好需要雕刻的鹿、松鼠和鸟等形象的结构,都确定好了才能开始雕刻。雕刻也是由粗到细,先用电锯切割整体结构,然后用各种工具打磨细节。 

“我们经常需要连续在冰天雪地里创作,我一般都穿四件厚衣服,实在冷就喝热水。”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进入十二月后长春白天户外的气温基本都在零下十度以下。但是对于能参加这样的国际冰雪雕塑作品邀请展,王博却非常兴奋。“虽然天气很冷,但是参加这样的冰雕展可以看到国外的高手们都是怎么做冰雕的,观察学习他们的技术和创作理念,互相切磋学习,机会很难得。”

学校为聋哑学生开设非遗研究院

“我除了学习油画专业,还学习木雕、玉雕等雕刻技术,虽然是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但是可以互相寻找灵感。”像王博这样加入了学校的非遗文化艺术研究所的聋哑学生不在少数。 

王安平告诉北青报记者,研究所的设立一方面可以传承非遗文化,“很多非遗文化都面临失传的危险,这些孩子们很愿意学习,正好可以传承文化”;另一方面,聋哑学生们在研究所中学习到雕刻等技术还可以帮助他们就业,“他们毕业后都会面临就业的问题,学习一门技术和手艺,可以让他们走出校门以后自食其力。”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多家企业和工作室与长春大学非遗文化艺术研究所达成了就业意向,像王博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掌握了专业技术,他们走到哪都能自力更生,比如一个专业的玉雕技师,一个月挣万八千的不是问题。” 

对于自己未来的路,王博也已经开始思考。“我现在的打算是毕业后要么当美术老师,要么就自己创业,做美食餐饮或者开一间画室,不过我还需要先了解行业,学习专业知识,谋定而后动,希望毕业前可以找到明确的方向。”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青年报与腾讯联合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卓雅
编辑/张香梅
校对/王唅

相关阅读
冰雕师成热门职业 哈尔滨多所学校开设冰雪雕塑课程 业内人士:冰雕师日工资可达上千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10
“订单量预期要比往年多20%”,95后冰雕师如何“破冰”?
中新经纬 2024-11-23
​超九成受访大学生喜欢“上冰雪”
中国青年报 2024-01-15
“90后”冰雕师的无声“冰雪梦”
新华社 2019-12-27
20余所高校学生聚“雕塑城”长春 飞铲弄雪进行雪雕创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12-06
最新评论